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长出身的王老师这几天很窝火,她是个很热心的人,复旦本科毕业,交大的硕士,学养深厚。王老师在金融系统打拼了几十年,阅人无数,人脉深广,人缘极好。王老师喜欢帮助人,在她的观念里,助人就是自助,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麻烦还是由我惹起的,老家有个小姑娘,985硕士,在上海发展的极好,婚姻方面却迟迟没遇上合适的人,年龄上来了,她家长辈很着急,就托到我这儿,看看有没有靠谱的小伙。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身边靠谱的小伙是真没有。上海这地方,所谓僧多粥少,高知人群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据媒体统计,大龄剩女达到二百八拾万余,适婚男女比为1:9。
受人之托,履人之约,逢人打听,多方寻找,终于在今年元旦与王老师一家人吃饭,聊起小姑娘的情况,王老师说,马上把小姑娘推给我,我这儿正好有个合适的,男孩也是山东的,我来帮他们撮合。
在王老师当面鼓对面锣的说和之下,俩青年一起吃了一顿饭,男孩比女孩大六岁,收入颇丰,在上海主城区买了套价值二千万的住宅。女生年薪八十多,在浦东也购了自住房。我和王老师感觉俩人都是金融口的人,怎么看怎么般配。
问题来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论王老师怎么费心尽力把他们俩往一起扒拉,俩人还是拉着不走赶着倒退,椤是把王老师累出一身热汗。
今天,王老师打电话来,说,实在拉不动了,现在的年轻人,我们怎么也看不懂,情商低的来。像他们这年龄这状况,找个婚恋专家,没个五万六万,恐怕人家还不屑接。我是把他们当自己孩子了,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起早贪黑已经这么为他们努力,唉,他们未必会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