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黑暗

以前,朋友推荐了一部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感觉对他的人生观都产生了影响。


这部影片,以二战之后,冲突不断的以色列建国前后的耶路撒冷,沉重的历史做背景,讲述一个犹太家庭的故事。

母亲

女主角,一个美丽,多愁善感的家庭妇女。开始,女主角是乐观坚韧的,支持丈夫的以色列复国运动,会以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后来在以色列复国的欢呼之后,局势依然动荡,夫妻生活穷困,女主角与母亲关系的恶化,丈夫也不是年少钟情的对象……一切都让女主角失望,消沉。她头痛失眠,夫妻关系冷淡,一切都与儿时梦想相去甚远,人生逐渐陷入绝望,也曾试图积极生活,但挣扎过后,还是自杀。

绝望

一切都影响了儿子的人生。儿子聪慧敏感,从母亲告诉他的点点滴滴中,拼凑着努力去完成母亲的梦想。可是始终感受到心灵的苍白。



1.

沉重,压抑朦朦胧胧地弥漫着整个电影。

有人说,换个角度看问题,平淡的生活也没有什么。这个母亲太悲观了。但谁都不是当事人,无法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影片中有一个观点。

母亲,没有实现儿时的梦想,而且是破碎的,永不可能实现的。现实又让她难以忍受。她是如此痛苦,绝望。即使被她称作她的小太阳的儿子,也不能支撑她活下去。

人,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是失望绝望的。

儿子带着对母亲的记忆,去做拓荒者。想要以自己的方式改写母亲梦想破碎的事实。他做了。实现了想为母亲实现的梦想。可是他说,内心是苍白的。

他得出结论,一个实现了的梦想会让人失望,失望是梦想的本质。

所以,无论梦想实现与否,人就是会失望,痛苦就是人生的本质。(或许也不是这样,一切还有待在自己的人生中去验证。不过,比较而言,我更想要实现了梦想的痛苦。)


2.

电影,影响那位朋友的一点是,他说他以后不会结婚了。

电影是以小男孩的视角展开的。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小时候无意有意发生的事,父母的痛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那么孩子的内心是完整的吗?

电影有一个细节,母亲在痛苦的时候自扇耳光,恰好被站在门口的儿子目睹。后来,儿子在学校被两个男孩欺负,抢了三明治的时候。他也自扇自己几个耳光。

电影中,母亲的痛苦并没有随着她自己的自杀离去,她的痛苦已经刻在了儿子的心上,也影响了他一生。

人在生命之初,是一张白纸。小时候的经历,塑造了人最初对世界的看法,塑造了人。蝴蝶效应式的,会影响很多事情。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是完整的。虽然也没什么,生活还是会继续。该吃吃,该玩玩。但是,如果有一个时刻,他问自己,那个完整的我是什么样子呢?

可是根本没有一条路通往过去。一切随时间而去。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可是人的痛苦也是真实的。

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人可以活在现实中,物质世界中,不断选择目标去实现,不要让自己停下来,永远有事情做,不会无聊,不会空虚。

人也可以不停地寻找答案。人生虽短暂,亦有几十载。答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呢?又或者根本没有什么答案?如果答案出现了,我领悟不了,或者领悟错了,有这种可能吗?

人生是如此的不确定。

不知道孰对孰错了。读书太少。

如果人生的某些痛苦无法避免,希望自己是一个明白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本书,自传体的小说。 在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封面上,赫然放着作者阿摩司奥兹的照片,深邃的眼睛里,似乎有着讲不尽的...
    喵姐看看阅读 3,411评论 0 3
  • 虽然读完了整本书,但还是有点不真实的感觉,可能一开始就被带入了吧,觉的日高邦彦就是一个坏人。真的没有想到那些动机都...
    青柠0258阅读 1,742评论 0 0
  • 湖大大礼堂! 湖大,我的母校,最爱的中楼,以前一直认为保存得最好的红楼,可惜后来窗台线条重新油漆了下,破坏其固有的...
    亓木阅读 2,812评论 0 2
  • 跟着心蓝老师学了21天彩铅,昨个又跟着乱红N老师学了堂素描,心里没底,今天上班不忙,随手就捞了桌上一张反面已经打印...
    Dianne1阅读 3,321评论 2 8
  • 太在意世人的眼光,世人又何曾在意过你的眼光。
    看漫画的猫阅读 1,0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