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听不明白
原创 岁岁年
“想起你,我今夜跑尽这空无一人的街道……”海子曾略含深情地眺望北方,孔灏柔情如同一汪清澈泉水,魔头贝贝把思念揉进了春光里,张爱玲用语言尽情展示女人的魅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早已习惯了诗歌中的纯情与矜持,诡谲奇异、偶尔悠淡的意境仿佛已经成为了人们对诗风的固定印象,于是当《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种如此露骨奔放的诗一出现便轰动了全网,有肢体缺陷的作者余秀华从而成为了众矢之的的抨击对象,可能一开始便注定了它不会被世人所理解,不能被世界所接受。
在一期《朗读者》中,主持人董卿采访余秀华关于人性里哲理性的问题,我才第一次触碰到这个饱受争议的女人背后的故事。她的父母操办了她一辈子最憧憬的婚姻,如此低的条件:只要对方看得上她就行,却成为了她一生的痛。丈夫是一介普通农民,只想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然而她却每天早上都在电脑旁写诗,极力追求内心的自由。她看不惯他碌碌无为的庸碌度日,她也不是他眼中的贤妻良母,毫无感情和交流的婚姻注定走向末路。在她用15万终于成功和丈夫离婚后,两人都喜不自禁,各自得偿所愿,明明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余秀华回家在车上,却落寞地自言自语:“怎么没感觉呢?这婚离的……没什么感觉,因为之前也和一个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孤独。”此时的她,仿佛第一次感到孤独。“青春给了一段罪受”,她这样评价她的婚姻。对于大多数人来看,仿佛把往日的疼痛重新剖解出来细细观望,血肉模糊的过去似乎道尽了她的心酸与不易。但她是浪漫的,即使成为脑瘫患者,即使身在农村,即使身体缺陷和出身都让别人感觉她应该自卑,然而看她的诗歌,都字里行间的体现了这个女人精神世界的自由和浪漫,毫不自卑,灵魂远远高于那些体格健全的庸人,余秀华的炽烈真诚也让其写的诗歌更赋有灵性与托衬。她诗歌里出现的140多次“爱”的字眼,在常人看来是不应该在她身上出现的。尤其是在她那首赤裸激情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她一举成名时,众多网络喷子趁着热度使劲浑身解数去抨击她,赤裸裸的欲望追求,没有好看的外表,平凡的出身,都成为了他们攻击她的利剑。
世风日下,当代很少有女诗人敢如此露骨,把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不加掩饰在公众面前摊开。键盘侠们用粗俗、低贱来形容余秀华的诗歌,甚至将其文风粗鄙化。对此她用更为恶毒的语言回怼这些人,她骂网络喷子时强势且不服输的态度,更像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一个人究竟要经历怎样的苦难才会愿意把自己的伤痛扒开给世人看,她的诸多行为让人无法理解,也没有人愿意去理解她。如果曾经父母和丈夫肯懂她心里所想所求,或许如今就不会有尖酸刻薄的余秀华,更不会有清高孤傲的女诗人了。她越表现的像只刺猬一样不近人情,大概心底越是柔软脆弱。余秀华在诗歌里尽情宣泄自己的欲望,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但在生活中,她却从未拥有过爱情,陪伴她的只有孤立无援的绝望。莫知他人苦,休评他人罪,一个从未被世界善待过的人,只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进诗歌里,谁又能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评判她是否应该善良。
当没有外界那些谩骂的声音,她也可以表现得温柔又安静,就像她写下的“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她撑起的也许是无数个黑夜。她从未被世界所理解,或许在世人眼中,她是孤独可悲的病态诗人,但她以疼痛取悦这人间,未尝没有可能成为孤芳自赏的绝代诗人呢?
“我愿意站在所有人的唾沫里维持我原始的欲望和贞洁。”这是她的坚守,是她的执着,你可以说她执拗,说她偏执,却也不得不佩服她。能在流言的狂风暴雨下坚守自己心中所想,这是现世人所缺少的,不随黄叶舞秋风的人孤而不悲。孤傲的花从来不会被泥土所玷污,因为内心是片净土,如果世界听不明白,便听从自己内心,守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