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暖阳下的淡淡忧伤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段时间,看了几本书。

先复习了一遍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冬日的暖阳下,在书中细细体会老北京城的风貌,在萧索的寒冬也算是一件乐事。

惠安馆,井窝子,新帘子胡同,随着书页的翻动,这些场景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尽管林海音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然而少年丧父的经历,依然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伤痛。

不论是《惠安馆传奇》,还是《我们看海去》,抑或《驴打滚》,字里行间都透着淡淡的忧伤。

尤其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更是用令人心痛的语调讲述着父亲的离世,以及自己的成长。

我细数了一下民国时期有名的女作家,竟然多半都有着不幸的童年。

林海音,算是其中的幸运者了。

林海音在日本出生,五岁时随父母来到北京,定居北京城南。

在这段时期,父亲林焕文因在北京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她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一直比较优越。

父母亲之间的感情也比较融洽,虽然偶尔有些小插曲,也并没有对家庭和孩子产生太大影响。

夫妻两个一直把大女儿林海音视为珍宝,很重视对她的教育。所以,童年的林海音没有吃过多少苦。

直到父亲去世,作为家中长女的她才懂得了生活的艰难,以及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

尽管林海音拥有着幸福的童年生活,但她却目睹了身边女性的不幸遭遇。

精神失常的年轻女人秀贞,从小被遗弃的女孩妞儿,家中的中年女佣宋妈,从年幼到年长,每个阶段的女人,几乎都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甚至自己的母亲,面对丈夫的外遇,依然只能忍气吞声。

这些女人的命运从来不能自己做主,而是被时代的世俗和偏见,还有男人压抑着蹂躏着。

这一切,在林海音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林海音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一毕业,就选择了从事《世界日报》的记者与编辑工作,主要负责妇女新闻的采集和编写。

在她的心里,存着一个“要为中国女人说话”的使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39篇 晴 5月29日 今天中午,午饭吃的比较早,我问艺嘉先伴读还是午休?她比较喜欢伴读,只要有...
    李艺嘉阅读 285评论 3 0
  • scramble to one's feet赶紧从地上爬起来 savage sb/sth (动物)凶狠地攻击(或伤...
    augest阅读 6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