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中已经听到很多次了,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其实我们生活中总能遇到一些很轴的人,也就是认死理的人,比如他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就是非黑即白,往往很难变通与沟通。但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不极端的人。
1、年轻就要多折腾
根据“基廷斯指数(Gittins Index)”,从现实的数学角度,预期停留的时间越长,探索新事物的价值就越高,基廷斯指数也越高。如果我们把期限设定为人的一生,这就意味着年轻人应该多探索,到了后期就要专注于收获。这跟到一个城市定居应该多探索吃饭的地方,而旅游到一个城市就应该选择口味符合你的品牌店吃饭的道理一样。对于工作选择也一样,我们职业生涯的早期要多尝试,可以多跳槽,但确定了事业之后就应该坚持。最理想的状态大部分时间集中力量干大事,同时确保一小部分时间尝试新事物。 如果我早点了解这个知识,那么我可能就能在外面多闯闯,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早早的定在一个行业内部。
2、内向的人应该要假装外向
根据研究显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奖励外向的人,外向的人明显更占便宜,获得的机会也更多。虽然内向的人有容易坚持、专注等优点,但外向的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往往运气也比较好。因此,对内向的人来说,外表或行动上应不时让自己假装成外向的人,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效果。我就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而酒精的刺激就能使我相对外向些,因此在一些很多人吃饭的场合,时常我可以需要借助酒精让自己健谈、外向起来。
3、家是在外拼搏的港湾
从纯“理性”的角度来说,人似乎应该是越自由越好,最好什么都是可选的,人人可以追求一个利益最大化。但。根据依附理论,那些不可选的东西不仅仅是我们身上的枷锁,还是我们心理上的“安全基地”。比如那些一出生就设定好、不可选择的东西——家庭、故乡、国籍,而这些往往也给我们提供了安全基地,让我们对这些东西有依附感,并且这些东西也是社会道德的根基。我们每个人并不总是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越自由越好,因为每个人除了生存需求以外,还有一个情感依附的需求。小的时候我们要依附父母,而长大以后也要有依附。从这一方面来讲,家庭就是一个最好的”安全基地“。不管我们在外面如何漂泊闯荡,可以有个安全的基地随时等着我们“回去”。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把家经营成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依附的港湾,那么这个家庭也必然容易获得幸福感。因此,相对于随时可由别人替代的工作来说,家庭才是获得情感需要最好的港湾。经营好家庭,才能经营好我们后半生的幸福。
总的来说,要想过好这一生,年轻时就要大胆探索;随着年龄增长,要慢慢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专注于收获与家庭;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生活也会自我感觉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