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渐过,花开凋零,看那花瓣飘落,总会想起那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的,她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为报雨露之惠,下世还一生眼泪。《枉凝眉》中说得好“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美丽柔弱,多愁善感。通行本中对黛玉的眉眼有这样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其实我更喜欢周汝昌先生所说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纵是那俗人薛蟠“忽一眼瞥见了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便也不为过了。
如若仅仅是寄居在荣国府,那也不会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叹了。虽可夺魁菊花诗,却奈何逃不过王夫人与薛姨妈的“金玉良缘”的散布。更可能成为争夺府第控制权的牺牲品。想那赵姨娘母子是何其狠毒之人,滚烫的蜡油洒到了宝玉的脸上,甚至通过马道婆魇了宝玉和王熙凤,使二人差点断送了性命。而那赵姨娘又怎会放过黛玉呢?因为她深知黛玉死了,宝玉要么会死,要么出家,这样便扫清障碍了。
我们随处可见黛玉在哭,却也处处可见她的笑。笑游园的“母蝗虫”,笑咬舌的湘云,笑作画的惜春,笑贫嘴的王熙凤,笑着问雪雁“哪里就冷死我了呢?”“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她教香菱作诗,根据香菱的情况让她熟读老杜的五言,太白的七言,不难看出她的真诚。和宝玉拌嘴,生着气,却不忘回头提醒丫鬟:“看那大燕子回来了,把帘子放下来,拿石狮子倚住。”她还惦记着燕子来去的温存,而宝玉也是个爱和天上的鸟,水里的鱼说话的主。
她颦蹙的眉峰凝了忧愁,愁自己自幼而孤,愁婚事不能如意。那一日金兰相叙,与宝钗冰释前嫌;那一夜秋窗风雨,叹不尽几多离情。她本自在,只因身孤意凉。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幸而遗失了结尾,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了结。
独倚花锄葬花吟,再忆潇湘一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