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四五】
江西帅兰皋先生,名念祖,督学浙江,一时名宿,都入网罗;半皆苏耕余广文为之先容。苏故癸巳进士,长于月旦:吾乡名士,多出其门。惟余年幼未往。帅公来时,余年十九,考古学,赋《秋水》云:“映河汉而万象皆虚,望远山而寒烟不起。”公加叹赏。又问:“‘国马’、‘公马’,何解?”余对云:“出自《国语》,注自韦昭。至作何解,枚实不知。”缴卷时,公阅之,曰:“汝轻年,能知二马出处足矣;何必再解说乎?”曰:“‘国马’、‘公马’之外,尚有‘父马’;汝知之乎?”曰:“出《史记·平准书》。”曰:“汝能对乎?”曰:“可对‘母牛’。出《易经·说卦传》。”公大喜,拔置高等。苏先生闻之,招往矜宠,以不早识面为恨。先辈之爱才如此。后帅公为陕西布政使,窜死台上。余赋五古哭之,末四句曰:“青蝇宦海飞,白骨沙场抛。何当抱孤琴,塞外将魂招?”
帅兰皋,即帅念祖(生卒年不详),字宗德,号兰皋。江西奉新人。少为诸生,肄业豫章书院,工诗、善绘,尤长于指头画。雍正元年(1723)进士,以庶吉士用,散馆授编修,纂《一统志》,改御史,迁给事中,分校会闱。视学浙江,疏请更定《学政考试规条》,以清弊源,以肃文治。尤长于拔识人才,时称“一时名宿,都入网罗”。袁枚视为知遇师。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累官陕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事。后受诬陷谪贬塞外,抱恨而卒。著有《树人堂集》。帅念祖在农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均取得较高成就,但是,学界对帅氏其人、其事的系统研究不多。
苏耕余(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孙嘉淦在康熙六十年(1721)的《南游记》中曾记载:“次日,同年苏耕余载酒船相邀,予以湖上之景未遍观也,与之出清波门。”
广文,音guǎng wén,古代官学中教职,明清时儒学教官的别称。唐玄宗时,在国子监增开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领国子学生中修进士业者,当时被看作清苦闲散的教职。明清两代之儒学教官,处境与广文馆博士相似,因亦用作别称。明清时代府、州、县设“儒学”,是一地之最高教育机关。府、州、县的儒学设教授、学正、教谕一人,另设训导、嘱托数人。训导是辅助教谕的助手,而嘱托是约聘教员。府学教授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先容,音xiān róng。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八十三《邹阳列传》。“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李善注:“容谓雕饰。”意思是:“盘曲的树根,屈曲奇特,却可以成为国君鉴赏的器物。为什么呢?是因为周围的人事先把它雕刻、容饰了。”先容,本义是先加修饰,后引申为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指事先联络、介绍。
癸巳,指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月旦,月旦评的省称。月旦评,音yuè dàn píng,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月旦评开启了品评人物之先河,为当今时代选人用人提供了借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古学,音ɡǔ xué。释义: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汉·何休《〈春秋公羊传〉序》:“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徐彦疏:“《左氏》先著竹帛,故汉时谓之古学;《公羊》汉世乃兴,故谓之今学。”汉·许冲《上〈说文解字〉书》:“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慎,本从逵受古学。”段玉裁注:“古学者,《古文尚书》、《诗毛氏》、《春秋左氏传》及《仓颉古文》、《史籀大篆》之学也。”明·杨慎《谭苑醍醐·庄子解》:“《庄子》为书……士无古学,不足以知之。”后泛指研究古代文化学术。2、科举功令(功令:古时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宋·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六:“(吕希哲)从王安石学。安石以为:凡士未官而事科举者,为贫也;有官矣,而复事科举,是侥幸富贵利达,学者不由也。公闻之,遽弃科举,一意古学。”
河汉,音hé hàn,本义指天上的“银河”。出自《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国马,音guó mǎ,意思是国家所饲养的马或者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韦昭注:“国马,民马也。”
公马,音gōng mǎ,意思是公家的马。“公马足以称赋。”意思是公家所饲养的马足以应对国家举兵、用兵。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最大的特点。现代有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韦昭,即韦曜(204—273),本名韦昭(《三国志》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而将其更名为曜),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韦曜受封高陵亭侯,迁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凤凰二年(273),被赐死,时年七十岁。韦曜著有《吴书》(合著)、《汉书音义》《国语注》《官职训》《三吴郡国志》等。后世的《三国志》大多取材《吴书》。
轻年,音qīng nián,意思是青年;年轻。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四:“幼壮重寸阴,衰暮及轻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重新留神一看,原来是一个绝色的轻年女子。”
父马,音fù mǎ。意思是雄马。《汉书·食货志上》“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皆乘父马,有牝马间其间則踶齧,故斥出不得会同。”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饲父马令不鬪法。”石声汉注:“父马,即作种马用的牡马。”
《平准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作品,收录于《史记》中。该文叙述了西汉武帝时期产生的平准均输政策的由来。《史记·平准书》对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汉书·食货志》有重要的影响。继《史记·平准书》之后,西汉桓宽有《盐铁论》,围绕平准均输政策更为系统的记述了武帝时富国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各社会各阶级的看法。按:《汉书·食货志上》中“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引自《平准书》,但《平准书》中无“父马”之说,显然,袁枚记忆有误。
《易经·说卦传》是所有易传中产生最为古老的篇章,是先秦时期和《周易》并行而用的具有工具书性质的筮法书篇。今《易经》‘十翼'中的《说卦》以及本来与之同篇的《序卦》、《杂卦》在内,经过了汉代儒生的改编,加入了儒家易传的内容并做了相应的文字改造,已经不是先秦《说卦》的原貌。“母牛”,出自《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於地也为黑。”
矜宠,音jīn chǒnɡ,释义:1、炫耀所受的宠爱。唐·杜甫《骢马行》:“雄姿逸态何崷崪,顾影骄嘶自矜宠。”《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虽其尽忠劳心,时有补益,而恃功矜宠,威福自出。”2、犹宠爱。清·赵翼《虎丘寺玉兰树歌》:“我来摩挲特矜宠,扪笔题诗少人和。”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与和希斋大司空,全无介绍,而蒙其矜宠特隆。”
识面,音shí miàn,释义:1、相见。唐·韩愈《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宋·陆游《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说辛勤求识面。”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2、见过面;熟识。唐·韩愈《顺宗实录四》:“贽居忠州十馀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元普道:老夫与贤母子在何处识面,实有遗忘,伏乞详示。3、犹世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面的货。”
窜死,音cuàn sǐ,意思是贬逐而死。《新唐书·令狐彰传》:“彰同时朔诸镇,传子孙,熏灼数代,唯彰忠义奋发,而长子建坐事,幼子运无辜,皆窜死。”
台上,台,指军台,窜死台上,意思是遭贬逐而死在军台之中。军台,清代设置传递军报的机构。清制,除全国腹地设有相当数量的驿所外,通向沿边地区专司军报的是站、塘、台。每站设笔帖式或蒙古章京,统于将军或理藩院;甘肃嘉峪关口外设“塘”,每塘派千总、把总管理,而由特设的都司或守备督率之;西北设“军台”,每台派章京或笔帖式管理,统于各当地的都统或将军、大臣。例如喜峰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六,古北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等;阿尔泰军台都统所属军台四十四,库伦大臣所属军台二十五等。在清代对贬谪官员的处理中,常有“发往军台效力”的处置,就是指安置在军台之中。
青蝇,音qīng yíng,释义:1、苍蝇。蝇色黑,故称。《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於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汉书·成帝纪》:“建始元年……六月,有青蝇无万数,集未央宫 殿中朝者坐。”唐·韩愈《郑群赠簟》诗:“青蝇侧翅蚤蝨避,肃肃疑有青飇吹。”2、喻指谗佞。《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黑使白,以喻谗佞。”《后汉书·邓荣传》:“而臣兄弟独以无辜为专权之臣所见批抵,青蝇之人所共搆会。”宋·苏轼《祭黄几道文》:“身为玉雪,不污青蝇。”3、后因以“青蝇”为生罕知己,死无吊客之典。《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后因以“青蝇”为生罕知己,死无吊客之典。唐·刘禹锡《遥伤丘中丞》诗:“何人为弔客?唯是有青蝇。”清·赵翼《长洲蒋立崖明府最爱拙诗贻之以诗》:“有此神交盖未倾,一人知己足平生。他时不用青蝇弔,此日应先白犬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