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立春》,情绪五味杂陈,以至于后来几天时不时会想起其中的有些片段,一闪而过,又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
落寞,无奈,惶然一并充斥在胸腔里,是对才华横溢又受环境局限的王彩玲的同情么?是对不堪忍受流言而选择一种极端方式"拔掉别人嗓子里的刺"的胡老师的悲伤么?是对痴迷于油画,考美院常常落榜,最后艺术道路戛然而止的黄四宝的感慨么?
他们有的都是对艺术的热爱,却要在一个狭窄封闭的环境里求生。没有知音,没有伯乐,只能抱团取暖。
1.歌剧,油画与芭蕾。
在一个只能欣赏秧歌的时间与空间里,歌剧,油画与芭蕾的出现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演唱歌剧时穿的衣服或许是过于华丽的,人体油画或许是不堪入目的,男人跳芭蕾或许是滑稽可笑的。
我在想,如果这些艺术形式换个时间,换个地方是不是会好一点。而它承受的非议会少一点,懂得它的美的人会多一点,愿意静下来领略这些外在形式所蕴含的永恒之美的人会多一点,它生长的土壤也会更肥沃。
然而,不对的时空里,这些同样也是代表着美的东西,只能徒劳无功默默与周围的环境抗争。歌剧不再,代之以卖羊肉过活;油画不再,代之以婚姻介绍所;芭蕾舞鞋不再,代之以囚徒的布鞋。
2.鹅黄色丝巾
王彩玲唯一的一抹亮色是那天清晨她在教学生唱歌剧时,围着的一条鹅黄色的丝巾。黄丝巾在胸前跳跃,她教学生们唱《暮春》,多么像她的春天啊,可这猝不及防来临的春天也是猝不及防的被掠夺走。她被黄四宝扯住丝巾,一个趔趄爬在地上的样子像极了前一夜给他做人体模特爱情萌发时的样子。黄丝巾一定沾满了尘土,爱情一定也是。
3.塔
电影里当爱情蒙上了尘土,王彩玲在那天穿着自己做的演唱歌剧的华丽的衣服,在黑暗沉寂中独自爬上那座看起来古老的塔,纵身一跃,爱情死了,理想也随之重重地坠落。当王彩玲从塔顶跃下时,电影场景是从远处看到的整个塔的轮廓,这让我想起电影《山河故人》里的最后一幕,沈涛在雪地里独自跳迪斯科,一座远远的塔是背景,同样承重,同样无奈,像是在天地间留下的一个沉重的叹息。
4.北京,北京
王彩玲想去北京,想去到发狂,逢人就说她要被调去北京了,她一次次去北京,又一次次碰壁。她觉得北京能安放她的理想,能穿着演出服唱歌剧而不至于怪诞,就像是一个刻画在理想中的神圣的图腾,但北京没有接纳她。她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一次次怀抱希望,又一次次将希望的碎片重新拼合。
她执拗地自己动手做演出服,华丽的感觉和那些舞台上出现的并无二致,似乎是《孔雀》中的倔强的姐姐对跳伞怀着执着的追求,而只能自己做一顶蓝色的降落伞,拴在自行车上,飞快地骑,然后让风将它吹得高高。
5.没有观众
当歌剧和芭蕾在这个平凡的小城里登台时,留给它们的是揶揄的笑容和喝倒彩的唏嘘。跳芭蕾的胡老师被别人看成是流氓,终于有一天他把自己当做一根卡在别人嗓子里的刺拔掉了,在监狱里他对王彩玲说,没关系,穿着布鞋他也能跳芭蕾。可是不能职称足尖重力的鞋应该也不能跳出优美的舞姿吧?
6.春天来了
春天来临的时候,王彩玲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她坐在挤满羊群的车厢角落,像远处驶去,初春的旷野,草将绿未绿,泛着枯黄,路弯弯曲曲像远方延伸,像是希望,也像是前路的不可预知。
正像电影名称一样,王彩玲也是一个像春天般的生命力顽强的女性。她的身上似乎隐约闪现着坚韧的力量,也有女性意识的微光。周瑜告诉她,想和她凑合着过日子时,她拒绝了,胡老师请求她,想和她假结婚以向别人证明他们是"正常"的,她也拒绝了,对于爱情和理想,她有追求的勇气,也比别人清楚它们的意义。
当别人都嫌弃她长相难看时,她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丑,我只是有点古怪",再也没有比这更清醒透亮的话语了。
未来也许很不如意,但坚韧的人无论如何都会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