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抹不掉的,不如去面对。”
情绪每个人都有,不仅如此,每时每刻我们都会处在情绪的包围当中。有些情绪是积极的,会让我们感到舒服和愉悦,也有些情绪是消极的,让我们烦躁甚至痛苦。
就像电脑运行久了,会产生一些电脑碎片和垃圾一样,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心理也会产生大大小小的情绪垃圾。有些我们会及时的应对和处理,当然也有一些,要么我们觉得处理不了,要么觉得事情太小不值得处理,于是任其自生自灭。
关于情绪,人们经常有一种误解,认为情绪尤其那些负面情绪消失后,这件事就过去了,不会再困扰和影响我们。
真的是这样吗?
2
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为了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我们的心理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机制,其中有一个我们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叫压抑。
它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会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
那些被压抑的痛苦经验和情绪,其实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识转入到潜意识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时发生了什么,我们可能会逐渐模糊甚至完全忘记,但是那种体验和感受会一直保留在我们的心理当中。
当被压抑的负面情绪积累得过多时,就会主动的寻找各个出口来释放,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平时待人和善,脾气特别好的人,有时候会在一些非常小的事情上发特别大的火,让周围的感到震惊。
其实原因就是,TA在过去的生活中积累的负面情绪过多,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和释放,最后导致情绪失控。他们可能在主观意愿上并不想这样,只是当压抑已久的情绪像溃堤一样从一个小的出口喷薄而出时,他们的理性和意识已经无法控制住这种情绪了。
所以,虽然适当的压抑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压抑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处理情绪的方式。
那么,面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那些情绪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在心理学上,当我们研究一个人的心理时,最常用的三个概念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它们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当我们在认知和行为上做一些调整时,我们的兴趣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具体怎样调整呢?
一、 改变自己的不良认知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真正影响我们情绪的并不是发生的具体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所以,当你感觉自己不开心、郁闷和痛苦的时候,要觉察一下是不是有以下不良认知:
1. 全或无的观念
用一种极端的、非黑即白的观点看待自己或他人。比如要么就是完美的,要么就是一无是处的。
2. 自我中心
思考问题、说话、做事都是从“我”出发,其他人也应该以“我”为中心,考虑到“我”的需要和感受。具有这种认知的人很主观,难于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
3. 负性思维
缺乏客观性、对人对事不能全面地思考和分析,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负性暗示。武断地认为,他人对自己充满敌意、不友善,并为此困扰不已。
4. 糟糕至极
认为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带来积极严重的结果,并且不可饶恕。
5. 依据感受
用自己的负面感受来看待整个世界,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判断的依据,认为自己感受到的就是真实的。
6. 应该式的观念
以期望中的意象,而不是现实的实际情况来对待和要求他人或自己。当这种“应该”的要求与现实有落差的时候,对他人会有愤怒,对自己则会产生内疚。
7. 错误内归因 正确外归因
对发生的负面事件,认为都是自己的因素导致的;对发生的正确的,积极的事件,认为都是外部因素或者运气的缘故。这种对自己价值过低的认知,往往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