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看到一篇文章,重庆俩兄弟清明节后,带老母亲从山村去重庆,全程400多公里,开了7个多小时,把老母亲带到了老儿子家,去看小孙女。
老太太晕车,一辈子没走过多远,最远的就是镇上。
因为晕车更没有出过门。这次因为老儿子生子,她要去看自己的小孙女,强大的推动力,老太太长途跋涉,中途吐了一次,到了目的地,还跟着忙乎做饭,七十多了,身体也是不错的。
由于老太太是第一次坐车出门远行,加上平时又晕车,两兄弟就想了多个办法,除了给老母亲吃晕车药外,还在肚子眼处贴了生姜片,嘴里也含着,也准备了葡萄糖等。
400多公里,走了7个多小时,俩兄弟也真是小心翼翼了。尤其是给老母亲在车尾搭建的两层被的“软卧”,让老母亲能够更舒适地度过漫长旅途。
两个儿子真是对老人有孝心,有耐心,值得敬佩。
我老母亲晕车厉害,所以对两兄弟的做法感同身受。
母亲退休前是小学教师,因被评为地区模范教师,有几次暑假时参加地区组织的北京等地的学习交流。
八十年代,能够有公费学习(旅游)的机会是让人眼红的,了母亲却是很遭罪。
跟她一起的老师们对她很照顾,但是晕车呕吐是谁也没办法的。
近些年有多种晕车药物,每次长途母亲都用各种办法,但效果也未必好。
每次要出门,前一晚肯定睡不好,第二天晕车就更严重。
说白了母亲的晕车,跟神经紧张也有很大的关系。
前几年头晕,去年到省城做了全面的体检,排除了耳石症,就是椎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导致的。
知道没啥大问题,母亲也放心了。面前晕了一次,到现在都没犯病。
现在出门,母亲都在耳朵后贴上晕车贴,手腕上贴上姜片之类的。
但总体看,神经放松,睡眠好,问题就不大了。
妹妹晕车,现在自己开车还好,也是容易神经紧张的。有点小毛病就得马上看病,检查。化验,吃药。
这是特别敏感的个性。对身体健康特别关注。
我和弟弟还好,都不晕车。
父亲也没晕车的问题。
我有个经验,坐车的时候不能看手机时间太长。尤其的颠簸的时候,眼珠盯住手机屏幕或者文件之类的,就会感觉恶心。
这可能跟运动神经有关。好在没有像母亲那么晕车。
每次要出门给母亲检查身体,都是弟弟开车带母亲走,我会陪着一起。
母亲都是坐副驾驶,吃晕车药的话会困,有时候她放松好会眯一会。但绝不会像重庆兄弟给老母亲搭“软卧”躺着。
如果母亲躺着,车颠簸的话,她会更晕更吐了。
重庆这个老母亲,更可能是被小孙女的需要支撑着,精神力量足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