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读《巴菲特传》,本次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巴菲特幼年到大学时期的故事。他能够成为一代股市大亨,到底是天赋异禀,还是家庭环境,或是后天努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巴菲特最开始几年的成长经历中收获自己的感悟。(第一章到第二章1页——26页)
1 孩提时期
从孩提时期,巴菲特对数字有着强烈的敏感度。任何数字都可以成为正在成长的大脑的养料。静静地坐着记下屋外的车牌号;记录下字母在报纸中出现的次数;背诵城市人口数量;计算神职作曲家的寿命。
此外,他对积累财富也有一种莫名的热情。对“大富翁”游戏痴迷不已,将货币换算器别在腰间;兜售口香糖、饮料;收集瓶盖统计销售量;解读股票行情机纸带的报价数字;给大款当球童;在祖父的商店打工,学习把一分钱掰成两分花,认识日后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值得一提的是,他攒的钱就是命根子,没有人敢碰;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行。
这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巴菲特出生的时候是家中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父亲霍华德担任证券销售员,不久公司倒闭,工作泡汤,积蓄也打水漂。再加上巴菲特家族反对借钱度日,坚信:“信誉比金钱还重要。”这让父亲在物质艰难的时期,心里备受煎熬。
2 少年时期
直到他六岁时,家中的经济才逐渐好转,艰难的岁月给巴菲特心里留下了烙印,使他迫切希望可以富裕有起来。在他的小脑袋里总有层出不穷的赚钱点子;即使在病床上,依旧乐观地勾画着宏伟蓝图。他甚至说过:“在30岁前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就从奥马哈最高楼跳下去。”当有人问他赚那么多钱干什么时,他说:“我只是觉得赚钱的同时还能看着财富慢慢积累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他更看重对财富的积累;对待金钱,总是谨小慎微。
对数学的敏感和财富的追求,使得巴菲特对股票产生了兴趣。他喜欢在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玩耍,抄写股票报价,研究股价走势图。他在股市赚得第一桶金是11岁时买进3股城市设施优先股,之后以每股40美元抛出股票;不过股价很快飙升至每股200美元,这给他上了一课——在股海沉浮中,投资者必须要有耐心和定力。他对数字的信任超过一切,只有逻辑严谨、连贯缜密的事实根据才能打动他,他越来越了解自己,立志从事投资业;在高中毕业照上留下: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巴菲特从小就比较腼腆,不喜欢在陌生地方瞎逛,不惹事生非;喜欢读书和思考,最喜欢《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牢记那句建议:“行动,立即行动”,不论你有什么梦想,千万不要等待。
父亲对他非常有信心,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火球”,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一说到金融知识,他便换了一个人,侃侃而谈,成为众人的焦点。周围的人评价他:“他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他在谈话的时候对自己从来都是深信不疑的,也让别人觉得他明白自己想要说什么。”
3 青年时期
遵循父亲的意见,巴菲特进入沃顿商学院,他很早就感觉到这里的课程乏味,教授空有理论,对赚钱技巧一窍不通。
于是,巴菲特重操旧业:成为送报管理者,组织一群报童送报;重振高尔夫球实业;同时不忘跟踪股票行情,积累投资知识;还结识了许多自己事业未来的投资人。大学期间,他的生活可以这样描述:干着全职工作,打着桥牌,收获着A等的成绩单。
就这样,巴菲特积累了9800美元的财富。之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在这里,他即将遇见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深远的大师。
学会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为自己积蓄能量和资本。当你拥有梦想时,不要等待,无论高山低谷,要立即行动。行动,是战胜迷茫和焦虑的重要武器。行动是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财富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