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颐妈
今天开车回老家,在路上跟先生谈起“布施”的话题。
关于“布施”,我最初的认知是来自于前不久的禅修营,我了解布施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但概念的理解也仅限于此,我除了放生了几只乌龟以外,似乎布施这件事情与我再无更多的联系。
直到从山老师那里开始听《金刚经》,知道了前五品之一的种子——布施,我才真正地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之所以叫“问题”,首先是来自于我对比观察了我与先生两人多年职场的差异,我比他想得多、纠结得多,可是似乎他的人脉关系积累、行业布局认知都比我强得多,明明我就比他努力,为什么他反而会更有积累,通过对“布施”概念的思考,我总结出了两个原因:第一,他没有脱离过他的本业,尽管跳槽不断,他的业务核心并没有被动摇,这为他进行专业积累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二,他的心比我的心大,他做了很多“利益共享”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不是利己利人,便至少是利人不损己的事儿。而恰恰第二点就可以被理解为“布施”。所以他一直以来在“布施”上会有很多的功德。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是这般因果促成了他的关系人脉建立得比我好很多。
通过学习与自我反省,我开始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包括对待家人,我的布施也是不够的。这次回家,我主动提议我要请家人们一起吃饭,其实我并不是那么小气没有请过大家吃饭,但是在最近手头紧张的情况下想要请大家吃饭倒是第一次,以前都是觉得“不好意思”而要去兑现这件事情,算是还人情。这一次似乎不一样。我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真正与家人产生连结的事情。与人情无关。
晚上吃饭很开心,一开始氛围一般,有一种例行公事的感觉。可是越到后来,越是发现大家都开始敞开心扉。这其中至关重要的转折便是:我第一次在家里大人面前示弱,暴露自己的缺点,放低姿态,回归到一个30岁还有很多迷茫的正常青年的状态,并诚恳地请求家人前辈们给予意见与指导。这与曾经只是报喜不报忧,表现坚强而完美的状态不一样,我是一个拥有烦恼与压力的普通青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我跟大家一起举杯喝酒,不在乎喝醉、不在乎一切。我感觉到了力量,这种力量与单纯的依赖不一样,这是一种日渐独立成熟的象征,知道自己有诸多无能为力,更加放平心态。如果说还有一些遗憾的话,那我也清楚地意识到有一个问题的存在:我依旧有偶像包袱,还是不舍得放开全部的弱点,有努力解释与辩驳的存在,而因为这样的存在,影响了自己部分的倾听能力。但,我依旧感受到了自己的极大进步,从0-1难,从1-100易,开了头,我便在路上了。
可以说这周末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我每个状态都可以理解为各种“布施”之集合。
1、周六独立开车回老家看望亲友,接孩子回小家;带上了提前给家里老人们准备的小礼物。
2、周六晚上主动请客召集齐全家人,和家人聚餐,释放自己、收获颇多;还主动邀请了小时候对我很好但现在联系不多的干妈;回家后跟外公外婆一起沟通调理身体的事情,关心他们的日常保养。
3、周日上午准备回小家的礼物,给帮助过我的人、亲友、同事带土特产;翻了翻旧书柜,收获了自己中学时期的日记/笔记;还收获了外公赠与的一本他珍藏已久的丝绸书《论语》。
4、周日中午随父母参加一个亲戚的满月酒,带着平和的心态,吃什么不重要,连结的状态很重要。
5、午餐过后启程回自己的小家,驱车四小时先到了郊区的亲戚家参加升学宴,并且赠送了给各位长辈及亲戚带的礼物。
6、晚餐过后,到弟弟家送给他带的东西,然后再到我的母校去送给老师的那份礼物。
7、8点20回到自己家,洗澡、整理物品、清洗完整所有脏衣服、炖好明天早晨的粥,现在开始更新公众号,然后再和老妈一起轻松的准备明天蒸玉灵膏的原材料。
保持一种布施与付出的心,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虽然累但是无比充实与幸福。
我爱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