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由李安第一人称口述,张靓蓓著的李安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这本书讲述了李安的童年、求学、成名等过程,以及拍摄几部电影的手记。看书时,让人感觉像是在跟你聊天,讲述他的故事,让我一口气看了大半本。
在书中,李安讲到:
西方戏剧喜用“冲突”做手段,求取净化和升华,似乎跟我们的教养很不同。
"不顺"才造成戏剧性,戏剧的产生不是靠平衡、和谐,是相反的。
戏剧中需要制造冲突才好看,而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呢?
在《喜宴》的拍摄手记中,李安讲到自己喜欢在拍片前训练需要的演员。他会要求演员做功课,先去设想角色,但后来发现做功课可能未必有用,演员写的和演的未必是一回事。但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演员进行观察,摸清他们的可能性,这也是演员自我认识的机会。
演员偶尔就是得折腾一下,平常大家客客气气的,你看不出一个人的真正个性。有时就是要打破成规,搅和一下,常常戏剧性的情绪才出得来。
所以,李安导演在拍戏过程中,也会制造一些冲突,来获得一些成效。
我们的生活中,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平平淡淡,偶尔来一些事情搅和一下,让我们心生烦恼,或是必须跳出习惯已久的舒适圈。这样的挑战也许会让自己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成长。
在讲述拍摄《饮食男女》的过程中,讲到“在现场,我胆子小,不喜欢骂人;对人发脾气,我自己伤得更深,当然还是有受不了爆发的时候。”在最后一场戏中,拍摄最后那一句台词,吴倩莲愈紧张愈吃螺丝,拍到第六遍还不行,让其他人的努力一再浪费掉,终于忍不住大吼一声,踢门出去。他讲道:
发过脾气后,突然之间,全场气都顺了。台湾片场有时好似台风将至,弥漫着一股郁结溽躁之气,非刮阵台风气才顺得过来,真是一种很奇怪的拍摄文化,我是这次才知道的。
李安说这次经历和《饮食男女》中的三个女儿离家、老爸突然宣布婚事,有异曲同工。
有人说突兀,其实我要找的就是中国人的节奏——压抑到一个程度,然后突然间爆发,之后,大家再重新找寻新的平衡点。
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饮食男女》我在前不久才看过,先是在一片和谐的家庭团圆吃饭时,二女儿宣布自己买了房子,要搬出去住;再是还在上学的三女儿宣布自己怀孕;后来年纪大了还一直没有对象的大女儿突然宣布自己已经领证了;到最后老爸宣布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婚事。确实够惊吓!电影把冲突都集中在了一起,但生活中并非不会出现。
从小到大,有些大大小小事情也常常瞒着父母。其实我不敢跟他们讲。总要到最后,酝酿很久才说。我几乎没有和父母起过正面冲突。像电影中一样,无论怎样,父母最终还是会接纳你,然后重新调整心态,找到新的平衡。
李安讲到《喜宴》的结局,很多人认为是喜剧结尾,但也许不是,是每个人隐忍退让的结果。
我想家庭里的冲突常常是我们要争取自己的一些东西。所以,最后选择争取,还是选择家庭的和谐?由我们自己选择。樊登读书会里讲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举的一个例子“不是我爸爸逼我上这个专业,而是我选择让爸爸开心”。“我们始终都有选择的权利。”是否让冲突发生,由我们自己衡量,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