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术语:
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
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for Human Use, ICH)
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人体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
改良型新药是在已知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与全新靶点和结构的创新药相比,改良型新药具有更多可以借鉴的已知活性成分药品的研究数据,可缩短临床研发的周期。随着制药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改良型新药已成为当前新药研发的热点方向之一。
(因为具有更多的可以借鉴的研究数据、临床数据,所以老药新用的上市更快)
-改良型新药是对已知活性成分的上市药品进行优化,被改良药品的结合靶点、作用机制、药效学数据、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有效性证据和安全性特征均较为明确。
-临床优势即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化学改良型新药的设计研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有效性(客观缓解率ORR显著提高并转化为生存获益,明确的疗效优势)
安全性(在不降低疗效、不增加新的重要安全性风险的前提下,取得了临床意义的安全性优势:如从静脉给药变为皮下给药)
依从性(改良后的新药更便于患者使用:如每天一到两次注射变为两天进行一次注射,降低药物使用频率)
提高有效性:
-通过优化目标化合物结构(如更高的靶点选择性和更强的抑制活性)和/或优化制剂处方(如特殊制剂)等方式,提高疗效。
途径:
1. 与被改良的已上市药品目标适应症相同:以境内已上市药品为对照、逐步证实优效的临床研发策略。
2. 与被改良的已上市药品目标适应症不同:可借鉴已上市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对结构或靶点已知的毒性进行风险控制,适当简化早期剂量探索试验
改善安全性:
1. 明确待改善的不良反应的药物相关机制——是与化药活性成分单体的脱靶毒性或某毒性代谢产物相关,与原制剂的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相关,还是与处方中的某辅料相关;
-优化具有明确不良反应的 API 结构
2. 推荐为随机、双盲、等效/非劣、与已上市被改药品对照设计的 III 期确证性试验
提高依从性:
1. 改变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剂改为其他剂型以方便患者给药并/或能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2. 普通剂型改为缓控释长效制剂以延长给药间隔,既方便患者用药也可以避免因患者漏服药物引起的临床指标波动
3. 为特定患者人群研发的特殊制剂
小结:
-化药改良新药的研发通常基于已上市的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临床需求和改良方向。
-相比于创新药,其研发成本低、成功率高,具有重要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