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腊月二十三,又到了祭灶的日子。
祭灶日是传统的小年。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开场锣鼓,那么小年就是大年的欢庆序幕。
祭灶,是在汉民族中流传极广的习俗,通过这一形式,提醒人们对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对过去的善恶进行一次检视,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图的是一个吉利,期盼的是一个平安,在亦真亦幻的演绎中传达着人们一种消灾避祸、迎祥纳福的祈愿。
祭灶,是一个充满世俗烟火味的祭祀活动,在惧之敬之,用之敬之,敬之愚之中,折射着国人对待强权的无奈和面对威势的机变。
领导就是决策。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尤其是重大决策,一旦失误会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对此玉皇大帝非常清楚,而他作为天庭中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的首长,工作又非常繁忙。为确保对于凡间事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不作孤独的冒险,就需要一个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决策咨询机构,灶王爷就被赋予了这样的职责。
灶王爷被玉帝派驻到凡间,在每家每户中充当着特派专员、监督大员、监察官员的角色,因此被誉为“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发挥着沟通天地的作用。玉帝根据灶王爷提供的决策信息,确定来年对各个家庭的赏罚,或降福或降祸,以及降临福祸的强度等级。所以灶王爷每年定期向玉帝做出的监督检查的情况汇报以及给驻在家庭的评价,对于其未来生活的影响至关重大,对其来年运势祸福系之。因为“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不好,你就不好,好也不好”,反正玉帝是不会亲自来看你、了解你的情况的。因此,在百姓心目中,灶王爷自然就成了极具权威的一尊神。
管理管理,你不管他,他就不理你;因为怕你严管,所以他才理你;因为理你才去敬你。敬不为己,敬你何用?这就是人们对于“管理”的精辟且赤裸裸的注解。由惧而生敬,由用而生敬,也就成了人之常情。
“捧”和“敬”是让“领导”高兴、满意的不二法宝。既为了趋利,更为了避害,于是人们对于灶王爷更是敬奉有加起来。把其“神码”贴在锅台上方,不但每顿饭的第一口让他先吃先尝,还在初一、十五上贡烧香。“灶王爷爷本性张,没事不烧三炷香”,平安无事时两炷香,若有事相求还得再加贡加香。可谓殷勤备至,唯恐不满意。
腊月二十三既是灶王爷的法定年终述职日,也是对宅主的年终考核日。为争取“好成绩”,宅主一年来三拜九叩都办了,就剩了一哆嗦,关键时候怎能掉链子?注射强化敬意的“加强针”正当其时。
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也是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尽管在形式上循环往复,但实质上是前进上升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如何确保让灶王爷能按照驻在家庭的意愿行事,替驻在家庭隐恶显善,进而再切实的“上天言好事”,先民们智慧的火花再次迸发。他们通过和当地官员相处这一具体“实践”的利弊分析,发现“糖弹”官员不但有用、有利而且有效。于是由此及彼,他们提出了“糖弹”灶王爷的工作思路。“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管灶厨自然懂吃喝、爱吃喝。于是各家除每月初一、十五上贡烧香这种润物无声的软攻外,又于腊月二十三日当晚,以送行为借口再摆筵宴,发起了“糖弹”重磅轰炸的硬冲锋。
请客灶王爷其酒菜肯定得应丰尽丰。范成大在《祭灶词》中给予这样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烂熟的猪头,鲜美的双鱼和松软香甜的豆沙糕团,这些虽非山珍海味,却是农家一年辛苦所得,显然是竭尽全力的安排。风俗之始,还未兴(xīng)高档烟酒招待,高档会所伺候,礼品礼金购物卡的相送,若那时有此“尤物”,一定也会奉上的。灶王爷在“捧”和“敬”的氤氲氛围中沉浸着、享受着,也浑然不知的被人们虔诚的利用着,精心的愚弄着。鲁迅先生叹曰“二十三夜的捉弄灶君即其一例,但说起来也奇怪,灶君竟至于到了现在,还仿佛没有省悟似的”(鲁迅《送灶日漫笔》)。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吃了喝了之后谁还好意思再“白人罪状”?况且,在天宫不过六七天,在“灶宫”何止三百日,低头不见抬头见,平日的生活保障、工作支持哪项少得了驻在家庭?上天美言才是自他两利,灶王爷觉悟了。“恭敬”灶王爷才可得到双赢,宅主坚信了。于是“坐听着远远近近的爆竹声,知道灶君先生们都在陆续上天,向玉皇大帝讲他的东家的坏话去了,但是他大概终于没有讲,否则,中国人一定比现在要更倒楣”(鲁迅《送灶日漫笔》)。
过了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凡间没人看了、没人管了、没人监督了,管制一旦放开也就百无禁忌了。常年在管制下生活的人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在一种强烈补偿心理的作用下,潜藏着的冲破束缚的欲念复活了,于是把管制期的“损失”夺回来的冲动变成了行动。
常言道灶王爷不在家胡闹锅台,于是凡间的狂欢开始了。一年都吃糠咽菜了这几天要天天吃细粮,一年不动荤腥了这几天要天天吃肉。好吃不如饺子,好受不如躺着,再苦再难也要吃顿饺子。辛辛苦苦一年了,这几天什么活计都不干了,可着劲的造……
因为人们知道,虽然自己不得不敬信鬼神,但鬼神怎比凡人精?敬之愚之可也。
张范津 2022年1月24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