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更主题写什么呢?
我首先想到应该写一下今天读完《故事经济学》的感想,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于是我就顺着这个想法开始构思,这本书今儿刚通读了一遍,对书中观点和见解理解还不到位,写书评会没深度,不如拿出其中一部分做拆解练习,这样一举两得。
拿哪一部分做拆解呢?我闭上眼使劲想,看看脑海中还记得哪些东西,然后一段关于商户利用报纸投放广告,发行商利用广告收入降低成本,消费者享受到低廉报纸这部分。
还没往下细想,“日更标题写啥”的念头又冒了出来,标题要有吸引力,内容要有亮点,不能自说自话,浪费读者时间,有没有比拆解今儿读的书更有趣的主题?
我又想到了今儿看到的某个公众号推送,人家就从一期奇葩说的标题延展出来一篇文章,虽说这文章我没仔细看,到从头拉得底还拉了好几下,看来内容挺多。
我知道是自己对这类文章不感兴趣,同时又佩服作者的写文能力,这期节目我也看了呀,怎么就没有也写一篇发表发表观点的冲动呢?
思绪飞到这里,简书给我推荐的文章类型又冒了出来,“如何读书”“如何写作”“写作3月月入过万”“简书一年,签约出书”……确实都是我关注的话题。
只是这种文章看的多了,除了突增焦虑,别无它益。
就这样,思绪飞啊飞,俩小时过去了。
我想,自己之所以不知道日更主题写啥,有这么几个原因:
1,书读的少
人都说读书的过程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连接的过程,或者与自己的经验建立联系,可是我读书的过程中除了划线觉得作者这说得对,哪儿说得好之外,别的想法一点没有。
所以说,要么读的太少,脑海中没有旧知识体系,要么敏感度低,对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经验不太在意。
2,写的太少
基本上请教一个人怎么提高写作技能,多写,肯定是必选答案。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刻意练习就能掌握方法,甚至成为高手。
社群里有个大牛,据说可以一天写1万字,对比还在为写什么发愁的我,肯定是读的少,写的少。
3,想的少
“大脑最小阻力原则”是这两天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的,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这几个字就冒出来提醒我“唉唉唉,你这个脑子又想偷懒是不是?偷懒可不行,现在舒服快乐了,过段时间有的你难受”。
这么一想,我就强迫自己思考,比如以前读书就是读,其实心飞到哪儿去都不知道,就是追求量。
现在不了。
现在是用“RIA”便签阅读法,促使自己主动思考,很管用。
我还琢磨出来一个“五步读书法”,先处着实验阶段,自己运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
看,即便开始写之前我不知道写啥,但只是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就1000字了。
噢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