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巴菲特那些事儿》(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故事1 荒谬的发财梦

一年级放学之后,巴菲特最经常去的是罗素家,坐在门前的走廊上,看着门前那条大街上的车流,过来一辆,罗素就报出这辆车的车牌号码,巴菲特马上记到笔记本上。就这样,一直不停记录,往往一记就是两三个小时。

罗素的父母直摇头:你说,别的小孩儿一放学就玩个不停,你们这两个小孩,坐在这儿看汽车,能够看上几个小时。你们俩记这么多车牌号码有什么用呢?

罗素家门前的大街,是附近道格拉斯郡银行唯一一条通向城外的交通要道。巴菲特告诉罗素:现在抢劫银行的匪徒很多,一旦有人抢劫道格拉斯银行,只能从这条大街上开车逃走。警察必定悬赏追查劫匪,最主要的破案线索就是劫匪的车牌号码,而唯一掌握车牌号码的证人只有我们两个。想一想,咱俩能够得到多么大一笔赏金啊。

就这样,两个小学生,天天下午在马路边,记录飞驰而过的汽车车牌号码。

终于有一天,罗素问:巴菲特,你说的劫匪怎么还不来呢?

巴菲特回答:相信我,早晚有一天,劫匪肯定会来的。

故事2 痴迷算术比赛

巴菲特上的玫瑰岗小学,从二年级开始,每个班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算术比赛。一次上两个人,淘汰赛。两人上到讲台,站在黑板前,比赛正式开始。第一局比加法,第二局比减法,第三局比乘法,第四局比除法。最终按照名次高低,列出排名榜。巴菲特、埃里克森和罗斯三个人总是排在前 10 名左右。

一开始,三个人成绩差不多。巴菲特不甘心,有空就拼命练习。由于巴菲特从小读书很多,语文历史等课上讲的东西,他早已知道了,听老师讲课特别没意思,又不能出去玩,于是巴菲特就在脑子里计算数学题,或者在纸上玩数学游戏。

巴菲特本来就聪明,从小又喜欢数字,所以越练越进步。数学能力和体育能力一样,越练习,越熟练,越快速。

三年级时巴菲特在算术比赛排名上开始稍稍领先埃里克森和罗斯。巴菲特还不满意,有空继续苦练。上了四年级,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巴菲特的算术比赛成绩开始明显领先。

有一天,班主任希克斯丹叫巴菲特和埃里克森两人留下。老师说:恭喜你们两个,你们数学比赛成绩突出,学校让你们俩跳半级。

故事3 记忆数字

上了五年级,巴菲特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厚厚的 1939 年《世界年鉴》,开始背诵上面所有的统计数据。

他能背出来每个城市的人口总数。他经常和小伙伴埃里克森比赛,看谁说出的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名称最多。

每当巴菲特的父母和朋友聚会时,总是喜欢把巴菲特叫过来,让他背出美国 50 个州的首府城市名称,一是炫耀儿子超常的记忆力,二是炫耀自己作为父母的教育成就。

越夸,巴菲特越有动力,他甚至睡觉都抱着那本《世界年鉴》,做梦都在背数据。

即使他得了阑尾炎住在医院里,也让家人把《世界年鉴》带过来,接着背,一是多背几次,以免不背就忘了;二是背那些数据的时候,就好像会忘记肚子上伤口的疼痛。

爷爷曾给巴菲特买了一本 1938 年度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比赛年鉴。

这本书成了他最宝贝的书。他把整本书背得滚瓜烂熟,能够背出每只球队每个队员的历史比赛统计数据。

从此,巴菲特一生都爱上了棒球。他从超级明星打棒球的秘诀中悟出了不少股票投资的秘诀。

故事4 吹小号

巴菲特 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吹小号。他练得非常入迷,在学校里上音乐课时练,回到家接着练。

天天坚持吹啊吹,早上天不亮就吹,和公鸡一起唤醒大地;

晚上吹到深夜,吹到星星和月亮入睡,吹的嘴巴起了泡,照样接着吹。

从小练习吹小号对巴菲特有什么好处呢?

2010 年 9 月 27 日到 30 日,巴菲特第三次中国行,比亚迪给他在深圳、北京、长沙三地安排了 40 场活动,巴菲特马不停蹄,嘴也不停地讲。29 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讲了一个半小时,声音尽管略有些哑,但依旧中气十足,妙语连珠,声音洪亮。

为什么巴菲特可以连续讲上一天也不累,到中国连续讲了三天三夜声音依旧洪亮,原来是他从小练习小号的原因。他能连续吹上一天小号,讲上一天话又算什么?即使现在到了 80 高龄,巴菲特仍然会半夜关紧窗户,吹上一段小号,一是养心,二是养气,三是养声。

故事5 打桥牌

巴菲特 9 岁时,姑姑爱丽丝送给他一本桥牌书—《Contract Bridge Complete》,让他找到了一生最疯狂、最着迷的爱好:桥牌。

巴菲特的老爸周末经常和朋友在家里打桥牌。巴菲特一边看书一边看爸爸打牌,很快就学会了,而且上了瘾,因为桥牌需要运用他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数字思维,用数字来寻找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桥牌活动还结合了社交和心理因素,让他既能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又能和很多牌友交往。

后来巴菲特到费城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学校兄弟会活动中心一个角落里有一个 24 小时的桥牌牌局,巴菲特有空也会去打上几局。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巴菲特逐渐放弃了他过去的很多爱好,包括乒乓球、网球、高尔夫球等,只有一个爱好不但没有放弃,反而越来越迷恋,那就是对体力要求最少、对智力要求最多的桥牌。

现在巴菲特一星期仍然要打 6 小时的桥牌。

他经常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 3 个会打桥牌的人的话,我不介意永远坐牢。”

他的牌友霍兰评价他的牌技非常出色:“如果巴菲特有足够的时间打桥牌的话,他将会成为全美国最优秀的桥牌选手之一。”

巴菲特甚至专门请了一个桥牌世界冠军做教练,教练帮他装好了电脑,教会巴菲特上网打桥牌。

巴菲特认为打桥牌与股票投资的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打牌方法与投资策略是很相似的,因为你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接下来,随着事态的发展,在原来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信息。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根据当时的信息,你认为自己有可能成功,就去做。但是,当你获得新的信息后,你应该随时调整你的行为方式或你的做事方法。”

故事6 最喜爱的玩具

巴菲特出生后,第一个玩具也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硬币兑换器。

美国的硬币有 6 种 —1 美分、5 美分、10 美分、25 美分、50 美分、1 美元,换起来很麻烦。有了硬币兑换器,不同大小的硬币分门别类整理好,付钱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巴菲特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他就像一个心情愉快的卖冰棍的小贩一样,喜欢四处走动兑换零钱,让他非常着迷的是兑换零钱的过程和拥有金钱的那种感觉。我小时候,大人给一点点钱,就会觉得我有钱了,那种感觉好极了。

故事7 想钱想疯了

巴菲特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拉赛尔说,巴菲特小时候简直是想钱想疯了。

每天傍晚时分,白天非常喧闹的城市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拉塞尔和巴菲特两小小孩儿会坐在拉塞尔家前廊的滑车上玩。这时,门前大街上车如流水,还有有轨电车一边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这让小巴菲特产生了奇思妙想。看到许多车辆不得不经过拉塞尔家门前时,巴菲特经常会十感慨地说:“每天这么多车从你们家门前经过,要是从每一辆车上都能赚到钱,该有多好。”

拉塞尔的母亲伊芙琳在 50 年后回忆起巴菲特的往事时,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小巴菲特那清脆的童音和惋惜的表情:“这么多车!太可惜了,您都没从这些司机身上赚到钱。太可惜了,拉塞尔夫人。”

按照小巴菲特的想法,拉塞尔夫人最好的办法是在她家门口的大街上设一个收费站,来一辆车,收一次钱,肯定能发大财。

一个只有几岁的小男孩,就这么渴望发大财,真是一个小财迷。

故事8 发誓要成为百万富翁

巴菲特不仅是一个小财迷,他还想要发大财,想成为百万富翁。

1942 年夏天,巴菲特住在爷爷家里,他经常会到爸爸的商业伙伴卡尔·福尔克家里吃午饭。在福尔克太太准备午饭时,巴菲特会从福尔克先生的书房里拿上一本投资方面的书来看。

有一次,当巴菲特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福尔克太太做的鸡汤面时,他突然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在 30 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成不了的话,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福尔克太太被这番话吓坏了,连忙说:“你这个小孩子,千万不要再这么胡说了。”

巴菲特看着福尔克太太呵呵笑出声来。

福尔克太太问巴菲特:“巴菲特,你想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巴菲特答道:“我倒不是说想要很多钱,我只是觉得赚钱并看着财富慢慢增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巴菲特成为百万富翁的欲望可不是一般的强烈,而是强烈到能够战胜死神。

巴菲特 9 岁时住进医院,最后切除了盲肠,但他身体依旧十分虚弱因而医生都担心他会小命不保,就连爸爸端来他最爱喝的面汤时,他也一口都没有喝。

但是,只要是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巴菲特就会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写很多数字。当护士问他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的时候,他说这些数字代表着他未来的财富。巴菲特郑重其事地说:“虽然现在我没什么钱,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变得很富有,我也会成为报纸上的焦点人物。”医生都认为他生命垂危了,但他却从对财富的梦想而不是从面汤中找到了生命的希望。

故事9 四岁开始赚钱

4 岁的时候,巴菲特开始做起人生第一笔生意—卖口香糖。

做生意得有做生意的样子,得有像样的工具。卖口香糖也不例外,得有一个像样的托盘。

巴菲特的伊迪姨妈送给他一个漂亮的小托盘,是巴菲特最喜欢的颜色,也是全美国人民最喜欢的颜色—绿色,因为美元是绿色的。上面隔成五格,可以分别摆上 5 种不同口味的口香糖。

巴菲特先到爷爷的杂货店进货—批发价 3 美分一包,一次买上 20 包,放到他的小背包里,从中拿出 5 包不同口味的口香糖—原味、果汁、柠檬、薄荷、双倍薄荷,整整齐齐摆好。

每天下午放学写完作业,吃了晚饭,在傍晚的夜色中,巴菲特背上小背包,端着小托盘,在他家附近开始挨家挨户推销。

 70 多年以前,只有为数不多的杂货店,而且美国地广人稀,大多数人一家一栋房子,住得都相当分散,许多人家离杂货店也比较远。那时有汽车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家里有辆自行车都是有钱人。大老远专门跑到杂货店买一包口香糖,不值得。

上门服务,价格和杂货店一样,都是 5 美分,干吗不从小巴菲特的手里买呢?

就这样巴菲特挨家挨户卖口香糖,卖一包收入 5 美分,扣除进货成本 3 美分,净赚 2 美分。每一次接过客户递过来的那枚 5 美分硬币,巴菲特都很高兴。

卖一天,口袋里的硬币沉甸甸的,赚钱的感觉好实在。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湿雪和长坡。

而且巴菲特强调,“滚雪球”开始得越早越好。

巴菲特 4 岁卖口香糖赚到的每一美分,都是他滚雪球成为世界首富的道路上最初的一片片小雪花。由于他开始得很早,最初的一美分变成了 100 美元甚至 1 000 美元,增值了上万倍甚至 10 万倍。

更重要的是从卖口香糖积累的做生意的实际体验,是最真实、最有效的商业课。做生意,要从娃娃抓起。一个从小只知道花钱的小孩子,和一个从小就知道赚钱的小孩子,差别从天下到地下。一个小孩子从 4 岁就开始“滚雪球”,但另一个到 14 岁甚至 24 岁大学毕业了还只知道花钱不会赚钱的人,未来财富积累的差别也是从天上到地下。

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规矩,没有做过生意,只是看看书,根本无法真正明白。

而且很多做生意的规矩,书上根本没有写。

巴菲特至少 80 岁还记得他 4 岁多卖口香糖时遇到的一件事。一位名叫维吉尼亚·马科伯瑞的太太说:小家伙,我要一片口香糖。巴菲特说:我不拆开零卖。

拆开了之后,就很少有人愿意买了。即使有人愿意买,必须多跑 5 家才能卖掉剩余的 5 片。跑这么多路,本来能卖掉 6 包赚到 12 美分,结果只卖了 6 片赚到 3 美分,不划算。拆开一包只卖一片,看似多赚了一点点钱,却埋下了剩下 5 片可能卖不出去的风险。

巴菲特至今还记得他卖口香糖学到的商业经验:口香糖只能整包卖,不能拆开卖。一次要做 5 美分的生意,不能只做 1 美分的生意。要赚大钱,不能只赚小钱。

故事10 业务转为卖可乐

巴菲特 6 岁了,个子高了,力气大了,一次能背6 瓶可口可乐。

夏天的夜晚,巴菲特从爷爷的杂货店批发可口可乐,6 瓶 25 美分。然后背着挨家挨户推销,一瓶 5 美分。那些在家里院子乘凉的大人们,一看小家伙过来,会很高兴买上一两瓶。这样卖完 6 瓶,巴菲特就能收入 30 美分,扣除进货成本 25 美分,净赚 5 美分,毛利率 20%。

巴菲特 6 岁时,全家破天荒到艾奥瓦州的奥科博吉湖畔度假,巴菲特照样做生意。他每天从当地的杂货店批发一打可口可乐,跑到湖边,向那些晒着日光浴的游人挨个推销,结果生意比在老家好做得多,很快就能成功把 6 瓶可乐全部卖出。

跟爷爷学经商的三个秘诀

在店里长时间干活,亲眼看到巴菲特爷爷如何经营杂货店,如何招呼客人,如何管理员工,确实是当时最好的商业入门教育。

第一秘诀 坚持原则

巴菲特的爷爷疼爱孙子却并不溺爱,凡是爷爷认为巴菲特应该做的,就会严厉命令,巴菲特再不愿意也不行。比如,爷爷认为巴菲特必须多吃绿色的蔬菜,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于是每天晚餐要求姑姑做各种绿色的蔬菜,有绿色的西蓝花,绿色的包菜,绿色的芦笋,而且要求巴菲特必须把蔬菜全部吃光。可是巴菲特从小就讨厌所有绿色的东西,除了绿色的美钞。于是在餐桌上,爷孙俩就开始了一场持久战。

如果是爸爸妈妈,实在磨不过他,就会让他耍赖离开,不吃就算了。

如果是姑姑,就会耐心哄他,多少吃两口,也就算过去了。

但是爷爷可不行,爷爷会坐在餐桌对面,两只眼睛瞪着巴菲特。

就这样,爷孙俩僵持着,一直坐在餐桌旁,一个小时过去了,爷爷还坐在那里;两个小时过去了,爷爷还坐在那里。巴菲特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勉强把所有绿色蔬菜全部咽下去,然后起身离开餐桌,出去玩耍。

爷爷也是在给孙子上课:原则,没有例外,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

第二秘诀:特别重要的客户要特别服务。

做事情要抓住重点,做生意也要抓住重点客户。

巴菲特观察到,爷爷对客户是区别对待的,只有特别重要的客户,他才会亲自特别服务。

爷爷一般情况下,只是发号施令,监督店员接待客户。

只有看到那些非常重要的贵妇人坐着司机开的豪华轿车上门采购时,爷爷才会起身站起,离开夹层,冲到楼下,拿起纸笔,亲自服务,毕恭毕敬,喜笑颜开。

巴菲特还注意到,爷爷总是给这些有钱的贵妇人推荐最贵的东西,比如刚从夏威夷空运来的鳄梨,刚从山里送来的山珍野味。

一边招呼贵妇人,一边还讨好她的孩子,送上最好吃的薄荷糖。

要知道,尽管巴菲特是爷爷非常疼爱的孙子,平常想吃上一颗,都是不可能的。唯一给孙子的是薄荷口香糖,孙子赊账购买,然后挨家挨户推销,赚回来钱,结清上次欠账,再赊给第二批货。如果想吃,自己赚到钱从爷爷这里买。

第三秘诀:不断学习、实践、反思。

不断读书求知,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实践提高,不断写作反思。

爷爷除了读书,还自己写书,而且让小孙子帮他一起写书。

每天晚上,爷孙俩一起收听爷爷最喜欢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小刘易斯在节目中大谈美国不应该出兵国外等保守派的观点。爷爷一边听,一边点头:对,说得太对了。听完广播,爷爷喝杯咖啡,整理思绪,开始他最重要的业余活动:创作。爷爷早已下定决心,要写出一本超级无敌畅销书,比当时美国最畅销的小说《飘》还要畅销 100 倍。

爷爷已经想好书名:如何经营杂货店和我的钓鱼心得。

爷爷认为,他写的这本书是所有美国人翘首以盼的,原因很简单:杂货店经营得好,就能满足人的所有物质需求;钓鱼钓得好,就能满足人的所有心理需求。物质需求满足了,心理需求满足了,夫复何求?

每天傍晚,明亮的灯光下,65 岁的爷爷和 12 岁的孙子,坐在桌子旁,爷爷慢慢口述他的所思所想,那是他一生经营杂货店和钓鱼的心得体会,孙子一笔一画地记录。

即使是写这样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超级畅销书,爷爷仍然坚持巴菲特家族抠门儿的传统。所有内容都抄写在记账用过的废纸背面。爷爷的原则是:能省就省,绝不浪费。

这个原则,巴菲特后来经营公司,一生坚持贯彻。

爷爷说是要写一本超级畅销书,其实那只是一个鼓励孙子帮他记录的理由。

故事11 进入高尔夫行业

巴菲特八九岁时,到奥马哈乡村俱乐部给那些打球的有钱人当捡球的球童。

他老家奥马哈夏天非常热,简直能把人烤焦了。巴菲特照样天天来,就为了干一天挣 3 块钱。

巴菲特注意到,经常有人用力过度,或者方向失误,把球打飞到球场外面。

球飞得太远,没法捡,也没人捡。

巴菲特脑子一转,这是一条发财之路啊。巴菲特动员了半条街上的小孩子,去捡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

很快,他的卧室里就堆满了好几筐高尔夫球。巴菲特做事非常仔细,他按照不同的品牌和不同的价格,把这些球码放得整整齐齐。

他给每个小孩子一包 12 个高尔夫球,让他们到球场上卖,比新球便宜多了,所以很好卖。

这些小孩子卖完一包,赶紧回来找巴菲特,但得先给巴菲特交提成,才能再拿一包球去卖。

巴菲特是小老板,这些小孩子是跑腿的销售员。或者说巴菲特是批发商,其他小孩子是零售商。

原来卖可口可乐时,巴菲特从爷爷的杂货店里批发,自己当零售商。现在他升级成批发商,买卖做大了。

巴菲特后来又想了一招,要把高尔夫球生意做得更大,他在高尔夫球场旁边建了一个简易棚子,挂上招牌:高尔夫租球店。

他们不卖了,改成租。租更便宜,租球的人比打球的人更多。但要是租客把球打飞了,就得交罚款。然后巴菲特让小伙伴们把球再捡回来,接着租。

他们的生意实在太火了,火得那些大人开的专业租售店也眼红,就向警察举报,把他们赶走了。没办法,他们是无证营业。

 读遍图书馆金融书

10 岁的时候,巴菲特已经读过了奥马哈公共图书馆所有标题与金融相关的书,有的还读了两遍。

巴菲特爱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赚钱,他只爱读自己感兴趣的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书。

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是巴菲特多年来一直重复的忠告,因为他非常相信这是投资成功的根本所在:“我的建议是大量阅读投资书籍。在投资行业里,并不存在只有少数圣人才知道的投资秘诀。所有的投资成功之道都在书里写得清清楚楚。”

他的老伙计芒格对此非常赞同,他说巴菲特是“学习机器”。在成长过程中,阅读塑造了巴菲特的投资方式,为此后 50 年投资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芒格在 1999 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说:“我认为,我和巴菲特从一些非常优秀的财经书籍和杂志中学习到的东西比从其他渠道学到的要多得多。我认为,没有大量广泛的阅读,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

10岁开始,系统化赚钱

巴菲特 10 岁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1940 年,有一天他在图书馆,看到书架上有一本书似乎在向他招手,银色的封面,如同一堆银币在闪闪发光,书名更是吸引眼球:《赚 1000 美元的 1000招》。

如果这 1000 招都用上,不就能赚到 100 万美元了吗?

巴菲特马上打开书,看见扉页有一张图片—一大堆钱币,像山一样高,旁边站个男人,显得像个小矮人。文前第一页上写道:“机会在敲门。对于那些只有小小一笔资本又想要独立开创事业的人来说,现在正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机。”

“我们听到过很多人谈论过去年代的机会……但过去的机会根本比不上现在等待有胆有识者的机会!利用这些机会,你能成为巨富,连洛克菲勒也望尘莫及。”

对于一心想赚大钱的小巴菲特来说,这些文字的吸引力如同美酒之于酒鬼一样,他赶紧往下读。这本书用朋友聊天的方式,讲了很多“以自制软糖起家”、 “麦克道格尔夫人如何用 38 美元生出百万财富”之类的发财致富小故事。

尽管有一些主意(如山羊奶制品和玩具修理医院)受条件限制不易实施,但大多数相当简单,易学易用。

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小巴菲特在旁边一遍又一遍读这本致富的“葵花宝典”,1 000 个致富绝招几乎招招倒背如流。他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想象成扉页上站在高高的金山旁的人,金币堆成的金山给这个 10 岁小男孩带来的狂喜,远远胜过一座糖果堆成的糖山。

但这本书警告说:“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不可能成功。开始赚钱的方法就是马上开始行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人想要赚大钱,却根本没有赚到大钱,因为他们总是想等这个或那个条件具备了才开始行动。”

巴菲特正是该书作者期望的理想实践者,他始终牢记书里的建议:“行动,立即行动,不论你有什么梦想,千万不要等待。”

巴菲特从五六岁开始,为了实现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一直在行动,失败,再行动。

故事13 当球童卖体力

巴菲特的爸爸竞选上国会众议员之后,全家搬到了华盛顿。

到了暑假,巴菲特到雪维蔡斯高尔夫球俱乐部当球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给客人背球包,打完一个洞,把一袋球杆背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远的下一洞。

因为杆头都是金属的,而且打不同的洞、不同的球要用不同的球杆,所以需要同时背上好几个球杆,还是很重的。13岁的小巴菲特个子小,人又瘦,背一天球杆,肩膀上勒的都是淤血痕。回家妈妈一看,这个心疼啊,于是给儿子衬衫肩膀下面缝了一块毛巾,勒得就轻一些了。

有些客人,尤其是女客人,一看小家伙个子这麽小,背个又大又重的球包,累得直喘气,痛得直咧嘴,太可怜了,干脆自己背,可是小巴菲特挣的小费就少多了。

扛了一个夏天球包,没挣到多少钱,领会到一点:真的不适合干体力活。

故事13 卖狗粮和玉米片

巴菲特一家搬到华盛顿不久,有一天,巴菲特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是老爸在奥马哈的一个老朋友米勒打来的。

“巴菲特,我碰到一个大麻烦,只能打电话找你帮忙。”

“您千万不要客气,有事您说话。”

“是这样,我们公司的董事会要我马上关掉华盛顿的仓库,可是仓库裡还有好几百箱过期的玉米片和狗粮饼乾。我人在奥马哈,离华盛顿有千里之遥,根本来不及赶过去处理这些仓库裡的东西,只能找华盛顿的朋友。你爸刚当上国会众议员,为这点小事麻烦他,怕影响他参加处理国家大事,我不好意思开口。除了你爸之外,你是我唯一认识的一个生意人……”

“您千万不要客气,您说,我能帮您做什么?”

“好小伙子,我就知道找你肯定没错。事实上,我已经叫我们仓库的管理员发货了,把所有的过期玉米片和狗粮饼干都运到你们家。我全权委托你处理,不管你能卖到多少钱,我只要一半,另外一半归你。”

第二天,四辆卡车开到巴菲特家门口,卸下好几百箱货物,把车库和地下室全部塞得满满的,还在院子里堆了一大堆。

一个 12 年岁男孩,受人之托,尤其是受到大人如此信任的托付,还是第一次。看着车库、地下室、院子里堆得满满的几百箱货物,巴菲特陷入了沉思。

狗粮还没有过期,可以低价卖给养狗场。查了一通电话簿,一打电话,养狗场听说打对折,马上要了。

玉米片已经过期了,肯定不能给人吃了,谁会要呢?有了,人不能吃,动物可以吃啊。

于是巴菲特给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打了一通电话,结果一家养鸡场出的价钱最高,巴菲特马上成交。

第二天,来了几辆卡车,把所有玉米片和狗粮饼干都拉走了,车库、地下室、院子又变得干干净净。

巴菲特数数手里的钞票,108 美元。留下一半,把剩下的 54 美元寄给米勒先生。很快,巴菲特收到米勒先生的回信:

只是动了动脑子,打了几个电话,两三天就赚到了 54 美元,要比自己辛辛苦苦干体力活赚的多多了,无论是捡高尔夫球、当球童、给爷爷的杂货店打工,还是给爸爸的饲料公司当搬运工,干上两个月也赚不到这么多。看来,要赚大钱,只会用力气干活不行,还得用心、用脑子。

故事13 送报赚辛苦钱

巴菲特的人生第一桶金,也是他成为世界首富的最早一步、他滚雪球最早的几片雪花,都来自初中时当报童送报赚到的钱。

第一年,他的送报线路有三条—一条送《华盛顿邮报》,两条送《时代先锋报》。

巴菲特每天一大早 4 点就得起床,天天如此,即使是圣诞节也照样得送报,家里人要等他送报回来才开始庆祝活动。巴菲特感冒发烧生病了,妈妈就替他送报,不过赚的钱仍然归他。他房间里有好几个储钱罐,里面装得满满的都是硬币。大面额钞票专门装在抽屉里的一个小盒子里,谁都不能动,就连老妈也不能动。谁都知道,小巴菲特爱财如命,每天晚上都会把钱数上好几遍,谁要是拿走他一分钱,他会急得跟那个人拼命。

后来巴菲特又增加了一条送《晚星报》的线路。《晚星报》是华盛顿城里销量最大的晚报。下午放了学,巴菲特就骑着自行车在街上飞奔,到一家院子门前,车子一停,人不下车,从前面篮筐里抓起一份报纸,卷成一卷,往院里草坪上一扔(下雨天就得塞到信箱里)。

巴菲特越送越好,也越来越喜欢送报。送报既不像搬饲料、背高尔夫球包那么累,也不像在爷爷店里干活那么忙,没人时时刻刻管着你,一个人干活,自己说了算,一边骑车还能一边思考问题。

从杂货店小伙计到饲料仓库小搬运工,到高尔夫球童,再到送报报童,巴菲特终于找到了自己能干又喜欢干的工作。

过了一年,13 岁的巴菲特个子长高了,人更结实了,送报更熟练了,他负责的社区早上要送的《华盛顿邮报》的订户不是很多,可以轻松搞定。人大了,

心也大了,怎样能拿到更大的地盘赚更多的钱呢?

他和《华盛顿邮报》管送报的人越来越熟,想方设法,软磨硬泡,终于要到了威斯彻特社区。这可是华盛顿著名的大型高档社区,里面住了很多名人,有 6 位国会参议员,还有陆军上将和最高法院法官。之前往该社区送报只分给大人,不给小孩。

挨家挨户送报纸是十分无聊的重复性工作,巴菲特却能从无聊中找到乐趣。每天一大早,他站在楼道的一头,从一大摞报纸中,抽出一份,对折一下,然后一卷,在大腿上一拍拍扁,手腕往后一勾,朝着订户的门口一扔,报纸像飞镖一样,从远到近,一个个准确地落到门前。巴菲特最远能扔 20 米,但关键不是扔多远,而是扔多准,要正好扔到人家门口一两尺远的地方。有些人家门口前放着刚送来的牛奶瓶,要扔得够近,又不能碰倒牛奶瓶,这可是个相当有难度的技术活,得练习很多次才能熟练。

巴菲特送报纸越送越老练,生意也越做越精。送报时顺便推销日历,还会问人家有没有过期的杂志,他帮忙回收。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纸张紧缺,而有些人把旧杂志扔在楼梯拐角,巴菲特就拿走顺便义务做清洁。卖废纸之前巴菲特会一本本检查杂志上的标签,看什么时候订阅到期。然后记在一个本子上。这是摩科崔尔出版社雇他做推销员专门发的记事本。他一户户做好清楚的档案记录,一看哪一户订期快要结束了,就去敲门推销新杂志。推销出一份杂志,可比送一天报纸挣的钱多。

小巴菲特送报赚到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能力,尤其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当时报纸是订了先送,到了月底再由送报的人收费。但挨家挨户收费,早上太早人家没起床,白天来收人家可能外出不在。巴菲特想了一个办法,到了收费那几天,就在前台放个信封,订户路过时可以顺便交费。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寓里的租客流动性很大。有几次订户没付钱就搬走了,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这样只能让送报的巴菲特垫付。这可让爱财如命的小家伙痛得心如刀割。这得想办法。谁最清楚哪些人将要搬走呢?

开电梯的女服务生。于是巴菲特就给女服务生一些小费,一听说谁要搬走就马上通知他,他赶紧上门收费。

有一次《休斯敦邮报》的女老板霍比夫人也欠了报费没交,巴菲特很生气:别人交迟了可以理解,你和我可是同行啊,你们家几代人都是做出版生意的,

你自己就有一家报社,最清楚我们这些送报的风里来雨里去有多么辛苦了,最不应该欠费了。巴菲特打电话留言,托前台服务生传话,给她门口塞纸条,用

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醒她付费,结果都没有用。巴菲特急了,一大早 6 点,砰砰砰敲开她的房门,把收费的信封往她眼前一举,她只好乖乖付钱。

巴菲特当时还是一个十分害羞的小男孩,但谁要是欠了他的钱,再大的名人,他都会一点儿也不害羞地上门索要。这是我该得的钱,一分也不能少。

故事14 模拟炒股

巴菲特从送报纸上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但他最大的收获其实并不是金钱,而是知识—不是书本上死板的知识,而是报纸上活生生的知识。

每天送报之前,巴菲特都会至少看完三个版面的内容:漫画版,体育版,股市版。前面我们说过,巴菲特初中就把学校图书馆和奥马哈市图书馆里所有和股票投资有关的书籍全部看完了。书上讲的究竟有没有用,如何用?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巴菲特年纪太小,没有多少钱,如何实践?有一个不花钱的办法,

就是模拟股票投资:根据自己的研究分析,模拟“买入”几只股票,成交价是当天报纸上刊登的收盘价。过一段时间,你再看一下报纸,对最新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与你当初买入的价格进行比较,就知道自己的模拟投资组合赚了多少,或者亏了多少。

巴菲特学习股票投资,并不是学课本,而是自小在证券公司的环境中,逐渐就懂了。而且他特别喜欢读书,从小就阅读了图书馆里所有与股票投资有关的书籍,帮助他更快地提高。再加上他 10 岁就开始买卖股票,初中就把股票走势图带到学校研究,从小到大长期实践,让他逐渐真正掌握了股票投资的技巧。

没有从小到大的长期学习积累,即使后来巴菲特遇到格雷厄姆这样的投资大师作为导师,在格雷厄姆门下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来又到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两年,巴菲特也不能那么快领悟到恩师传授的价值投资精髓。可以说从小到大的学习实践是画龙,而导师的指导是点睛。但如果龙没有画好,点睛也就无从谈起了。

故事15 拜访纽约股票交易所和高盛

巴菲特 10 周岁时,按照家里的惯例,老爸答应带他去东海岸的大城市纽约旅行一次,让从小长在美国中部的小孩子长长见识。

这是三个小孩从小梦寐以求的大事情。巴菲特告诉老爸,他要去看三个地方:一是爱集邮的他想看看著名的斯科特邮票公司,在 47 大街;二是最喜欢小火车玩具的他想去看看莱昂纳尔火车模型公司,在 27 大街;三是经常到证券公司的他想看看最有名的全球最大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老爸全部满足了他的三个愿望,还顺便带他拜访了美国最具规模的证券公司高盛。进入那座城堡似的大厦的镀金大门,巴菲特见到了高盛的掌门人西德尼·温伯格。巴菲特的老爸只不过是美国中部 40 万人的小城奥马哈的一个小股票经纪人,也是第一次见到行业里的老大。可能是有缘,可能是一见巴菲特就喜欢,温伯格接见了他们,还聊了半个小时。

巴菲特当时根本不知道温伯格的传奇经历。温伯格原来只一个美国移民,一开始在高盛打杂,搞卫生,后来一步步奋斗成为公司的掌门人。巴菲特一进温伯格的办公室,就发现墙上挂着美国总统林肯的亲笔信,林肯亲笔签署的文件,林肯本人的画像,一看就知道华尔街上最大的证券公司高盛的掌门人,绝对是个大人物。

最后,巴菲特和老爸要告别出去的时候,温伯格拥抱巴菲特时问了一句:巴菲特,你最看好哪只股票?

也许这位最大证券公司的大老板只是顺便问一下 10 岁的小孩,也许他一转眼就忘了这件事,但巴菲特回忆说:“这件事我一辈子都会记得。”

如同我们年少时见到心中的超级偶像明星一样,我们会牢记一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参观纽约股票交易所后,小巴菲特回到家里,坚定了走自己的致富之路。

不久,小巴菲特向自己的小伙伴宣布:我要在 35 岁时成为百万富翁。

在当时一片萧条之中,一个 10 岁的小孩子放出如此豪言壮语,胆子很大,

但除了他自己之外,没人相信。

巴菲特可不是随口乱说,他是算过账的。未来还有 25 年的时间,他相信自己完全能够做到。而且他一开始挣到的钱越多,复利增值的时间越长,他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高,速度也越快。

故事16 调皮和逆反

巴菲特到了华盛顿读初中时候,人在教室心在外,一上课就调皮捣蛋,很快老师就非常不喜欢他了。

有一次,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课,巴菲特让旁边的同学和他下国际象棋,一边下,一边小声吵吵,该我走了,不许悔棋,把老师气坏了。老师把象棋没收了。过一会儿一看,巴菲特还是不注意听讲,根本不看课本,也不看黑板,而

是从书包里掏出一大堆股票走势图,开始分析股票行情了。老师也没办法,这是巴菲特的老毛病了。算了,反正他也不影响同学,爱干吗就干吗吧。

还有一次,老师正上课时,巴菲特偷偷用刀切开一个高尔夫球,里面的液体喷射到教室的天花板上,课堂上一片恐慌,把老师气晕了。老师干脆把巴菲特关禁闭,把他一个人锁在小房子里,然后把课本和作业从下边的门缝里塞进来,巴菲特实在没有办法做任何坏事,只好乖乖写作业。

有时巴菲特上课看股票走势图也就算了,他还故意发挥自己的特长来气老师。

因为巴菲特的老爸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巴菲特从小到大一直接触股票,对股票非常了解,所以老师有时也会问巴菲特一些关于股票交易的东西。

有一天,老师对巴菲特说:巴菲特,老师跟你说件事,我把所有的退休金都买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你懂股票,帮老师看看这只股票如何,将来会不会大涨。巴菲特回去之后,马上卖空这只股票,卖空就是赌这只股票未来会大跌,然后打出交割单,特地拿到学校给老师看。老师一看,气得头痛、心痛加胃痛,在家病了三天。

巴菲特成绩大幅下滑,从中下滑到差,又从差下滑到特别差,有的科目他的表现实在太差了,老师只好给两个差—特别差中的特别差。

40 年代,初中生都很听话,可小巴菲特既不好好学习,又很不听话,经常捣蛋。看着小家伙飞速退步,老师对他绝望了,从此更不喜欢他,家长也经常批评他,而他更加孤单、更加郁闷,也更加叛逆。愿意和他交往的是那些坏孩子,巴菲特结交上真正的坏孩子,结果自己真的也成了坏孩子。

故事17 偷窃

巴菲特开始到商场偷东西。

华盛顿的邓雷区新开了一家西尔斯百货,很宽敞,很时髦,楼顶上竖着一人多高的巨大招牌,招牌后面是一个空旷的停车场,这里成了很多高中生约会的胜地,也成了很多初中生玩耍的宝地。

一到周末,巴菲特就和几个新交的坏朋友到西尔斯百货闲逛。他们并不马上进商场,而是先到对面的沃尔沃斯商店,一边吃汉堡,一边透过玻璃,观察对面商场的情况。尽管街角对面就是警察局,他们却一点儿也不害怕。吃过午餐,看到大街上出来逛街的人越来越多,进出西尔斯百货购物的人越来越多,

三人一使眼色,马上开始行动。穿过大街,沿着楼梯下到西尔斯地下商场,绕过地下餐厅,直奔体育用品专卖区。几个小孩子分开行动,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来穿去。看到店员忙着招呼客人,没有人注意他们时,什么顺手就偷什么,有的拿一袋球,有的拿球杆,有的拿球包,不慌不忙、大摇大摆就溜了出去。走到大街上,小巴菲特背着高尔夫球包,里面装着几根球杆,手里还拎着几袋球,很酷很帅,可惜这些东西全是偷的。

也许是那时商场没有防盗监控系统,也许是这些孩子看起来非常天真可爱根本不像是小偷,也许是他们太狡猾而店员们太大意,反正他们一次也没被逮住过。

尽管这些东西他们也没用,也不拿出去卖钱,但店里一摆上新货,他们就去偷。偷的东西越来越多,怕爸妈发现,巴菲特就分开放到好几个大衣柜里,但后来每个柜里的球都堆得越来越多。

终于,爸妈发现了,忙问:这么多球,都是新的,哪来的?

巴菲特赶紧编谎话:这是我的一个同学放在我这儿的。

他怎么会有这么多球,而且越来越多?

是这样的,他老爸去世了,生前特别爱打高尔夫球,我这个同学为了纪念他老爸,就收集老爸打过的各种品牌的高尔夫球,结果越收集越多,他家里实在放不下了,只好让我放在咱家。

这样的理由,连巴菲特自己也骗不过。

你就编吧,看我怎么收拾你!

半夜巴菲特起来上厕所,发现爸妈卧室的灯一直亮着,两人一直在激烈地争论。

故事18 毕业典礼惹怒校长

巴菲特初中毕业那年,学校要举行毕业典礼,老师要求所有学生穿西装打领带。

那天巴菲特却照旧穿着他的破网球鞋和脏运动衫,晃晃悠悠地去了。校长看见了:校长气坏了:

老爸老妈知道了,狠狠批评巴菲特,赶紧跑到校长那里道歉。

校长气得直摇头:你们家巴菲特,从来不好好学习,不尊重老师,又不遵守纪律,经常捣蛋闹事,这个孩子的很多表现竟然能坏到这种程度,简直创了我们学校的历史纪录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差的学生,我看啊,你这个孩子这辈子算是完了。

故事19 爸爸的计策

尽管也很生巴菲特的气,但他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放弃他。巴菲特晚年回忆时,非常感激他的父母。

巴菲特不好好学习、经常捣蛋惹事,妈妈用的是威逼,天天骂,狠狠骂,但越骂越不听话,越骂越叛逆,偏偏和你对着干。爸爸很少骂,而且一直支持儿子作各种勇敢的尝试。但他很清楚,必须坚决制止儿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他想了很久,终于琢磨出一计:胡萝卜加大棒,利诱加威逼。

用计要更巧妙,才能更有效。

1945 年夏天,小巴菲特终于初中毕业,要进入人生相当关键的高中了。爸爸一想,是时候了,该出招了。高中快要开学前几天,爸爸把儿子叫到跟前。

巴菲特最看重的是钱,最喜欢的事是赚钱。不让他送报,比要他的命还难受。送报是他最主要的赚钱渠道,是他最得意的成就,是他最自豪的事情。送报让他成为小伙伴中最有钱的人,让他成为全校最会赚钱的人。

不让他送报,这一招比打他骂他狠多了。

可是,全世界只有老爸不打他、不骂他、不批评他,一直相信他、支持他,

如果老爸都放弃他了,他就彻底完蛋了,让谁失望也不能让老爸失望,巴菲特要做给老爸看。

故事20 受卡内基影响

于是,巴菲特开始努力,仅用两年半的时间修完了全部学分,于1947年6月取得毕业文凭,时年16岁。

巴菲特原来特别喜欢和人辩论。每次谈到他很喜欢的观点时,他会机智地反驳,极力辩护,甚至顽固地坚持,他会不顾一切地争取在辩论中获胜。大家都知道,好辩论、好显示自己最聪明的人最不讨人喜欢。

巴菲特从小博览群书,把图书馆里有关投资的书都看完了,过目不忘,懂得多。他脑子反应奇快,无论对方说什么,都能找到反对的观点。有理说理,没理也能编出歪理,跟对方胡搅蛮缠。在同学中间,巴菲特以唱反调专家闻名。

看了卡内基的书,巴菲特才终于明白:

“在辩论的时候,10 次有 9 次的结果是:双方都更加坚定自己原来的看法是对的。你不可能从辩论中获得胜利,因为假如你辩输了,你是输了;假如你辩赢了,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呢?想想看,假如你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最后证明他的论点一无是处,结果会如何呢?你觉得很痛快,可是对方呢?你让他觉得自己差劲,已经伤了他的尊严。对于你的得胜,只不过让对方感到愤慨而已。

更何况如果一个人口服心不服,他的观点仍然不会改变。”于是巴菲特开始试验,比较自己和别人辩论唱反调以及不唱反调时对方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和自己的关系有什么不同。结果他发现,按照卡内基的说法去做,不再一味地辩论,讨厌他的人少多了,别人讨厌他的程度也轻多了。

真是听卡内基一席话,胜过学校 10 年死读书。

后来巴菲特从唱反调的专家,变成了忠实的卡内基处世之道实践者:拒绝辩论。

实践的次数越多,巴菲特越发现,运用卡内基的原则,能让自己与人相处得更好;违反卡内基的原则,则让自己人际关系更加失败。他初中 3 年的悲惨时光,就是卡内基原则最好的反面例子。

巴菲特接受BBC电视台访问时说:“我没有保存我的大学文凭,也没有保存我的研究生毕业文凭,但是我却保存着戴尔·卡内基课程的毕业文凭,因为卡内基的教导改变了我的一生。”

请注意,巴菲特如此重视卡内基,不仅仅是卡内基教给他的公开演讲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卡内基教给他的为人处世道理更加重要。

如果你能够拥有更好的沟通能力,你的身价就会再提高 50%。

故事21 投币弹球游戏机

巴菲特一遍又一遍重读他的发财宝典《赚到 1 000 美元的 1 000 招》,尽管他早已经能够倒背如流。

小巴菲特想:摆什么,路过的人会主动来玩,而且会一玩再玩呢?巴菲特想了两个月,想到投币弹球游戏机生意。

他找到会修游戏机的丹利合伙,两人来到巴菲特天天送报的威斯康星大街上,走进一家理发店。巴菲特对理发师也是店老板弗兰克说:“弗兰克先生,我是威尔逊游戏机公司的销售代表,专门负责华盛顿地区的业务。现在你的好机会来了。我们公司可以免费提供一台投币弹球游戏机,摆在你的店里,你的客人等着理发的时候就可以玩,赚的钱公司和你对半分成,而你一分钱也不用投,什么也不用管。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巴菲特和丹利赶紧回家,借了丹利老爸的小货车,开到卖旧货的地方。丹利挑来挑去,挑了一台旧弹球游戏机,玩起来还行。巴菲特砍了半天价,最后砍到 25 美元。一台新机器起码要 250 美元,巴菲特买的价格只有一折。

拆下底脚,搬上小货车,运到弗兰克的理发店,丹利三下五下安装好。

第二天晚上,巴菲特和丹利到弗兰克的理发店,用钥匙打开投币箱,结果发现一大把五美分的硬币,一数有 80 多个,一天赚了超过 4 美元。

怎么样,弗兰克先生,你还愿意继续摆放我们公司的游戏机吗?

弗兰克高兴坏了:摆,摆,摆!

一周后,巴菲特他们赚到的钱竟然有25 美元。一个星期就赚回来一台旧游戏机,太厉害了。

巴菲特和丹利又去旧货市场买了第二台游戏机,又找了一家理发店摆上。

这次根本不用费太多口舌,那个理发师一听,在弗兰克店里摆一个星期就能赚20 多美元,马上同意。

过了一周,第二家店又给巴菲特和丹利赚了 20 多美元。他俩赶紧又去买了一台旧弹球游戏机。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他俩就在城里 7 家理发店摆了 7 台游戏机。

有一天巴菲特和丹利拓展业务,来到华盛顿最脏、最乱的贫民窟,找到一间有 7 张理发椅的理发店,看到店里一大堆男人抽烟聊天,人气很旺。两人马上进去说服老板摆了一台弹球游戏机。

过了一个星期,两人兴奋地赶到这家理发店,想着肯定能收到一大堆钱。

结果打开投币箱,一个硬币也没有。再一看,机器下面被捣了好几个大洞,而且调整游戏机倾斜角度的零件也被弄坏了。

这可怎么办呢?

丹利想了个绝招,在下面焊了一块厚厚的钢板,再用力也捣不破。然后把游戏机倾斜角度调整到最斜的角度,这样无论玩家怎么用力推也推不倒。

从此这家理发店成了他俩最大的金矿,每个月都是赚钱最多的一个店。

巴菲特一看生意越做越大,就和丹利说:兄弟,咱得正正规规做生意,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我很喜欢威尔逊总统,就叫威尔逊游戏机公司吧。

巴菲特到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巴菲特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担任财务总监,负责记账。丹利任技术总监,负责挑选二手游戏机和日常维修。

从此巴菲特就当了小老板。他打工送报纸,一天不干活就少赚一天钱。可是不管白天晚上,不管他吃饭睡觉上学,8 台游戏机都会不停给他赚钱,每个月都能赚五六十美元。只有 16 岁的高中生巴菲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怪不得人人想创业当老板啊。

巴菲特第一次认识到资本的神奇力量:资本会自动为它的主人工作。鸡生蛋,蛋生鸡,原来所有的大富翁都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非常谨慎,不管丹利再说,坚持只在最偏僻、规模最小的理发店里摆游戏机,而且两家店之间尽量隔得远一些,这样那些理发师就很难发现他们公司一共有多少台游戏机。直到后来巴菲特把游戏机公司卖掉,也没有任何黑道找上门来。高中毕业时,巴菲特要到芝加哥上大学,不得不卖掉威尔逊游戏机公司,卖了 1 200 美元。

巴菲特在做游戏机生意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公司业务增长再快,也不可能永远持续,这种增长最终会停止,而且增长得越快往往消失得越快,因为商业竞争最终会消灭增长、消灭暴利。

故事22 违法生意-私自铸币

当年巴菲特一边做弹球游戏机的生意,一边继续送报,两边都不耽误。

这两个生意有个共同的特点,弹球游戏机每周收到一堆堆硬币,送报每月收报费收到一把把硬币。为了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巴菲特干脆开始收集硬币。

巴菲特有好几个专门的惠特曼硬币收集板,上面有一个个圆形小槽,一个小槽正好放进一个硬币。

有一天,巴菲特突然灵机一动:丹利,我们能不能用这个硬币收集板作为模子,造出来在自动售货机上用的代币?

丹利马上从图书馆借了书,日夜攻读,了解硬币铸造的原理。攻读了 7 天7 夜,终于弄明白了。于是他俩到垃圾堆里捡一些铝锅铝盆之类的废金属,在丹利家的地下室生起汽油炉,开始实验制造代币。试验了七七四十九次,终于掌握住火候和时间,大功告成,造出大小和分量都非常逼真的代币。他们用自己制造的代币去自动售货机买饮料之类的东西,每一次都能成功。

于是两个人开始过起了幸福的日子,他俩装在理发店的弹球游戏机天天赚进真正的硬币,而他们天天到自动售货机上去买吃买喝却只花相当于假币的自制代币。

造的代币越多,花的越多,占的便宜越多,于是两人不停地制造新的代币。

丹利说:后来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巴菲特先生算了一笔账,捡来的铝锅铝盆废金属不用花钱,但得开我爸的车到处跑,要花油钱,用汽油炉溶化成铝液,烧汽油也要花钱。如果是买铝锭,加所有的交通费和燃料费,再算上我们两个人的人工费,按照我们当时的成品率计算,自己铸造一枚假硬币的实际成本比赚一枚真硬币的成本还要高一些。把垃圾场的铝锅、铝盆、铝条等

所有废铝捡光之后,只能去买铝锭了,这时我们总经理当机立断,停止了铸币业务,什么都能做,赔钱的买卖坚决不能做。

故事23 以学霸高中毕业

1945 年 2 月巴菲特从爱丽丝·迪尔初中毕业,然后进入威尔逊中学读高中。一般高中是三年,按说应该 1948 年 2 月毕业。但巴菲特只用两年半就修够了全部学分,提前半年在 1947 年 6 月毕业。

巴菲特大了,也学乖了,再也不像初中时那样叛逆,故意穿着邋遢的运动服和烂球鞋参加毕业典礼。高中毕业典礼上,平常从来不穿西装、不打领带的巴菲特,西服穿得笔挺,领带打得顺直,皮鞋擦得锃亮,小平头剪得整整齐齐,近视眼镜戴得端端正正,一脸严肃庄重,两眼凝视前方,似乎在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这一届共有 350 名毕业生,16 岁的巴菲特正好排名第 16 位,丹利排名第11 位。丹利看了巴菲特的名次直叹气:“巴菲特根本没有花费什么时间学习,天天看那些商业投资书籍,直到考试前才翻翻课本,就轻轻松松拿到了第 16 名。

我天天熬到半夜啃课本、做习题,好不容易才拿到第 11 名。同样是人,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上帝啊,你也太不公平了!”

在威尔逊中学这一届毕业生纪念册上,巴菲特的个人简介要比其他同学少一些:威尔逊俱乐部会员,校辩论队成员,高尔夫球校队队员;喜欢篮球和高尔夫球运动;爱好……数学……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现在回头一看,高中毕业时巴菲特的预言简直准确无比。巴菲特后来大学毕业后,真的在他老爸的公司做了三年股票经纪人,之后做了一辈子股票投资。

1947 年 6 月巴菲特就高中毕业了,他想得最多的,不是上大学,而是到 9月份大学开学前还有 3 个月的暑假,如何趁机再多赚些钱。

故事24 失败的灵车业务

高中毕业后,有一天巴菲特突发奇想,买了一辆二手灵车,准备以后出租赚钱。他竟然还开着灵车带着一个女孩出去兜风,美女与野兽,再加上死神,真是很有个性。

晚上巴菲特把灵车开回家,就停在他家门口。没想这一天他老爸霍华德回来得比较晚,一看门口竟然停着一辆灵车,马上冲进家门,大声问:谁把那个丧气的灵车停在我们家门口?

老妈利拉赶紧帮小儿子扯谎:你别生气,是这么一回事。我们这个小区里有个女邻居病得非常严重,为了以防万一,就叫了一辆灵车过来。但是她家里人怕她看见灵车会胡思乱想加重病情,于是就百般恳求我,暂时在我们家门口停上一个晚上,明天一大早他们就会把车开走。

霍华德这才消了气。老妈利拉哄好丈夫后,赶紧找个机会溜进巴菲特的房间:你听到没有,明天一大早就把灵车给我开走,开得越远越好,我再不想看见这辆车。

巴菲特没办法,只好一早开走灵车,想方设法卖掉。

故事25 免费的跑车

巴菲特暑假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了《时代先驱报》的代班发行经理。巴菲特在送报行业里相当于升了一级,以前是被发行经理管的一个小报童,现在成了管很多小报童的发行经理。

有时某个小报童有事请假,巴菲特就得替他送报,凌晨 4 点起床,重新干起老本行。

不过他的坐驾也鸟枪换炮了。有个叫戴维·布朗的小伙子,正在海军服兵役,和他姐姐多丽斯处于热恋之中。为了获取内线情报,戴维经常主动巴结巴菲特。

巴菲特乘机要挟:大卫哥,我最近经常要早上起来送报,可是我的自行车坏了……

兄弟,你早说啊。我在服兵役,我新买的福特单排两座跑车经常闲在那里,都快生锈了。兄弟你随便开,我今天晚上就把钥匙给你送过来。我想顺便请你姐姐和你吃顿晚饭,你帮我约你姐姐出来好不好?千万别让你爸爸知道。

有车白用,不用白不用。有饭白吃,不吃白不吃。

从此巴菲特开着跑车送报。凌晨 4 点,他保持 20 多公里的速度沿着马路边行驶,车门打开,身子站在侧踏板上,一只手把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抓起报纸扔到订户家的草坪上。好在是凌晨 4 点,路上没车也没人,要不他用这种方式开车,非出事故不可,即使不出事故警察也要处罚他。

4 点 45 分,巴菲特送完报纸,来到多德餐厅吃早餐,点上双份的辣味土豆饼,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然后接着去做一天的第二份工作,到乔治城大学医院送报。

故事26 不想去上大学

已经高中毕业了的巴菲特一边送报,一边思考一个最让他烦恼的问题:我究竟要不要上大学?

很早以前,巴菲特的父母就认为,巴菲特一定要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因为巴菲特最喜欢的是经商赚钱,而沃顿是全美最著名的商学院。

但巴菲特自己并不想去上大学,想来想去,他鼓起勇气找父亲谈话。

最终,巴菲特还是去上了大学,不过他自己也没想到,他的大学真的像他所预想的那样,几乎毫无用处,他从大学老师那里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他一心想毕业后到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读研,结果被拒,遭遇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失败。可是他没有想到,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机会突然来临。原来他读了四年大学,就是为了这一个机会——他终于寻找到一生的投资导师格雷厄姆,从此真正开始了他的传奇投资人生。

故事27 “抠门儿”车牌

抠门儿已经融化在巴菲特的血液里,他的汽车车牌是“THRIFTY”,翻成中文是:抠门儿。

1954 年,巴菲特终于得到在导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的机会。刚到纽约,巴菲特没有租到合适的房子,暂时和别人合住,只有一个小房间。巴菲特用抽屉给一岁大的儿子做婴儿床,既省地方又省钱,但太抠了。

很快,巴菲特在公司也以抠门儿出名。

他从不让妻子把衬衫送到洗衣店去洗,而是让妻子自己熨,而且只熨领子、口袋和袖口。真能省啊!

他和书报摊主谈价钱,以最低的折扣买过期的杂志看。

一开始,他没有汽车,就借邻居家的车用。

后来他买了汽车,从不洗车,只是下雨天把车停在外面让老天爷免费洗车。

巴菲特在 25 岁时就攒了一大笔钱,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特别能省,从小就死死地攥住每一分钱;另一个原因是他特别能赚。

这个抠门儿的人却成为了世界上最慷慨的人,捐出了99%的财产,价值374亿美元。


本书摘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125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c/d3950a9c3431),也可看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

也欢迎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