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0篇读书文章计划,进度:007/100
我看的第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是东尼·博赞写的,还有他的系列书,起初我觉得不太实用,从小被灌输的观点就是要多读几遍,精读,仔细读,一个个字的读。还要大声读,就算现在成年没有读出声音来,大脑还是会默读。
在我的潜意识里面还是希望能读快一点,可以多读一点书。这本书中有很训练眼睛技巧的实例,照着做,过两个月测试一次,大概过了一年之后我就没有看了。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问我看一本书要多久时间,我说那要看什么书,实用类小本本书籍看得快,几百万的字小说可以反复看几年,像社会心理学这样的书,一个小时看20几页,看完还不知道说了啥。要反复看。
朋友说她一个星期可以读四本书,我惊讶这么厉害,都怎么看的?她讲是用的快速阅读。
这次聊天让我醍醐灌顶,快速阅读可以给知识增量。尤其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有很多新知识,新观点,新理念层出不穷,不能保证每个作者的观点都正确,每个时代有属于他的特征,每个不同的观点,想法,做法都需要检验,而唯有足够多的积累才能识别,能在同样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内容,多维度的了解更多知识,这就是要快速阅读的意义。
平时东看看西看看,类目杂,都没注意我读了多少书,一本书速度多少,尤其是碎片化时代,手机里面的软件多,这里停留一下那里观望一下,时间一下就溜走了。
我找一本实用类书籍计时,2个小时看完加上做笔记,回看,语言输入一篇文章3个小时搞定。也许是我训练过有点基础,所以速度不算差。这样算来,我一周读四本书完全不是问题,(这里是说实用类书籍)而实用书籍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值得投入时间好好读读。
东尼·博赞是英国人,里面有些案例是英文,看惯汉字的总感觉中文要好些。我在手机读书软件上面搜索快速阅读,原来国内早就很多人写快速阅读类的书籍,有的是教心法,有的教技法,其他国家的书也有好几本,快速阅读早就很火了,是我闭门造车,太落伍了。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作者石伟华说快速阅读的好处:例如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你用一周看完,而我一天看完,我们大脑中对于时间管理的概念和认知区别大吗?区别有,但是不大,如果你是想成为专家,学术研究,学者精读很好,但是普通人通过阅读指导自己的生活,便于更好的做人,做事,快速阅读,多多益善。
1年读1000本书是梦想吗?
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有一个计划,第一年读50本,第二年读100本,第三年读200本,第四年读500本,第五年1000本,这样递增。知识是相通的,写来写去就是那多,无非就是换个概念,变个说法,或者高深一点的把知识进行重组。提出一种新概念,还是1+1的关系,当你脑中有1000个1,就可以任意组合。
读1000本各行各业的书,理解的速度会加快,理解能力的提升,促进阅读速度更快,那样你的人生和一年读10本的量相比,就是天壤之别。
如何快速阅读?
1、心态上的改变。
放弃那种一个字一个字读的习惯,舍弃掉从头读到尾的习惯。这个习惯其实很难改变,如果我十年前就能有这个觉悟该多好,作者的观点并不完全对,只借鉴对我们有意义的内容,这样不用担心理解80%和100%有多大的损失。
2、心理动机明确,带着问题去读书。
这一点很重要,读一本书就像向一个老师请教问题,要清楚自己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可以先看书名,看目录,看大纲和序言,尤其是作者写的序言看三遍,作者是最清楚这本书是写什么的。了解这本书的结构后就锁定关键字,关键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这两点就能快速的读完一本书。速度不要有心理负担。
三个方法快速理解书中的内容
读完很容易,但是要记住用起来需要这三步
一本书按1:2:7的比例分配
第一步:快速阅读这本书的关键字,关键主题,一本书一本就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的很少,找到关键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围绕这个关键点10%理解展开。
第二步: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这20%里面。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或者写一篇文章,读后感,能流畅的写出来或者说出来就是对这本书基础理解。
第三步:书中占比最多的是案例。有一些实用类的书籍是国外的,文化不一样,还有一些作者这用的自己的例子,或者是很遥远的事情。这也没办法,毕竟这本书不是专门为某人而写,作者也没法预测那些人会读,这种情况就需要拆解,看到这些案例,想想自己的经历,有哪些类似,有哪些需要改变,要行动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在实践快速阅读这个方法,每看一本书输出一篇读书文章,用书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喜欢阅读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