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有一天,你准备出发旅行,打开空箱子,一点点往里放行李,这个装的过程就是你逐渐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过程。
而单身状态,就是箱子还空着的状态。这一刻你是最完整的自己,还拥有所有主动权。”
人是不断在更新的,没有最空也没有最满,只有相对。如果拿装行李举例,我会觉得每个时间段我们放进箱子的东西都不同,放的方式也不一样,可能最早只够胡乱塞两件大衣,过两年果断把它们丢出来,换成一叠书,又是一年或许会把书一点点理出来,摆进新的物事。
“世界上有两种快乐:一种是恋爱的快乐,一种是单身的快乐。每个人一定拥有其中一种,但结果是,大多数人都在羡慕自己并不拥有的那种。”
我听过太多已婚友人抱怨自己的家庭、羡慕我们的单身生活,而恰恰是我们单身的队伍则在互相吐槽。有时候自己都被说的晕糊了,到底是选择单身,还是被迫单身,又因为那些已婚经验者的“恐吓”,对于婚姻和亲密关系更加抗拒和无措。
“但是,能不能不要一直在为人生的下一阶段做准备,只要为自己这一刻的状态感到骄傲就好?”
“为什么每个人都把单身生活当成婚姻生活的序曲,而不是把单身生活本身当成一场狂野又美丽的冒险?”
10岁以前我最爱的两本书是《聊斋志异》和《安徒生童话》,尤其在那些童话当中,所有的公主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遇见王子。童话、小说、动漫、影视,太多的故事都在强调爱情,仿佛这就是女孩一生的意义所在。我也被这样的软环境“欺骗”了,放大了爱情的重要性,忽视了自我和其他同样重要的事。我很庆幸在高中时遇到这本书《相信童话的公主》,它强调了正确的顺序,不应该是为了得到幸福而寻找爱情,而是身在幸福再出发去经历,或许会遇见爱情。是不是与这番话也有异曲同工呢?幸福也好,安全感也好,与单身或婚姻的状态无关,重要的是当下的活,值得。
“对于年纪超过25岁的单身女人来说,没有人会说她的人生是‘一个人活得精彩’,反而常被贴上‘一个人活得绝望’的标签。大家似乎不把‘单身’当成个人的选择,认为是没有选择才会单身。如果有一个女人拒绝‘定下来’,似乎所有人都会想在她的人生中插上一脚:要么安排她和一个又一个她根本没兴趣的男人约会,要么说她人生无望、芳心寂寞或是眼光太高,甚至问:‘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问的是:‘她是不是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主流思想永远在歌颂爱情和婚姻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相亲、明星约会、素人约会的电视节目,却不会有一个节目叫“一个人”或者“我们单身吧”。尽管这个世界(哪怕是友善的)一再否定单身的我们,但至少我们要确定自己,我,没有什么问题。
“一个人很快乐,因为你可以将时间和心力都投注在你的兴趣、梦想或目标上,可以让你在跟着另一个人走之前,认真思考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
这是需要反省的,如果我一个人并没那么快乐,并未将时间和心力投注在想去做的事情上,而是分散了精力空有玩乐,也一直都迷茫自己该往哪儿走。不过至少,在一个人的时候,我还可以反省这一点,并且改正,变得更好,我也可以在迷茫中,一点一点,理清思路。
“所以下次碰到减速带,或者该说是那个老掉牙的问题‘你为什么还单身?’就直视他们的眼睛,跟他们说:‘因为我太坚强、太聪明,而且生活太精彩,所以不想定下来。’”
为什么每次碰到这类问题,都充满了厌烦的负面情绪,因为我自己也被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我自己都在否定自己。还是那句老话,足够爱自己的人,别人才会来爱你。至于别人到底最后有没有来爱你,也是锦上添花。因为我已经足够爱自己,我已经足够好,我的生活足够充实,我不会再烦恼这些问题。当你的优秀满溢得大家都看得到,他们也就不会那么在乎你的情感状态了。
“如果你没有挺身捍卫的东西,你就什么也做不成。”
我想这就是在战争年代特别容易出现英雄的缘故,在这个和平年代,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值得挺身捍卫的东西,然后慢慢地泯于众人。某个夜晚,你可能会想到,小时候的自己曾经那样坚定地想成为一位某某家。
“最重要的是:你不是去‘想’如何可以找到自我,你是‘去’找到自我。”
尝试总是最好的方式。有时候我们就这么问自己:我是谁?真实的自己是怎样的?很难有答案。但我们可以去尝试。我们会在每一次偶然中发现自我,吃咖喱蛋包饭的时候会感到幸福,在图书馆里沿着一本本书脊寻找会缓解焦虑,早上能最快叫醒自己的竟然是两个俯卧撑……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就像大家设定的密码,每一个密码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
“爱自己是满意自己,不是疯狂满足自己。”
我总觉得人是知道好坏对错的,而且每个人的好坏对错都不一样。当你痴迷做一件事情,坚持了很久,最后却发觉越来越空虚,那这样事情对你来说就是坏的是错的。有时候我们会疯狂满足自己,没有控制地总在吃好吃的、然后在大半年后发现自己“突然”胖了十斤甚至更多,或是跟着同学一起迷恋上网络游戏、结果心思不在学习把所有的好时光都荒废。过了那一段时间,你发现,的确有短暂的满足感,但最终你会感到一如既往与你相伴的是空虚,而且是越来越浓的空虚。
“你不能要求别人喜欢你或爱你的程度,超越你喜欢自己、爱自己的程度。你才是那个设定标准的人。”
“不要出于义务而爱自己……喜欢自己的原因,应该是因为意识到,世界上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你。”
这是一个通病,我们太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取认同、获取喜爱,但这正说明我们的缺乏。如果我们足够爱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愿意和自己这样的人做朋友,我们自己就可以填满那一颗渴望被爱的心。
“重点是,无论是在庭院旧货大拍卖还是在人生中,你都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价值,因为会有很多人企图对你洗脑,要你以为自己没有这个价值。”
“世界上一定有人,正在寻找像你这样的人,而且那个人绝对不会想要削减你的价码,或是质疑你的价值。”
好吧,我们总是说人是不可以贴上标签写上价格的,但事实上很多人把婚姻当做是利益交换或是称上卖的肉。哪怕他们不把你当做货架上的物品,但仍然对你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估量。
在有些红娘介绍对象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介绍给你的人和你本人是在他们的称上能平衡的,但他们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你发现了这一点,那么,坚持自己的自我价值衡量,对这些“贱卖”你的人说不。
“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在勉强合格、平淡无味的人生中定下来,也不是为了迎合其他人的想法而活。”
在我疯狂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岁月里,虽然我会对那些电影挑挑拣拣,但一年仍然会看超过50部电影。我会在环境很普通屏幕很差的电影院看,座位只有很靠前或很偏的时候也会看,还会因为超级特价看一些本来没打算看的或是实际上挺糟糕的电影。
这些年下来,慢慢的,电影越看越少,因为我发现时间比从大多数电影获取到的东西更珍贵。现在看电影,我只看我特别想看的,还有特效、剧情某一点或某几点特别出彩的。我也只选择像IMAX、LD、VIP之类的影厅,要么屏幕效果特别好,要么就是环境和座椅特别舒适,甚至可以躺着看。
我想,感情或是梦想等等那些更大的事情,就更要以高的标准来要求它们,同时也要求自己。
“你应该明白,目前为止在你的人生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为了让你抵达你注定要到的地方。
当你只盯着身后的风景,也就错过了你前方所有精彩美好的事物,可是你即将经历的,明明比你先前的所有体验还要更棒。”
我一直相信有一根轴串连起我所经历的事情。回过头来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我不是因为热爱英语,就不会去参加单位组织的英语班,就不会因此被选派去一个大型活动英文讲解,也就不会被其他部门的领导赏识而获得一个更有挑战的工作机会,继而现在在这个新的岗位上。
但是,这都是已经得到的机会、经历和成就,已经得到的总是会更有安全感,触手仍不可及的是远方的冒险,我不应该满足于此。我们不能把自己热爱的事物丢下,哪怕每天只是花几分钟,因为你不知道,那根轴会因此牵引你去往何处。
继续旅程:《安顿一个人的时光》摘记有感(下)
本文仅供欣赏文学、个人思考之用,谢绝任何转载及用于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