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帝都许
建安元年,除了屯田政策,还有一件事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他有了后来那么辉煌的成就,那就是奉帝都许。
奉帝都许,后人更喜欢称作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实上后来的确发展到了这一步。
当时长安已经大乱,天子在关中实在呆不下去了。自从董卓死后,西凉兵大肆掳掠,将关中变成死人堆。造成这一恶果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司徒王允,一个是贾诩。当时传言朝廷准备尽诛西凉兵将,大家都很震恐,李傕等人派人去朝廷找王允,请求赦免凉州将领,王允自从用计除掉董卓,成了朝廷的中流砥柱,他自认为已经掌控大局,不肯答应。这就断了西凉人的后路。李傕他们很害怕,打算遣散部队,逃回西凉。
贾诩这时候恰好在军中,他对西凉兵的校尉郭汜、李傕和张济说:“你们要是遣散兵众,一个亭长就能将你们抓了,不如率军向西去,为董公报仇。”于是郭汜等人率军奔向长安,杀害了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欣等人,吏民死亡上万人,长安城满街道都是死人了,逼死了王允,劫持了献帝。贾诩不居功,始终认为这是保命的办法,算不得功劳。只是,他的命保住了,可上到皇帝公卿,下到长安百姓,却因此遭了大灾,死伤无数。贾诩此计,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是朝廷的罪人。所以,后来他被魏文帝拜为太尉,遭到了孙权的耻笑。
西凉兵攻下长安,把持了朝政,李傕被提拔为车骑将军,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马腾和韩遂也率西凉军来到长安。刚开始这些凉州人还能和睦相处,时间一久,矛盾就出来了。先是马腾有求于李傕,李傕没答应,惹恼了马腾,于是马腾打算率兵进攻李傕。皇帝派人和解,不成,韩遂跑来和解,也没成,韩遂本来跟马腾私交不错,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马腾一边,加上一帮文臣也跟着凑热闹,乱出主意,结果双方一场大战,马腾韩遂败逃凉州。
现在,朝廷被李傕郭汜和张济把持着。后来因为樊稠在追击韩遂时,跟韩遂并马聊天,被人告诉李傕,李傕趁着相会,杀了樊稠,于是,凉州将领之间也有了芥蒂。
这个时候,女人红颜祸水的本事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李傕和郭汜关系一直很好,李傕多次宴请郭汜,还留他在府上过夜。这事让郭汜的老婆不放心了,生怕李傕送郭汜女人。于是她开始想办法离散两人。有一次李傕送给郭汜食物,郭汜的妻子给食物上弄了一些毒药,然后说:“一山不容二虎,我早就怀疑李傕对你起心了,他能杀樊稠,肯定也能杀你,你以后可得小心啊!”
后来,李傕请郭汜赴宴,郭汜喝多了,大醉,迷迷糊糊的时候,他忽然想起老婆的话,以为李傕给酒里下药了,一时间弄不到解药,他心里着急,听人说喝粪汁能解毒,赶紧弄些粪汁喝了,两人不再互相信任,随时准备灭了对方。小皇帝派人去当和事佬,两人都不肯同意。郭汜打算将皇帝弄到自己大营,事情不密,被人告诉了李傕,李傕马上先下手为强,先一步将皇帝弄到自己营中,让士兵在宫中打砸抢,还放火烧了宫殿、官府和民房。小皇帝命真苦,先被董卓挟持,现在又被李傕挟持。他担心李郭二人交战,伤及无辜,派公卿大臣去郭汜营中去说和,结果人被郭汜留下了。这样,一个劫持皇帝,一个劫持公卿大臣。两人治兵相攻,弓箭射中皇帝的帷幄,险象环生。
李傕带着小皇帝来到眉县北坞,将皇帝和侍臣们囚禁在坞里。没有吃的,侍臣们个个饿得没有力气。小皇帝要吃的都要不到。为了赶快结束这种流亡生活,皇帝又派人去和解两人,又失败。又派人去,再说,来回十趟,终于两人肯和解了。
事情有了转机,但皇帝还高兴不起来,因为天天都有一帮兵将跑来趴在门口往里喊:“天子在里面没?李将军答应将宫女许配给我们,这事到底咋弄呢?”皇帝被骚扰,很不安。后来还是贾诩出面,将这事压下去了。
后来李傕的将领杨奉背叛李傕,羌胡兵众又被贾诩给糊弄回老家去了,郭汜和李傕的势力削弱。杨定和董承将皇帝抢到杨奉营中,来到华阴。将军段煨想让皇帝到自己营中来,杨奉他们又举兵进攻段煨,这两方又打起来了,皇帝继续扮演和事佬,派人说和才平息此事。
皇帝被抢走后,李傕和郭汜张济反应过来了,他们又结盟,跑来进攻杨奉,杨奉带着皇帝一路退到弘农,被击败,百官士兵死亡无数。退到曹阳,当年周文兵败之处。实在没办法,董承杨奉派人到河东召白波李乐韩暹等,双方互有胜负。退到陕县,从茅津渡过黄河,过大阳、安邑,得到河内太守张杨的资助。张杨、董承打算带皇帝还西都洛阳,其他人不愿意,又差点儿打起来。
总的来说,就是第一批人劫了小皇帝,然后闹内讧,削弱了力量,皇帝让第二批人弄走了;第二批人将皇帝弄到手,又闹了内讧,给另一个人创造了机会。
建安元年六月,皇帝过闻喜、过萁关、经轵道,一个月后,终于回到洛阳,结束了长达一年的流亡生涯。初平元年小皇帝被带走,那年他九岁,七年后他终于回到洛阳,这时候他已经十六岁了。七年间转了一个大圈,他又回到了原点,只是这次回来,往日都城的繁华已经不再,宫殿被烧光了,荆棘丛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里一片破败的景象。
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心。往日百官三军见了皇家威严,哪个不是战战兢兢,三叩九拜,“臣死罪臣惶恐!”现在呢?皇威已经不放在将士眼里。在流亡期间,小皇帝住在民舍,跟百官议事,那些士兵都趴到篱笆上看,你挤我,我压你,指指点点,“看,那个就是天子!”互相逗笑,完全没有一点儿敬畏之意。那些武将更是悖逆,稍有不顺,就发脾气,动辄就要起兵相攻,丝毫不顾及皇帝的安危。有些将领带着酒随随便便就去找皇帝喝酒,就像去找邻居老王一样。侍臣不通报,他们就破口大骂。这些人自以为有功,索要官爵,尚书刻印都来不及,只好用锥子画,就像用萝卜刻印章一样。
当人们不再面对高高的陛阶,当皇帝成为身边一个随时可见的人,当皇帝手里没有一点儿权力的时候,皇家威严,便逐渐荡然无存。
回到洛阳,日子依然不好过。这时候天下已经大乱,洛阳百姓逃尽,各州郡的供奉又没送来,群臣饥饿,尚书郎以下的官儿都得出去亲自樵采,房屋烧毁坍塌,没有地方住,只能住在断壁残垣间,很多人都饿死在里面。没饿死的,也有被士兵杀死的。
就在这一年,曹操来到洛阳,将皇帝接到许县,此后二十多年,献帝都没离开过这里。再离开时,身份已经不同。
曹操迎天子,其实也费了一番周折。当他听说皇帝回到洛阳时,便有了迎天子的想法,帐下的谋士莫衷一是,很多人认为现在关东这么乱,群雄并起,互相攻伐,这个时候接天子来,恐怕不太好,再说,杨奉韩暹实力也很强,只怕不肯。曹操问计荀彧,荀彧坚持迎天子,他举了两个例子,晋文公纳周襄王,因此而霸;汉高祖为义帝缟素,天下归心,这事一定得做,还得快,以免被人抢了先。荀彧也出自名门,他的叔父荀爽曾经官至司空,他一心忠于汉室,现在汉帝蒙难,他当然要想办法替天子分忧。
曹操先派曹洪去接天子,董承等把守着险塞,曹洪没法去。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帮了曹操大忙,促成了迎天子之事。这人叫董昭,是个议郎,他知道众将中张杨的实力最强,于是以曹操的口气给张杨写了一封信,连夸带赞,狠狠地拍了一通张杨的马匹,张杨很舒服,也愿意连结曹操。可以说,没有董昭,曹操不会这么顺利的实现目的,董承也不会失败落魄。
老董何必为难老董!
曹操亲自带兵来到洛阳。他一来,就上奏皇帝,韩暹、张杨犯有罪过,这不对那不对的,弄得张杨惆怅不已。然后曹操将皇帝接到许县,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生涯。
其实,在曹操之前,有好几批人都有机会甚至已经挟天子了。第一批是凉州将领。当年贾诩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收兵回京城,给董卓报仇,还说:“如果拿下京城,你们奉国家以征天下,如果不行,再逃不迟。”贾诩是最早提出奉天子以征天下的人。事情最后成了,李傕郭汜把持了朝政,可惜这些人有勇无谋,更谈不上治国之术,扰扰嚷嚷一阵子,将皇帝给放手了。
第二个有机会的人是袁绍。小皇帝向东逃亡时,袁绍坐拥冀州青州,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阔人。帐下的谋士,不知是郭图还是沮授,对袁绍说:“将军是忠良之后,现在朝廷播越,宗庙毁坏。咱们大体上已经稳定,应该迎天子来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率兵征讨天下,谁敢不服!”他明确提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这一政治策略,可惜这么好的建议,有人不赞同,那个后来被割了鼻子的淳于琼和其他人就不赞同,说:“你把皇帝请来,有个动静就要上奏,如果听皇帝的,将军您的权力就轻,如果不听从,这又是违命,接他干啥!”淳于琼的资格比较老,跟袁绍当年一同供职西园,袁绍也愿意听他的话,到底没去接。不过,后来见曹操有了天子就混得风生水起,他又后悔,要跟曹操讨要天子,于是发生了后来的官渡之战。
还有一个人,本来也有机会,而且名正言顺,就是上文中说过的吕布。可惜他没有粮食,没法从徐州赶到河内,就这样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否则,以吕布之勇,以陈宫之智,再加上皇帝的助阵,或许他会弄出更大点儿的动静。
有智慧的人总会看得比较远,比较深刻,只可惜这些人里,只有曹操最终做成了大事。汉家虽然已经式微,但名号尚在,就像司马光在论及周天子任命韩赵魏为诸侯时所说,“或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地方割据势力尽管不把朝廷、皇帝放在眼里,但不管任命谁,推荐谁,都要给朝廷上一张奏表,即使是过程,他们也得走。
那么曹操奉立献帝,到底有没有作用,真的像淳于琼所说的那样,从则权轻,不从则违命,反倒缚住手脚吗?从后来曹操的作为来看,并没有。因为他大概从来就没打算考虑献帝的意见,只是将献帝当成神牌一样供着,作为自己的法宝。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人拿着鸡毛尚且当着令箭,更何况他手中的可是君临万邦的天子。
正因为献帝在曹操手里,所以诸如荀攸、贾诩、张绣等人,都纷纷投靠曹操。贾诩建议张绣归顺曹操,所列的第一条理由就是,“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此宜从一也。”而这些谋臣武将在曹操征战天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就如当初袁绍跟曹操会盟,两人说起如果事情不成,该怎么办?袁绍的想法是,“南边以黄河为屏障,北据燕、代,跟北方戎狄联合,然后向南争取天下。”曹操的想法是,“任天下之智力,必能战无不胜。”我驱群策,群策驱群力,定能平定天下。后来,两人都实现了当初的想法,只是,曹操笑到了最后,因为手中有一张王牌,群策群力才肯为他所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皇帝所在,就是朝廷。其他地方不服,便是叛逆,就要平定,这于是成了曹操所肩负的责任感。所以,挟天子带给曹操最大的优势,一是心理上的优越感,他可以站在朝廷的角度审视天下大势,二便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国是家”的责任感越来越强时,距离“家是国”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