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怎么来到简书,是因为什么链接,因为什么文章,已经忘记了。
不过依然记得自己去百度了有关简书的信息后,果断决定下载简书。下载之后被简书简洁的页面吸引,并且因为其方便的文字输入界面,而开始在简书更文,从一开始地记流水,个人情绪宣泄,到后面参加423的征文,再到后面看了越来越多的简书文章后,发现简书人才辈出,任何一个人的文章要是要让别人关注和喜欢,个人的情绪宣泄是无法长久维持读者的关注的。我开始隐藏一部分之前写的,个人认为是情绪垃圾的文章,开始大量阅读别人有价值的文章,也开始琢磨自己喜欢的领域和擅长的领域。自从看到别人写的140字微小说。我也尝试在简书第一个账号写了几篇140字微小说,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最鼓舞我的是每写一篇140微小说,都能被专题收录,因此还新认识了一些简友。截至到笔者发出本文为止第一简书账号互关简友256人,虽然还不达千人,甚至也不如简书大咖们的千分之一。但是这段简书的经历还是给我零星的片段时间里带来了精神的充实。我充分利用上班的碎片时间,陆续在我的简书第一账号发表了四万多字,获得了366个❤️。这是读者给我的鼓励和支持。虽然与大咖们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是读者们的一次次点赞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还记得第一次在简书收到赞赏是参与活动后,简书给我的2颗糖的赞赏。第一次参加征文写423征文稿,收到了乐健君和鱼儿在水一方的赞赏鼓励,开心得兴奋了好久。还记得第一次开通个人的付费旅游游记,得到多年网友紫竹的捧场支持,心中既感慨又感激。知识付费的年代,用知识变现不是不可能。而在于你是否能做到厚积厚发,不骄不躁,不急不缓。
曾经在简书我也迷茫过,有段时间我每次空闲时间都习惯性地看看简书是不是有人评论,有人给予点赞支持,有没有新留言。那段时间里的我,就好像迷失了方向一样,一味地追求关注和点赞,虽然保持日更,希望能因此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的盲目日更,虽然在文章字数上得到了提升,但实际上并没有每篇文章都能给人以启发或者营养。
度过了在简书的浮躁期和迷茫期,我开始删除或者隐藏之前的一些文章,也开始沉淀自己。开始思考,我来简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开始弱化简友的关注度和点赞数的关注。有几位固定互访互相鼓励的简友,而更多互换的简友,也不会刻意地去走访,只是会在比较有空的时候,去一一点开,看看简友有没有更新,然后真心地点赞或者礼貌性地点赞。简友的互关虽然增长得缓慢,但是我再不会像迷茫浮躁期那样刻意去关注那些数字的变化了。我开始注重打磨自己内心的平静。因为简书第一账号知道的亲朋多了,所以我在这里开辟了简书第二账号号,在这里有些言论更放开表达。有些锐利有些深刻的东西,也更敢于表达出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沉淀,更文不再强迫自己日更,写出的文章,反而更有思考力了。所以当教育专题主编在招收新的编委时,我踊跃报名了。子皿悠悠主编在看了我第一账号的简书主页和》《一年级的小布丁》系列后,邀请我加入了编委的行列。第一次当编委的时候,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当被加上专题编审的蓝色打勾标志时,心里的高兴和责任感并存。虽然编审的工作是无偿的。但是我依然从零开始认真学习,并且在审稿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文章,因为没有达到专题的投稿要求而很惋惜地不能过稿,也因为当了编审,我才知道之前自己投稿时候也存在过同样的问题,自认为稿件好,却常因为字数不达标而被拒稿。或者配图等小细节的原因遗憾不能达到过稿要求。也正是因为有了编审的经历,让我在文章的创作过程中,懂得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些专题过稿的硬性要求。这样一来,我的稿子过稿的机率也比以前高很多。
零零散散地写了一堆。总而言之,我在简书的近五个月收获了不止是一批有思想有梦想的简友,还收获了一些写文的经验,做专题编审的经验。
余生漫长,让我们继续在简书且行且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