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半醒来,具体说是被吓醒的,梦到自己到一个诊所第一天,遇到杀人案,这个诊所似乎是邻居家退休老人开的,而且人家是老教师(荒诞)。有两个人来买锗石(似乎是一种中药)黑黑的,很硬。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参与了两次的杀人案,而且因为我是给人家称药了,也被牵扯其中,自己被侦查人员调查,吓死宝宝啦!
具体什么内容已经记不清,我在想梦是不是也与人格有关,上次讨论时,阿杜老师说他一闭上眼就做梦,而且能记住,感觉他是一个很细致的人。我做梦都是记不住的,以前认为自己很少做梦,直到李老师说其实每个人都做梦,只是有人能记住,有人记不住。而我是一个做事粗拉的人,不拘小节大大咧咧。
关于A型性格,自己还想记录一下课本内容,预测冠心病的关键变量是敌意,尤其是以猜疑、憎恨、经常生气、敌对和不信任他人为特点的愤世嫉俗式的敌意。时间紧迫感和争强好胜对心脏病的预测很低。例如对118名男性律师长达25年的研究发现,那些在法学院读书时,那些在敌意特质上得分高的人比其得分低的同学在50岁以前死亡的可能性高5倍。同样针对医师的研究也发现,在医学院上学时测得的敌意得分能够预测个体的冠心病患病率,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率。在两项研究中,敌意和疾病之间的关系都独立于年龄、吸烟和高血压所造成的影响。
敌意是如何导致冠心病的呢?交感神经的过度唤醒可能在其中起了作用。怀有敌意的人在预期应激源即将出现和应对应激源的初期会表现为更为强烈的生理唤醒。与待人友善相比,这些人的心率更快,血压更高,身体会分泌更多和应激有关的生化物质儿茶酚胺。在应激源消失后,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比没有敌意的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回到基线水平。这种过度反应导致冠状动脉的磨损,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者怀有敌意的人在应激反应中所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也会对血管产生直接的化学作用。儿茶酚胺水平的频繁波动引起血压变化,降低血管的弹性。
改变敌意以改变心血管功能,认知行为联合技术已被证实能够通过减少A型行为,特别是敌意,来改善心血管健康。
1、不暴躁的表达自己。
2、改变某些行为如打断他人说话或匆忙说话或进食。如练习排队来学习克服时间的紧迫感。并利用这个机会来反思、观察别人或跟陌生人攀谈。
3、重新评价可能导致紧迫和敌意的某些信念。(如成功取决于所完成的工作量的看法)并不是做的多就是好,例如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温柔的情绪可能对孩子更重要,取决于孩子的需求。昨晚隔着屏幕批评二侄女,因为她个性强势,大侄女告状,说老二欺负她,还给她抓出血。我给了她一个发怒的表情,二侄女说:“我又不是你的孩子”。意思你是管不着我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是真的越权了。
4、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
再来一把认知分析一下自己行为
事件:大侄女告诉我,小侄女欺负她,给她胳膊上抓出血🩸,而且小侄女总是恶人先告状,爸爸妈妈也不管。
情绪:心疼7分(大侄女从小善良)生气(小侄女性格强势)
自动思维:这么小就这么霸道,需要好好教育一下。
行为:与小侄女视频,给她一个发怒的表情,告诉她不准欺负姐姐。
小侄女反应:1、我没欺负姐姐,是她先欺负我,姐姐打我。(不认账)
2、“我不是你的孩子”。言外之意我管不着她。然后我告诉她:“连你爸爸妈妈我都能管着,何况你。”
核心思维:小侄女只有三岁半,这么小可不能惯她,要给她养成一个好习惯。
判断思维:
问:1、大侄女说的是事实吗?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被三岁半的孩子欺负,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首先是太老实,不会保护自己。老实也是有底线的,首先不能被别人欺负。
再就是真的被欺负吗?还是为了用弱来获得自己的需求。
问:2、我有权利对小侄女批评吗?
答:看上去我是姑姑好像有,但实际上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且我这当姑姑的只是在这里打抱不平。
问:3、怎样做才对自己、对孩子更有利?
答:有什么问题和她父母谈,包括怎样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然后有时间和大侄女聊聊,让其学会保护自己。
问:今后我做什么可以对孩子们更有利?比如惩罚一下,买好吃的不给小侄女,让她对自己的行为引起什么样后果有所认识。
答:不知道,原来真正的具体到每件事中,教育孩子真的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