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本次培训的第四天,只培训一个上午。朱老师现场询问我们三天的培训感悟,哪个嘉宾的讲座对你的触动最大,对你影响最深。你自己认为,哪个方向是你可以马上为之行动的?要求实话实说。简单的调查以后,朱老师道出了本次嘉宾安排缘由。
我们必须相信,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中心与能力边缘。而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强逼着自己离开中心舒适区,来到能力边缘区,慢慢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把边缘区逐渐的中心化的过程。
比如,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最开始的能力中心区一定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到课堂教学,我们一定有自己的话语,也能顺利的同其它教师交流分享。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教学疑惑等……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培训,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成长的你们,蓦然发现,有的时候,你能同专业的数学教研员有效的沟通,彼此会交流的很顺畅,某些学术语言也能很规范……
三位嘉宾中,有一线教研员,也有高校的博导。(注:每天上午的六个报告都是团队成员的报告,是我们特别熟悉的领域。)
博导必然有着自己的学术交流语言体系,这对于我们来说,完全就是能力的边缘。不过,当我们试着去了解,试着去学习,不也发现,有些内容不正是我们正在研究的吗?唯一不同的是,语言不够规范,研究的不够深入。或者关注到了这方面的困惑,但是,困惑后面原理机制我们没有相对应的“学术知识”去获得彻底的理解。而,这些嘉宾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
回头想想,我们是如何从一线教师到能有效的同教研员有效沟通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能复制吗?数学的推理会起作用吗?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的去学,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