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他爷爷的二哥,我们称呼他二伯。下面要讲的都是二伯家的事。
认识二伯一家时,二伯和二伯母已退休赋闲在家。二伯原是市石油公司管理层干部,二伯母原是医院护士。膝下只有一子,我们称他为华哥。
华哥年少时也没好好读书,勉强混了一个技校毕业证。二伯父托关系把他安排在石油公司的保安部门工作,听说月工资8000元(在十多年前可算是高工资了),工作也挺清闲的。
华哥虽长得五大三粗,不是很帅。但他自视家里条件不错,女朋友是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总算相中了一个朴实的农村姑娘英子结婚。
英子虽不是很漂亮,但人精明能干,也对两位老人很尊重。婚后,英子一个人在市里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时不时给家里添置些家具,还经常给两老人送些小礼物。回到家,家务活抢着干。那时二伯和二伯母逢人就夸英子:“打着灯笼都难找到的好媳妇啊!”尤其是二伯母简直把英子当着自家女儿了。
可华哥呢?一个月8000块钱还不够自己花,还要父母和老婆贴补。他工作轻闲,在社会上结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泡吧,K歌……吃喝嫖赌样样都沾点。父母老婆的劝都当耳边风。
那时华哥只是爱玩,也没出过大错。两位老人想想儿子虽然不怎么争气,但讨了个好媳妇,要是还有个孙子,这个家就更完美了!
可是世上的事哪有全尽人意呢?
结婚快两年了,媳妇英子肚子还没一点动静。二伯回想儿子以前的女朋友流过一个孩子,是不是媳妇有病呢?二伯就这么根独苗,怎么的有个后吧!结果俩人到医院一检查,英子一切正常,是华哥的事。医生说,即使治疗希望都很渺茫。自己儿子的事也不好怪别人。怪只怪儿子太放纵自己,总在外面逍遥弄坏了自己的身体。
英子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并没因为华哥不能生孩子而埋怨他。反而安慰他:“趁年轻抱养个孩子,也和自己生的一样。”可是华哥不听,反而自甘堕落,更加肆无忌惮地去外面鬼混。
二伯一家虽然缺少孩子欢闹声,且儿子也经常不着家,但幸亏有一个贤惠能干的媳妇支撑着这个家。媳妇英子就是二老的精神支柱。
就这样英子在二伯家生活了五年。这五年,英子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忙生意,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苦口婆心劝导丈夫好好生活。
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甚至有点狗血。
华哥劈腿了英子,和英子隔壁服装店一离婚女子勾搭上了。那女子比他大五岁,我们称她桂芬,还带着一个读小学的女儿。接着和英子闹离婚。尽管二伯两老死活不同意,甚至还发动所有亲戚当说客去劝华哥,可他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回头。
英子最终还是走了。后来听说很快就再婚了,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
儿子离婚后,二伯两老一下老了许多。二伯母气得日夜睡不好,还得了神经衰弱和高血压,头发也全白了。二伯毕竟是男人稍好些,只是也时常哎声叹气。
华哥和桂芬一直没得到二伯两老的认可,也没拿到户口薄正式登记结婚。二伯两老根本不准桂芬进他们家门,他们只得在外面租房子住。
华哥和桂芬同居了差不多十年。直到桂芬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来听说桂芬拿走了华哥的存折,人间蒸发了。华哥从此一撅不振,吃喝嫖赌夜不归宿,好好的工作也丢了。时不时还回来敲诈父母的钱,不给就拍桌子骂人。
四年前,二伯母高血压中风,没多久就去世了。同年华哥从戒毒所回来一个多月后,在一次坐摩托车时,下车倒地就身亡了。
如今一家子只剩下二伯孤零零一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逢年过节时,“桌上摆着三双筷子、三只碗、炒四个菜、还有二伯母和华的遗照,就当是全家人吃团圆饭了!”二伯语气哽咽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