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这样的朋友,工作以来不断地想着跳槽,一家公司没有待够一年就走,抱怨薪资,抱怨人际关系,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寻找着各种跳槽机会?
用新的工作为自己实现转折
金三银四的季节,不少的职场人通过跳槽取得更好的薪资,跳到更好的公司,有着更高的福利,早上不用挤着公交地铁,可以有公司班车接送。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 呢?也萌生了想抛开一切,世界这么大,我想去其他公司看看的想法。
当然也有不少人跳到其他公司后又后悔了,薪资没有期待中的增长,还要面临着陌生的环境。
当今职场人最大的焦虑就是看不到未来,拿着杯水车薪,做着诗和远方的梦。迫于谋生的压力,但却在职场中纠结于价值感无法得到实现。有一个对跳槽很生动的描述就是跳槽是一项让人感到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致幻活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换到另一座建筑里怀疑自己的整个人生。
跳槽是当今职场人的困惑
跳槽真的可以越跳越好吗?是不是薪资增加的必经路径?如何防止跳槽后又后悔的现象呢?
根据报告分析结果显示,从公司的角度,中国职场的高跳槽率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需要人才是每个企业的永恒话题。
2. 没时间培养内部员工,还是挖人来得方便
3. 招聘就像相亲,一见钟情以后还要相处才能暴露彼此
企业招聘难
先做该做的事情,才能做喜欢的事情
跳槽是一项成本很高的行为。只有保证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才有资格去谈论。许多的职场人选择工作的时候最看重的还是薪资。
很多人都是迫于谋生的压力,没有资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大多数人的开咖啡店和开花店的浪漫梦想。当你需要这份工作来支撑你的生活的时候,你也许就不会再盲目地跳槽了。都说跳槽穷半年,当你跳槽的时候,除非你事先已经找好了工作,不然等于把自己交给未知。可能面临着接连几个月下来都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社保福利等也中断。
人们总是在比较中期待着更好的。之前有个朋友面试了一家各方面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周末双休,公司有饭堂,上下班有班车接送,离自己住的地方也近。但因为面试了这家之后还接到了其他公司的面试邀请,于是又放弃了,后面面试的公司都没有这家好,只能返回跟现在公司谈判,陷入了被动的状态。大多数跳槽后的职场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情绪性偏差
人们在比较中陷入焦虑
在职场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拿自己的坏处跟别人的好处相对比。有些公司的福利制度很诱人,分分钟钟吸引着我们跳槽。比如众所周知的格力集团,京东,阿里等等,可以为员工提供住宿,买房优惠,等。当看着别人通过跳槽来实现这些保障的时候,以为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自我能力。
换了一个平台可以实现的福利,自己真的有能力拥有吗?想跳槽的人们经常把眼光放在外界,自我的能力才是最强的可以跳槽的资本。
在工作中寻找价值感
当今职场人的标签就是迷茫,失去了方向
根据《好奇心年轻人职场报告》当代年轻人的职场焦虑指数。“工作压力指数”是6.47,“工作动力指数”则是 5.29(满分都是 10 分)。很显然,对年轻人来说,工作的焦虑和压力并未完全转化为动力。当今职场人的标签就是迷茫,失去了方向。工作失去了动力。最近出现很流行的夸夸群,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就是毫无底线地进行互夸,以此来满足自我的虚荣感。
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在清晰地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是逃避去面对那个真实的各方面不太优秀的自己。需要自己看到自身的优缺点,结合自身的情况,看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以此来衡量出想要的跟本身拥有的距离和努力的方向。
在自我还没清晰地认知之前,盲目跳槽,很难实现升职加薪的目的。
所谓的职业瓶颈是不是自己找的借口
职业中陷入迷宫状态
一个职场人在同一岗位工作了4,5年之后,容易出现发展停滞的状态。日子久了,就觉得好像是温水煮青蛙。无法走出舒适区,同时又抱怨着遇到了职业瓶颈。
最为有名就是收费站的大姐的新闻了。"我今年36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如果说这样的人通过跳槽她就能实现升职加薪。错!她已经失去了自我成长的能力。
所谓的职业瓶颈是不是不想努力的借口,我已经遇到职业瓶颈了,在原本公司升职加薪不可能,不如换个行业,换个公司,换个环境。盲目转行,可能面临着岗位从最低做起,之前积累的人脉资源都失去了作用,还有试错的成本。
那么,在职场中正确的跳槽姿势是什么?如何防止自己不后悔呢?在这之前,你需要有未来职场人的3大竞争力。
01不断学习,跟上时代步伐
02 经常复盘反思
03为自我工作,树立个人IP
交换是职场的第一原则。我们用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换取报酬。不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跳槽就可以实现升职加薪。薪资永远跟自己的能力相挂钩。
从认识自我的能力出发,不断提升自己,跳槽可以给你带来应该是个人的成长改变,而不单单是薪资。保持学习的姿态,自我增值。在工作中,经常复盘,回顾自己的工作成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目的去对待工作,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赢得升职加薪的资本,永远是第一要务,从此你就有了更大的格局去看待周边的一切。
本文首发 头条号:小媛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