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十六年,周庄王(姬佗) 一年,前696年
人名:鲁桓公,宋庄公,蔡桓公,卫惠公(姬姓,名朔,卫宣公之子,太子急异母弟,宣姜所生),陈庄公,卫宣公,夷姜(夷女,姜姓。本为卫前庄公妾),公子急子(也有称“伋子”,卫国太子,姬姓,名急,卫宣公之子,夷姜所生),宣姜(齐女,姜姓。齐僖公之女。生公子寿及卫惠公),公子寿(姬姓,名寿。卫宣公之子,太子急异母弟,宣姜所生),卫公子洩,卫公子职,公子黔牟(姬姓,名黔牟,卫宣公之子,太子急同母弟,夷姜所生)
地名:曹国,郑国,向(小国名,在莒鲁之间,姜姓),齐国,峷(卫地)
官名:左公子,右公子
天下形势:
1南方楚子熊通自称王,力图扩张。
2北方中原两小霸郑庄公、齐僖公先后卒,鲁桓公欲称霸,活跃在诸侯之间。齐国平稳过渡新君,郑国祭仲专权,郑厉公被逼走。
3秦国默默无闻,晋国小宗正在积蓄。
///
1鲁宋卫陈蔡盟军再次伐郑:去年诸侯伐郑试图送郑厉公复位没有成功,因此本年再次会面谋划,并伐郑。结果没记载,应该还是没有成功。
2鲁国城向:鲁国修筑向地的城墙。
【赵鹏飞(宋微宗时经学家)曰:向界莒鲁之境上,本非莒邑,故莒鲁交争,互以为己邑。而其交争自今日之城向始】
3鲁桓公伐郑归国:鲁桓公忙于联络诸侯结盟,今年秋七月回国,告庙并行饮至礼,大宴群臣。
【《左传通识读本》提醒:隐公、桓公二君忙于外交,出国次数多而且时间越来越久,国内君主职位空置。这是鲁国后来形成国君权力下移至六卿的始因。这不是权利斗争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国君出国是一件需慎重的事。】
4卫国二子同舟的感人故事:这件事在《诗经.邶风.新台》、《诗经.邶风.二子同舟》中有记载。卫宣公给太子伋子娶宣姜,因为太漂亮,就娶给自己了。宣姜生了儿子后想争太子位,就怂恿卫宣公杀伋子。但是宣姜的儿子寿与伋子情深,劝伋子逃走不成便代替伋子死,伋子见到寿死了,也选择了赴死。太悲剧了。
【烝与夷姜:杜注谓“上淫曰烝”,即晚辈男性与长辈女性淫乱。有学者认为,“烝”是春秋时期贵族阶层中存在的一种与乱伦通奸有别的特殊婚姻行为,即不依常礼从异姓国新娶女子为妻,而是娶去世父亲之妾为妻,往往以生儿育女为目的】
《诗经.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首诗讽刺了卫宣公筑新台强占儿媳的丑事】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卫宣公二子伋与寿争相死,国人伤之,有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