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天地,总阴阳,别气化,定灾祥。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
凡此太阳寒水司天之政,无论为壬辰、壬戌,为戊辰、戊戌,为甲辰、甲戌以及庚辰、庚戌、丙辰、丙戌,皆主太过之岁。
诸太统运,其当年气化运行,皆先天时而至,即如天之气以寒水司天而先肃,地之气以湿土在泉而先静,肃则气寒,是以寒临太虚,静则气闭,是以阳气不令也。辰戌之纪,司天之寒水,与在泉之湿土合德。
仰观天星,则辰镇同明;下验五谷,则玄黅合色。言乎其政,则应水而清肃;言乎其令,则应土而舒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气已为寒郁,而发必待时。
“少阳中治,时雨廼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廼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云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故少阳相火,止居中以自治焉。其时寒水加之,湿土应之,天气降而时雨乃涯,地气升而止极雨散。司天以水气还于太阴,在泉以土气朝于北极,水土气并而湿气乃布,泽流万物也。
司天之寒气敷于上,在泉之湿气动于下,如此所以一寒一湿,雨相交持于气交之中,而民中之者,即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等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