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后一天,被悲观主义笼罩的中年妇女提笔就想起卢梭这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大概是作为一个坚持丁克的中年妇女,自打去年意外(确实是意外)中招以后,在漫长的怀胎十月再到休产假甚至此刻,仍然在挣扎的一个缩影。这个枷锁是婚姻的重塑,是身份的转变,同时也是因为孩子的到来而赋予我们的一种沉重的责任。回望自身本就鸡零狗碎的人生,你又如何培养出一个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有为好青年?或者说作为妈妈,需要为孩子做些什么,才能避免他误入歧途?如果注定平庸,又如何才能让他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等等。这些都是无解的但同时也是不可逃避的现实。
枷锁之一:从二人天堂世界遁入屎尿屁的育娃生活,婚姻状态实属遭遇的第一击。其中,丧偶式育儿是最大的问题。
在同事和妈妈群小范围内调查了一下,发现大家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孩子从生下来到两三岁之间,爸爸仿佛就是个“死人”,或者工作忙不着家,或者敷衍玩手机陪娃,或者干脆睡觉装死,确实,有阿姨的妈妈在感慨阿姨才是家里那个最不可或缺的人,有老人的妈妈则指望老人,无一例外,大家似乎都接受了“丧偶式育儿”在中国家庭里就是一种普遍状态,去搜狗百科看了下,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据说,现代很多人是把丧偶式育儿,与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合起来,并称为中国女性的四大不幸。其中,丧偶式育儿在四大不幸位列第一。
就我个人而言,我先生相对还好一些,至少可以哄睡陪玩做辅食喂饭等,但是,纯粹两人的情感交流在变得稀缺。在育娃这个事情上,忙是他的硬伤,以及低效陪伴也常常困扰我,甚至成为我无数次发飙的关键因素。我的家庭结构是无老人,只有一个住家育儿嫂,幸好育儿嫂算是很给力,基本能够解决我大部分的问题,但是相信我,作为妈妈,并不会因为育儿嫂有多优秀而就会放弃对丈夫的期待。我明确的跟我先生提出,我不接受丧偶式育儿,周末与假期,要主动承担大部分工作以弥补平时上班缺失的陪伴。很多时候,我能感受到在孩子问题上,我们都在小心翼翼的维系着平衡,因为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情绪就会爆炸?(激素影响或者只是单纯的不满),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为何变得如此爱抱怨?是因为内心深处并不想做妈妈,还是因为当妈了要操心太多,或者是被迫接受当下的生活状态,内心无处安置的愤恨?总之,妈妈的不满总是来的很突然。就算是可爱的孩子也不能消解绝大部分的情绪,更何况很多时候并不可爱。
总的说来,其实爸爸们需要做的只有一点,就是分担分担分担!让妈妈们短暂逃离屎尿屁的生活,纯粹的放松一次,让她可以心无旁骛的做个spa,或者和朋友约个会,都是可以缓解紧张生活的一个有效方式。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个人名叫爸爸。
枷锁之二:(未完待续)发现自己真是喋喋不休啊,下次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