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看到简洁的封面我在想,这是一本什么书?我要从中学到什么?在看拿起书前并没有想到我看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看目录还没有分析出讲的啥~那看序把,在序中找到了答案,它并不是一本可以指导让你行动的书,从精神层面讲述。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金克木多次在书中提到自己的读书方法:少,懒,忘。
当我看到这个方法时很惊讶,这是怎么读?看过的书很多,但可以与作者互相探讨做朋友般的读书少吧?疲劳了还在读书吗?这样的读书效率高不高自己最清楚了~既然累了就给自己放松方式吧。而不是让自己看起来很认真,那就没意义了~读书不在于你记住多少,为什么要记住他人的想法?既然感兴趣那怎么不自己做做看?别人的知识不管保持多久都会忘记,唯有自己的不会丢失。
这部分读完理解了老先生的意思读书不在于量,不在于你多勤奋,也不于你记住多少。重点在于你真的把作者当朋友,与作者进行探讨这个论点。
最近几天在看书的时候会提前问问自己,读本书的目的,读书的时候带着问题,反复的问自己这个论点是否有意义,我的问题解决了没?这次提出的2个问题①金克木的思考与处理方式没有在文章中摸索打卡,思维方式这个还是蛮隐藏的,我现在的理解能力似乎还没有达到功力,这个问题日后会在读的。②与作者对话,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读书,好像与缺席老师学习一样,大胆的想出,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读者进行讨论。这点我做的不好,总是被作者引导走,没有自己的思想。继续改进中…
物比人、比书都难读,它不会说话;不过它很可靠,假古董也是真东西
学习方法的不只读书,物,人,都是一种。如婴儿不会说话,但是他可以通过肢体声音反馈出他的想法。大自然就不同,每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但只有你信,那他必定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