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姥姥是谁?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红楼梦》在“刘姥姥一贾府”中写道:“刘姥姥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作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狗儿与嫡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
由此可见:刘姥姥是一个乡野村妇,王狗儿的岳母。因王狗儿祖上曾与金陵王家连过亲,所以刘姥姥年轻时曾带着女儿去过金陵王家,见过 “告艰”和“与宴”
二情节
情节是塑造人物的最有力的手段,刘姥姥的情节是三进贾府,主要的有前两次进贾府的情节。
一进原因: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到了年终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经过: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
结果: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
三、人物形象
要结合对刘姥姥言谈举止的描写,才能分析其人物形象。
第六回:“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带着“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二进荣国府,表示谢意。当她见到平儿后,先问“姑娘好”,接着又强调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着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第四十回:行酒令时:······“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
第六回:“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带着“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二进荣国府,表示谢意。当她见到平儿后,先问“姑娘好”,接着又强调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着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第四十回:行酒令时:······“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
从上文所描述的言谈举止来看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迂回战术,拐弯抹角
2、 伺机索求报答,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3、 逢场作戏,随机应变,自轻自贱
4、 少见多怪,老露憨相,出尽洋相
综上所述,刘姥姥是一位地道本分,既务虚又务实,识趣凑趣;粗鄙、知恩图报;有见识、说话风趣幽默;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她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的形象。
四、知恩图报刘姥姥这一人物在全书中的作用
第一、在刘姥姥的出场中,要在从一个村屯老婆婆的目中、心中,来显示一下这个全书中心对象贾府。
曹雪芹的小说,已经有点像现代的电影艺术,很懂得运用“多镜头”“多角度”“多层次”“多衬染”的手法。刘姥姥的出场,雪芹的神奇本领就在于:他好像能站在任何一个“立场点”去观察事物,又好像曾和任何一个阶层的任何一个人都在一起“生活过”。在刘姥姥这个例子上,就是他既能以富者的心目去看穷人,又能以穷人的心目去看富者。
荣国府毕竟何等情景?由姥姥先作一番感受。好像由她先来向我们“传达”这一人家的服妆、住处、礼数、习尚、心肠……一切跃然纸上,一切不离穷人对它的衡量与评价。
刘姥姥的出场,其作用之一即是要在从一个村屯老婆婆的目中、心中,来显示一下这个全书中心对象贾府。
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和活动介绍荣国府豪华阔绰的排场。写活了许多人物。运用“多镜头”“多角度”“多层次”“多衬染”的手法。
第二、转换描写角度 。
刘姥姥既然是圈子外的人,那她进入这个圈子时必定是新鲜的,紧张的,好奇的。从这个角度来描写贾府,描写大观园,使读者有些疲劳神经又兴奋起来。 刘姥姥逛大观园和贾政逛大观园的描写完全不同。贾政逛大观园是文人的逛,夹杂些个诗词歌赋,他们的评论也是士大夫式的。刘姥姥的逛是走马观花式的,类似现代人的旅游,主要靠视觉刺激,毫无顾忌地发表心中最直接的想法。说这园子比画上的还要好,称赞惜春是神仙托生的,看到省亲别墅说是大庙就要拜,这种种议论非刘姥姥来说不可。这可以说是整本红楼梦对大观园描写最热闹的一次了。
第三、刘姥姥前后表现的对比。
刘姥姥在前两次进贾府的表现可以说是可笑的,但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后面就越是可敬。有谁能想到之前在大观园内被众人取笑,被凤姐当猴儿耍的农村姥姥,竟然是巧姐的救命恩人呢?真是世事无常啊。
第四、刘姥姥和四大家族的对比。
四大家族从烈火烹油到树倒猢狲散可以说是一场梦,这场梦中唯一让人感到真实的就是刘姥姥的故事。因为前者是悲剧,悲剧总是让人感觉虚幻;后者是喜剧(别误会,喜剧不是说让人发笑的剧啊),喜剧让人觉得踏实。谁能说巧姐在刘姥姥家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不比在贾府做千金大小姐来得幸福呢?也许曹雪芹也想过如果自己生在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平凡地过一辈子就不会有现在的痛苦了吧。
通过刘姥姥总结红楼梦由盛转衰,借用刘姥姥这一形象讽刺了封建权贵阶级的权势。
在诸多对比之下刘姥姥的生活与贾府人的生活是天差地别的,然而刘姥姥却是走到最后的人,他不仅走到最后还救了巧姐,平平凡凡的刘姥姥继续平凡快乐的生活,而之前生活在富贵乡的贾府人却都遭到迫害,死的死散的散,结局悲惨。
总之,小说基本上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受凤姐接济为开始,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救巧姐为结束,刘姥姥先是处在被接济的角度,后却转为搭救别人的身份,体现出贾府由兴盛转为衰败的变化。
刘姥姥这个人物从小说开始贯穿到结尾。 被黛玉称为“母蝗虫”的刘姥姥,身为富贵乡局外人的刘姥姥,这独一无二的姥姥见证了贾府的由盛到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作者也借用刘姥姥这一形象讽刺了封建权贵阶级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