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观察》心得二十五

01

理智中心是懒惰的,为了避免去思考每一件事情,它会对一切都想当然去做,而且非常有选择性。

大脑左半球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幻想和做白日梦上,对于它造出的梦,它会当真并做出反应,它不会分辨幻想和现实。

——摘自《自我观察》

02

人没有“做”的能力,绝大部分反应都是习惯性反应。

这里说的“做”就是跳出习惯性,不落入习惯性思维、心理、行为模式,具备自主意识,不认同习惯性。

左脑特点是按照习惯性而行,习惯制造幻象,制造幻象也叫做梦,这个过程也是陷入我执的过程。

记得老师说过,大脑是反开悟的设计。而我现在的理解是,大脑是为了维护和稳固自我而存在的。

觉察到习惯性,弱化习惯性,就是弱化“自我”的过程。

03

如果理智中心关注好的东西,它就称自己为乐观主义;如果关注不好的东西,它就称自己为悲观主义。乐观与悲观也是二元模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自我观察创造出第三股力量,一种平衡或中和的力量,佛陀称之为“中间的道路”。

——摘自《自我观察》

04

理智中心创造出二元世界,左脑认为的世界是非黑即白,非美即丑,非好即坏。

这是大脑创造出来的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这是自我想象,不是世界本质,不是实相。

自我观察,看到了左脑创造的二元世界,创造出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中和了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美即丑的两极力量,这叫“中间之路”。

儒家中道,佛家中观,道家平衡等态度,都具有打破幻象的力量。

黑白之间有灰色,有彩虹,也有五光十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