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传不上去,有需要的去GongZhongHao吧
《泰坦尼克号》里有一颗宝石,叫“海洋之心”。
今天就接着上周的故事,聊聊与『 宝石 』有关的鸡尾酒。
这是哪位嘻友“钦点”的鸡尾酒?
时间过去太久,我记不起来了,看到了就来认领哈~
看到『 宝石』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画一道彩虹...”
时隔两年,洗脑神曲的毒性还是这么猛烈,“宝石老舅”功不可没。
不过今天这款鸡尾酒,跟老舅没啥关系,它是一位国外来的“远房亲戚”。
单论时间,都得追溯到清朝末年。
1895年,一本调酒书中出现了关于『 宝石 』的酒谱,这是目前已知的关于这款鸡尾酒的最早记录。
只不过,该书中的『 宝石 』是用柑蔓怡调制而非查特酒,后世对此有一定的异议。
直到1900年,也就是5年后,著名调酒师Harry Johnson在他的修订版《The Bartender's Manual》一书中,给出了查特酒的配方。
这让『 宝石 』获得了普遍认可,并因此流行起来。
与此同时,Harry也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推崇,坐稳了“宝石一哥”的位子。
假如他能活到现在,画龙画彩虹的事估计轮不到宝石老舅。
禁酒令之后,『 宝石 』蛰伏了好几十年,幸亏2008年后很多调酒师充当“自来水”。
后来《王牌酒保》中也出现了『 宝石 』,无形中带了一波货,国人才得以熟悉它。
『 宝石 』源自法文“Bijou”,在其语境中多指珠宝。
(Ps:我试读Bijou的时候,差点变成韩国人读“啤酒”的口音)
这款鸡尾酒中,有3种不同颜色的基酒,象征三种不同的宝石。
金酒:透明,象征钻石;
查特酒:绿色,象征翡翠;
甜味美思:红色,象征红宝石;
相互调和之后,整杯酒在灯光下呈现出琥珀的色泽,倒有几分法式浪漫在里面。
只不过,金酒和查特酒都很“个性鲜明”,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争奇斗艳”。
而甜味美思,则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
所以,『 宝石 』的前半段会很明显地感受到金酒和查特酒在口腔里“轮岗”,后半段才轮到甜味美思和橙味苦精“发挥余热”。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Step 1: 搅拌杯中加入5-6颗冰块;
Step 2: 随后加入查特绿 15 毫升、橙味苦精 2 dash;
Step 3: 接着加入金酒 45 毫升、甜味美思 30 毫升;
Step 4: 适当搅拌10秒左右,然后将混合酒液倒入酒杯中;
Step 5: 简单装饰杯口,『 宝石 』就做好啦;
原始配方中,除橙味苦精外,其他基酒都是等比例的。
但是,这里我改变了用量。
原因很简单,查特酒的气场过于强势。
如果等分,其他酒根本压不住它,干脆少放一点,好让它们和谐相处。
这样的『 宝石 』,才更耐喝。
对于不喜欢药草风味的人来说,把查特绿换成查特黄,未尝不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有的调酒师不服输,试着往里面加入黑樱桃酒,结果搞出了『 遗言 』,已是后话。
以前遇到“调和法”的鸡尾酒,我偶尔也会建议用“摇和法”试试。
但今天这款『 宝石 』还是用搅拌杯吧,用调酒壶的话,很容易摇出泡沫来。
谁也不想看到冒着泡泡的宝石,对不?
好啦,今天的『 宝石 』就分享到这里。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