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提出,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致残疾病。现在2020已过,还没有新的数据统计,不过抑郁症确实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亲人,抑或就是我们自己,这好似已经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牵涉其中的一种心理疾病。
就我所做工作,先来聊聊孩子的抑郁症
这些年,每次接触到“抑郁症”孩子的案例都很让我揪心。家长发现这个问题,一般都是一向优秀的孩子突然成绩急剧下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也不愿跟家长和同学交流,变得落寞、寡言。
多年的教育指导工作,我发展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体现在学习上的问题,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其实孩子的心理问题从学习上暴露出来已经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累积了。如果家长能及时给予足够的关注,可能会避免问题向深度发展。
通常我见到的家长都非常焦虑,但又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或者养育者对他要求比较高,孩子力所不能及,终归是有一个心理上的脱节,现实与预想出现了不一致,就用强烈心理冲突的形式体现出来——焦虑或者抑郁。
就孩子的情况,我一般会给父母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几点:
第一、如果需要,一定要及时就医。有的父母不想承认孩子病了,或者觉得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碍于面子而拒绝就医,这会延误孩子病情,甚至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可以把心理疾病想象成精神上的感冒,有问题就得就医,越早干预越好。
第二、一定要到权威三甲医院找专家做诊断。不要随便找所谓的“专家”给孩子扣抑郁症的帽子,更不可随便用药。神经科的药物大多都有副作用,而且停药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如果经诊断后确实需要用药,要遵医嘱,不可随便停药。尽管药物有副作用,但是药物有时确实能救命,不能讳疾忌医。总结一句话:用药需谨慎,但需用药时也不能强行回避。
第三、家人的陪伴很重要。孩子也一样,可以带孩子旅游,尽量避开学习的环境,暂时不谈学习,全身心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当然是以“孩子能感受到的爱”去爱孩子,而不是父母为了使孩子回归到正规的“强行干预式”的爱。切不可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记住: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治疗师。
第四、如果孩子愿意,可以配合必要的心理疏导。一定要匹配到孩子喜欢的心理咨询师。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做必要的教养方式上的调整,可以就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与心理咨询师展开探讨。通常父母缺乏陪伴抑郁症孩子的常识,容易言语激惹到孩子,所以最好进行必要的技巧学习。
第五、陪孩子做有氧运动。尤其是户外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变得愉快。现在孩子忙于学习和各种兴趣班,运动量太少,所以陪孩子做运动既能刺激体内负责快乐的激素分泌,还能促进亲自交流。
第六、睡眠很重要。大多孩子在发病前都是睡眠严重欠债的,长期的睡眠不足再加上压力因素,累积到一定时间很容易出现心理崩塌。睡眠是记忆的巩固时间。孩子的白天所学是在睡眠中进行重组、归类的,转化为长时记忆状态。因此,严重睡眠不足,必然会影响到情绪行为以及孩子的记忆力。
“祸兮福之所倚”,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治疗,很多家长因此改变了教养模式,孩子得到了治疗,亲子关系反而变得融洽了。经历困难重重的心理磨砺,彼此更懂得对方,孩子和家长的心也会靠得更近。
以下做一下简单的有关抑郁症的常识普及:
抑郁≠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普遍而常见的情绪体验,每个人都会因外界事件的刺激或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出现情绪不佳的时候,从而进入一种抑郁的情绪状态。
抑郁的必要特征就是心情低落,但心情低落不能诊断为抑郁症。
也就是说,抑郁情绪状态并不等于抑郁症。只有这种抑郁的心境持续两周以上或者更久,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家庭或者工作状况而干扰到正常生活秩序时,才可考虑做抑郁症的诊断。
所以,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是衡量抑郁症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其他心理疾病的重要指标。
抑郁症的类型
1、忧郁型抑郁症。是一种生物型抑郁症,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此类抑郁症与先天的气质类型有密切关系。再加上外界环境触发,就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
2、非忧郁型抑郁症。是由外界突发事件刺激而引起的抑郁状态。比如亲人离世、离婚等,一般有外界压力存在。
3、精神病型抑郁症。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有强烈的自杀欲望。
4、非典型抑郁症。情绪低落,嗜睡。
5、双向情感障碍。就是抑郁和狂躁交替出现。
抑郁症的参考指标
1、注意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青少年可能会给出多动症的诊断,家长要做好甄别。
2、睡眠模式改变,出现失眠或睡眠时断时续的状况。
3、食欲或体重发生变化。
4、情绪控制能力降低,易怒、易悲观、焦虑,而且情绪多变。
5、自我评价下降,自我价值感降低,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
6、对痛苦承受能力降低,身体免疫力下降,可能会出现躯体疾病。
7、兴趣减退,体验愉悦感的能力下降,精神疲惫。
8、无助感,感受不到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想死。
以上状况持续两周及以上,且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受损,社会适应性出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融入集体生活,或者成年人无法应付正常工作,回避与人交流。就应该向专业人员求助。
给予患抑郁症人的帮助
1、情感支持。尤其是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当然最好陪伴的家人接受必要的指导。亲朋好友和同事要给予理解和同情,舒缓其心理压力。
2、心理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选择医学背景或心理学背景的医师或咨询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3、冥想、正念、瑜伽等身心合一的治疗,调节体内紊乱的激素水平。
4、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5、不可私自乱用处方药。不可过分依赖药物,因为药物可能会使人进入一种麻木的情感状态,就是不仅感受不到抑郁了,连快乐都感受不到了。
6、加强身体锻炼,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觉。
以前有过抑郁症是心理癌症的定义,但是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研究的深入,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度抑郁症病人回归了正常生活状态。
所以,请给身处抑郁症折磨的人一点关爱,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抑郁症是并非不可战胜。
让我们人人都奉献一点爱,抹去郁抑带来的心头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