我们要画的就是这幅。开心不。
工具非常简单:素描纸一张,HB自动铅笔一支,2B铅笔一支,橡皮一枚
首先用直线构图:头是一个长方形,一条发迹线标识了比例和角度;脖子是一个长方形,肩线和上肢位置大体确定。如下图所示。
用直线概括脸部结构:
头部可以想象成是立方体,正面是脸,那么脸是怎么转折到侧面和上下面呢?
是通过下图所示八个节点区分的。从上到下分别是额结节、眉弓节、颧弓节和下颌节,左右对称,一共八个。
他们是面部骨骼中的至高点,你可以用手摸一摸,这几个位置的骨头是不是更突出。找到这几个点,能帮助你反复查看比例,确定好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否则越画到后面,积累的比例问题越多。
找比例需要眼睛跳着看,下笔要用直线概括:
眉弓和鼻底是头顶到下颌的三等分点,用适当倾斜的直线标识脸转过去的角度;
鼻尖最高点和照片中转过去的眉弓上下可以对齐;
下唇的下线是鼻底到下颌的二等分点,勾起的嘴角可与上方眉弓节对齐;
耳朵一般在侧面正中稍偏下的位置,耳朵底部在照片中和鼻底在同一水平线上,耳朵上部比眉弓节稍低;
鬓角是照片中整个头部的二等分点;
脖子延伸到喉结的地方可与颧弓节对齐;
发迹线基本和额结节重合,延伸到侧面靠近后脑的地方,就是侧面和顶部的分界线。
找一找,这些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你都画准了嘛?效果图如下。
细腻地用直线勾勒脸部结构:
较之于上一步大刀阔斧地用直线概括,这一步是用更短小的直线勾勒脸部结构。
为什么用直线?你可以想象怎样把一块方橡皮削成球:你会把一点点地用平面去消掉方橡皮的棱角,最终棱角削得差不多了,球状也就出来了。用直线概括头部结构就是削橡皮的反过程。如果一开始就用曲线描,十有八九是画不准的。
现在你可以画一些具体的东西:
鼻子、嘴巴的形状,还可以给眼睛定个位,耳朵和发迹线可以比较清楚的描绘出来了。
许多人喜欢一上来就描眼睛,因为眼睛是一个人面部最吸引人的点。但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在素描起稿的时候画的是结构,再说白点就是骨骼。骨骼撑起了面部一切细节,所以类似眼睛这类软组织,不是不画,而是在这个阶段不能过于关注。
开始用曲线勾勒详细形状:
用的和上一步差不多的方法,慢慢雕琢,你看,五官初露端倪。
浅浅地上一层色调:
上色调讲究 少量多次 和 顺着肌理画。
初次尝试的朋友,请用铅笔在一块空白纸上先找手感。画成下图所示第一个的淡淡的边缘齐整颜色均匀的程度就可以了。第二个示例是不符合少量多次,一下就画的太重且边缘粗糙,不利于形成和谐的调子。第三个示例是不符合顺着肌理画,每个地方的组织只有一个生长走向,对于初次尝试的人来说,一种生长走向用一个方向的线表示就足够了。
首先画头发,顺着头发生长方向一点点地铺调子,淡淡地上一层就够了。
头发颜色已经如此淡,再用铅笔给皮肤上色就容易画重。此时,我们神奇的卫生纸就派上了用场~
用指尖顶着卫生纸,在头发部分轻轻地抹一抹,然后用卫生纸上沾的少量铅笔屑在脸部阴影区域蹭。
这一步上一层色调是为了让画稿更整体,也是方便核对比例。
来个特写
继续上调子:
如果你初次尝试,到上一步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从这一步开始,一般需要扎实的美术训练才能完成。当然你大可以画着玩呗,画画就是用来玩的嘛。
素描里说描绘阴影关系叫做“上调子”。调子要一层层上,每一层都要反复比对整体关系是否协调。
什么是整体关系协调?刚开始画素描的人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盯住一个局部看。比如他对眼睛情有独钟,反复描绘眼睛,最后忽然发现本来并不处于视觉前方的眼睛画的过于清楚,违反了近处清楚远处模糊的视觉习惯,画面就有“翻起来”的空间不适感;或是把眼睛颜色画的过重,甚至比头发颜色还重,整体画面斑斑点点,没有和谐统一的色调。
要做到整体关系协调唯有多对比多看,少量多次地一层层上色。
另外,长时间作画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建议看看别的东西,或是放一放下次继续画。
脸部上调子是一个精细活,因为面部肌肉走向十分复杂。说起来也十分复杂。不如我们就不说了吧。我学识尚浅,勉强能画一画,纯属作乐,就不赘述了。
我大概上了一点点调子,下面就是。
时刻修改比例关系:
画到这种程度的调子,修改比例还是来得及的。比如,在小伙伴的提醒之下,我发现wuli宋仲基的脖子画得过粗。那就改!于是就成了下面这张。当然,还改了改发迹线、后脑勺等零七碎八但是加起来就能让画面变得“不像”的偏差。
画到这个程度我大概花了三个小时。像与不像我已经视觉疲劳到看不出来了。只是作为一个兴趣,画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下面是成图。
啥?你问我为啥把右半边空着?
当然是为了贴自己的照片呀哈哈哈!
舔屏千遍不如手绘一幅。希望你能喜欢这篇小分享。
我是一枚化学狗,曾经学过画画很多年。虽然理工科教育让我和美术专业的同学水平差距已经非常明显,但我就是喜欢画。
对我来说,画画和说话写文章一样,都是我向世界表达自己的方式。
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管世界能不能听到,我心甚悦。
by 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