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完有一个多周了。
却迟迟难动笔。
这种“难”,有言起于微,而为用且博的肃然,也有言不知所起,亦无所终的落寞。
同名电视剧大火,引发了我读原著的兴趣,但电视剧,我几乎没有看过完整的一集,只是粗粗看过几个片段。
今天的读后感,是根据原著来聊的。
原著作品分为了,第一辑:记忆之中,这部分包括11个章节,主要记录了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细碎坚韧的生活画面;第二辑:角落之中,这部分包括13个章节,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皮岁牧民迁徙、流动的日常,包括春天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胀的帐篷,夏季牧场上喧嚣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入冬后瓷实的迢迢雪路。
第一辑:记忆之中
记忆里的东西,不管当初经历时是悲伤亦或困难,经过岁月沉淀和情感暖化,再娓娓道来时,总会带着一份厚实的深情。
李娟在《记忆之中》,通过回忆,讲述了自己给家人带“袖珍兔”作为礼物,讲了自己家小卖部妈妈根据烟盒上的颜色和标识,创造出方便容易记忆的香烟名,也通过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了打工在外的人排队给家里打电话的场景,还有她亲身经历的蝗灾,而《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则是李娟对外婆的思念。
在回忆的娓娓道来中,李娟也展现了草原的辽阔、牛羊的悠闲、牧民的乐观坚韧,他们在草原上和谐温馨,情义深结的美好生活。
当然,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时,我们也着实为李娟和她的叔叔捏了一把汗,因为叔叔没有执照,车也没有牌照,只能走土路的他们在戈壁滩迷路了,摩托车快没有油了,天也快黑了,最后在前后遇到两个好心人,提供了汽油,送了水,也指了路。
即便狂沙肆虐,寒意料峭,李娟坐在叔叔摩托车上仍用心感受着一切,途中遇到玛瑙石时,捡拾了一大把,这种稳而不乱的强大心态,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让我感觉到她内心的力量,如她所言,“在这片土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唯有心灵的力量,才能穿越这片苍茫。”
第二辑:角落之中
对比记忆之中的往事,角落之中更像是从辽阔天地间某个角落悄然走出的一群孩童,活泼、灵动又纯真。
《汉族的孩子》写了喀吾图十来个汉族小孩子,只能上哈萨克语学校的高勇,两个周学学会了哈萨克语,陈家三个孩子,喜欢排纵队走直线,曾家能干的玲子,和我一样看店卖货,刘家抱养的女儿美丽高挑,儿子却矮瘦呆滞····
《巴哈提家的小儿子》写了李娟和巴哈提家喜欢作恶的小孩子斗闹的事情,小学毕业后这个孩子去城里打工,离开了喀吾图,“冬天的喀吾图,让人觉得喀吾图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冬天那么漫长,而到了夏天,又总觉得什么时候都没有夏天那么漫长”,哈巴提家小儿子走了,李娟自己仍在喀吾图,这是对年少纯真友情的怀念,似乎我们每个人青春年少的岁月中,也都有一个“巴哈提家的小儿子”,年少的情义在打闹作恶中深结,成年后的情义在礼貌客套间疏离。
《木耳》这一章节,是全文最后一节,以木耳为载体,先后写了发现木耳、采摘木耳,到大规模的人进入森林采摘交易获利,甚至山外的打工人进入山里,发生偷盗抢掠,一系列由“木耳”引发的故事,让我们思考,是不是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敬畏自然的力量。
李娟在文中说“那么我们过去又是怎么生活的呢?在那些没有木耳的日子里,没有希望又胜似有无穷希望的日子里.........”
“那些过于简单的,那些不必执着的,那些平和喜悦的,那些处于某种类似侥幸心理而获得深深的满足的.......还有森林山野的美好的强烈之处!永远强雷雨我们个人情感的强烈,我们曾在其中感激过,信任过的呀,几乎都要忘了!森林里除了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广阔的..........”
木耳后来真的没有了,森林归于森林,人们加以它沉重的愿望落空,生活似乎重新回归,但却又发生了无影无踪的巨大变化,且在加速变化中。
在阅读《我的阿勒泰》时,仿佛时间静止,我与书本中的阿勒泰消融在天地间,被草原森林的绿色涤荡,随山涧溪流奔涌,在这里作为自然界微小的一个组成,甘愿成为造物主点缀风景的一抹颜料。
回归生活,在一片怅然之际,似乎又想到了,与电视剧张凤侠“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的李娟,在原著作品中说“生命就像一场远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达终点,但只要一直走,总会遇到美好的风景”。
那就,往前走吧,一直往前走,期待下一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