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访古6(盐湖编之一)

《展示运城》

时有外地同学来,多是来去匆匆,甚至是一饭之晤。为了让他们来过运城后能对运城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而不是只记得一次醉醺醺的酒场,我总愿意压缩吃饭时间,带他们走马观花了解一下运城就近的风物。多年下来,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点、线(限于城区、城郊),而这种接待方式也受到赞许,故予以整理,或有助益于他人。

1. 盐池、池神庙、中禁门、鼓楼、禁墙及禁门、哑姑泉。

运城的发展与池盐的生产、运销、管理息息相关。运城在战国时期名为盐氏;汉代叫司盐城,名为城其实并无城池建筑,只是个小村镇。元时叫潞村,元末盐运使那海德俊主持修筑了城池,初名凤凰城,后因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经明、清多次增修,逐渐发展为河东名城。

学苑路南头的盐湖园,上去可以俯瞰盐池概貌。

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实兴起于晋南河东盐池附近。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解县附近有著名的解县盐池,成为中国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中国上古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涿鹿之战发生于此,黄帝在此战胜九黎部落酋长蚩尤后,融合炎帝部落繁衍形成了华夏民族。

盐池有多大?东西60多里,南北10里左右, 面积13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23个西湖。

盐池北沿的带状公园

横贯盐池的大道,大道尽头条山苍翠。韩愈游河东时有诗《条山苍》:“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

盐池为什么几千年开采而取之不尽?其矿物质怎么来的?一是来自运城盆地两侧尤其是南侧大面积巨厚的岩体,二是来自古汾河携带来的大量成盐物质和有机物泥沙。这些物质随地表、地下径流向盆地运移,而运城盆地从中更新世即形成闭流环境,加上第四纪以来这里干旱与湿润的多次反复,湿润气候使四周地层矿物质溶滤、运移,补充矿物、池水;干旱气候则使池水蒸发、浓缩成矿。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随水带入盐池盐份达11.87万吨之多的动储量,使盐池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宝池”。

盐池夕照

盐池为什么有许多被分割的方块水域?这是“垦畦浇晒”的产盐方式造成的,是堆积、运输池盐和芒硝需要场地和通道形成的。

盐池最早的产盐工艺是“天日曝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的自然方式,自然结晶中含有硫酸镁等杂质,盐味发苦,古称“盬盐”,乃运城颗盐的专称,后因潞村而又称“潞盐”。

自然结晶要借助南风,南风穿过中条山谷地,因峡谷效应而风力加强,横扫盐池,驱走了池面上的水蒸气,使阳光照射卤水,有利于卤水持续蒸发、盐晶析出。舜帝巡游盐池时抚五弦琴,作《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东汉时,开始“垦畦浇晒法”产盐,人工垦地为畦,畦旁筑水沟,引盐池卤水入畦浇灌,称为“种盐”,畦水经日晒蒸发后形成盐晶。此时的垦畦浇晒法尚处于初期,未经过滤就将卤水引入盐田,在泥土上成盐,盐味苦。

隋末唐初的“垦畦浇晒法”,俗称“五步产盐法”,工序分为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个步骤。改进的地方是用淡水搭配卤水晒盐,搭配淡水的量全凭盐工的经验,卤水温度高,淡水温度低,加入淡水后卤水温度调低,硫酸镁、硫酸钠等杂质就分解出来形成“硝板”。结晶畦修筑在硝板上,每年春天整修硝板,达到平整、光洁、坚实、利水的标准,再利用硝板过滤卤水,这一过程称为“过箩”,日积月累,硝板越来越厚。这样生产出的盐不再发苦,而结晶时间也大大缩短,五六天即可成盐。这是盐业生产划时代的变革,领先于世界980余年,并沿用至今,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之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活化石”。

 “集卤”,就是引浓度高的卤水入畦。先人产盐一直是利用盐池南岸东段的黑河(即黑水河)卤水,“黑河实为产盐之源”,称为盐母,系盐池中最深部分,东西长6至7公里,南北宽约500米。据传黑河通海,河中积水常年不干,内含大量盐分,卤气最盛,用以制盐既快又好。乾隆22年(1757)七、八月间,大雨不断,西禁墙决口50余丈,洪水直泻盐池,将黑河淤塞淹没。盐商后来被迫发明出滹沱(挖坑渗析)取卤、凿井取卤的方法来集卤。

凿井取卤

垦畦浇晒法千年沿用,使产盐的副产品——硝板层积形成了一个硝板层。由于历史上多为个体生产,生产操作方法及采用卤源各异,故形成的硝板矿床的组成不尽相同,面积不同、薄厚不等,最厚达4m之多,薄的1m左右。

铲过芒硝露出硝板

垦畦浇晒法大大提高了池盐的产量和质量,唐代宗大历初年,运城盐池的盐利收入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1/8。潞盐内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类微量元素,颗大粒粗,是老百姓冬天腌菜的首选。潞盐行销区域“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

为了保证盐利,历代都在盐池修筑一些安全防范设施。唐代在盐池一周修筑了“壕篱”;宋代在“壕篱”的基础上扩建为“拦马短墙”;明代两次大规模征调民夫,环池一周修筑禁垣,禁垣全长58.07公里,高6.6米,厚4.8米。禁垣经历代维修,维持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到清末民初便毁败不堪了,现在仅剩下一些残垣断壁。

禁墙复原效果图

盐池禁墙建有三座大门;东禁门育宝门、西禁门成宝门、中禁门祜宝门,池内置六十铺,均派兵把守。东禁门在红旗东街禹都公园对面,正在恢复重建中。中禁门在池神庙北,已经恢复。

东禁门遗址
东禁门里

唐大历年间,阴雨连绵,雨水浸入盐畦卤水,发生红盐自生,被视为祥瑞之兆,唐代宗李豫特下诏书,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赐封池神为“灵庆公”,赦建“池神庙”。经宋、元,至明代重修、整改,清道光重修,1985年修复三大殿,2003年恢复海光楼。歌薰楼和甘泉祠至今未恢复。

池神庙坐北向南,依丘陵地势高低错落而建,其南门正对浩渺盐池。前后有唐太宗、宋徽宗、清康熙等39任皇帝来此参拜池神。池神庙及盐池禁墙,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盐池神庙西北方向的砖券门,以八卦方位中的“乾”位,得名为“乾门”。门额“鹤境云衢”系清代咸丰帝六弟奕忻所书。

进门后通道右手为玉树青霞道院,一个四合院,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七年(1834-1837)间。1929年6月29日,阎锡山、冯玉祥在此院“密谋倒蒋”。


三大殿从西向东依次为条山风洞神祠 、灵庆公神祠、雨师太阳神祠,始建于唐代大历12年(777),各代均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十四年遗构,均是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

三大殿中的青铜像,风神 、池神、太阳神。

三座大殿前,石栏板围成露台。


1961年三大殿的情形

奏衍楼,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之前,原为乐楼,各代均有增修,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奏衍楼”。历史上每年在池神庙举办庙会,盐商会请戏班酬神演戏。农历二月初一意为铲盐开工前祈望神灵保佑丰年。八月十五铲盐结束时,酬神感谢神灵赐福。此戏台为“连三戏台”的形制,全国仅存此一处。

最近去时情景

奏衍楼看神殿

奏衍楼后面古碑林立

池神庙庙藏碑刻丰富,其中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元代皇帝铁穆耳所树《新建池神庙碑》及唐代《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等珍贵文物,已移存运城市博物馆。 

海光楼,创建于明洪武年间 ,是盐池神庙的山门楼阁。毁于公元1947年,2003年在原址上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二层,重檐歇山顶。游客登楼眺望,河东盐池胜景一览无余。古称河东盐池为“鹾海”,故称“海光楼”。

海光楼正面,楼前碑刻系唐代元稹的《野狐泉柳林》诗  

池神庙中石雕欣赏

郭沫若1965年参观池神庙时赋诗一首:“唐代曾封灵庆公,盐池古海用途宏。阳光充炭成银岛,硫钠提纯化尼龙。非有神祗作主宰,乃缘人力代天工。禁城谁禁城犹在,忆苦兼堪御北风。”并挥毫题赠运城盐化局党委。现在盐池边镌刻的“盐池”二字即取自这幅墨宝。

中禁门

鼓楼


盐池池水变红并非罕见,传说涿鹿之战黄帝擒蚩尤后将其肢解,故有解州、解池之名;蚩尤被肢解后血注解池(即盐池),故池水咸而红。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池神庙东西两侧原来各有一处淡水泉,东泉叫澹泉、甘泉,在池神庙东南角,建有甘泉祠,1947年毁于战火,《大元敕赐重修盐池神庙碑》记载“惟此甘洌,取盐之际,炎暑蒸郁,蠲渴救喝,濯烦涤污,惟泉是赖,人不告病”。 此泉上世纪80年代还曾作为盐化三厂职工澡堂的水源,现已干涸填埋。

西泉叫野狐泉,历代为盐池胜迹,唐代元稹曾到此游览并留有《野狐泉柳林》一诗。泉址在环池村,民间称“哑姑泉”,来源于一个壮美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解州盐池四周唯一的甜水泉泉眼被中条山妖洞中的刺牛怪封锁,盐工们苦不堪言。盐池边有一位美丽而歌喉动人的姑娘叫甜姑,她在白胡仙翁的指点下,得知欲挖开泉眼,需盗取刺牛怪的镇山之宝——乾坤金针。她铤而走险,于四月初八夜晚,只身摸入妖洞,历经艰险取回金针。甜姑一边歌唱一边用金针挖泉,至第一百天正午,当最后一针挑起,一股浊气冲出,霎时,甜姑的歌声中断喉咙变哑,双眼失明,接着一股清泉涌出。其实这种后果,甜姑在妖洞中已得到一位善心的侍婆提醒,但她誓言:“只要能为万民造福,就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一人承担了挖泉的艰苦和牺牲。多少年过去了,泉水汩汩,哑姑的传说世代流传。

上世纪50年代末,这一民间传说被山西歌舞团改编成歌舞剧《哑姑泉》,一时名动全国,时任文化部部长田汉曾来运寻访哑姑泉并赋诗以赞:“金针挑出万人甜,故事真堪入管弦。千古中条一池雪,停车争访哑姑泉。”

哑姑泉
残存的古碑让人触摸到些许当年的兴盛的气息
哑姑泉

 盐池南畔曾有蚩尤城,现在古老的蚩尤村是九黎部落的根祖地,每年六月初六(传为蚩尤的忌日)村里举办盛大庙会,但祖神庙祭祀蚩尤的仪式上世纪60年代中断。近年有不少南方及海外(韩国)九黎后裔(黎族、苗族)前来寻根祭祖。    

随着科技进步,海盐生产成本降低,“潞盐”逐渐退出,1985年停止生产。盐池由历史上的4-6月产盐,变为春季养卤、夏季日晒蒸发、冬季冷冻生硝法生产芒硝。过去,卤水中硫酸钠和硫酸镁也会在冬季结晶成芒硝,只是没有作为产品产出,而是以固体——硝板的形式储存在盐池中。1985年开始规模开采芒硝,历史积累起来的硝板受到相应的过度开采。

比较难见的“硝淞”现象
“千古中条一池雪”的胜景
工人铲硝的劳动场面 
雪天停工期间的传送机
堆积的芒硝
硝堆
硝堆

2007年,古老的“五步产盐法”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风集团为了传承传统产盐工艺,2013年开始小范围恢复产盐。(以下4图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南风集团为满足旅游、休闲、养生的消费需求,利用盐水漂浮、黑泥养生、地热赤汤开发了“中国死海”洗浴中心。


2. 姚暹渠、魏豹城、韩信沟。

运城盐池自古就有“治水即治盐”之说。治水包括治理主水和客水,治理主水就是将咸水经过风吹日晒操练成饱和卤水,再搭配淡水晒盐;治理客水就是千方百计防止洪水侵犯盐池。

北魏正始2年(505)都水校尉元清开凿了永丰渠,用于运输河东池盐。隋炀大业年间(605-614)都水监姚暹主持修浚永丰渠,引中条山横岭北的山涧水以保证源头,拓宽渠道,导池东之水西注伍姓湖而入黄河,保护盐池,畅通盐运,灌溉农田。这一次开凿规模大,投资多,架桥32座,人民感戴姚暹之功,把永丰渠改名为“姚暹渠”。

俯瞰“姚暹渠”城区段 
姚暹渠
姚暹渠城区段风光

顺姚暹渠往东到安邑水库,省文保单位安邑古城遗址(魏豹城)为安邑水库所环绕。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直到公元前403年,才被周王正式承认为诸侯,那时魏国是魏文侯当政,因而魏文侯是魏国的开国者。相传安邑古城是魏文侯所建的魏国都城,后因韩信擒魏豹于此,又称魏豹城。

秦末战争中,魏故公子魏咎投奔陈胜,在陈胜支持下,复魏旧地20余城,受封魏王,后在战争中为秦将章邯所败而自杀。其弟魏豹随刘邦、项羽征战,项羽大分封时封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但其一直随刘邦征战直至关中。楚汉之争中,魏豹错估形势,以探亲为由率军脱离刘邦回到河东,叛汉附楚,以先祖故都安邑为都。魏豹占据河东,直接威胁刘邦进军中原的侧后翼,刘邦必欲拔之而后安。刘邦派遣使郦食其对魏豹劝说无效后,便命韩信、曹参率军讨伐。魏豹陈兵蒲坂(今蒲州),阻塞临晋,严阵以待。韩信布疑阵于临晋(河西临晋),伏兵马于夏阳(今韩城),木罂作舟,偷渡黄河,从现在的河津奔袭至安邑魏豹城下,采取开挖泄水沟(后称韩信沟)的办法,把护城河里的水全排到汤里滩,迫使魏豹献城降汉。汉高祖为笼络魏人之心,未杀魏豹,让其与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后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为辞杀了魏豹。

魏豹城护城河现为安邑水库,而韩信沟则被改造成八一水库,现环八一水库建成了禹都公园,水库上架有飞雁桥。

安邑水库即是原魏豹城护城河
安邑水库
魏豹城城墙遗迹
夯层明显
城墙上面很宽,荒草萋萋
韩信沟被改造成八一水库,水库上的飞雁桥 
八一水库边远眺安邑太平兴国寺舍利塔
八一水库(韩信沟)
环八一水库建成禹都公园

3. 河东道台衙门门楼及大堂、关王庙、河东盐务稽核分所

河东道台衙门位于府西街西街小学西,建于清道光时(1836),原建筑规模宏大,现仅存通惠楼和衙门大堂,通惠楼为道台衙门的谯楼即大门楼。

清朝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分为省、府(州、厅)、县三级,“”相当于省的派出机构,管辖府州。河东道肇创于清嘉庆丁卯年,废止于民国十年,管辖两府四州,分别是平阳、蒲州二府和霍州、隰州、绛州、解州四州,其中解州是直隶州。

通惠楼
道台衙门大堂,为市中心医院(西院)放射科所占用

运城关王庙,位于市内河东东街建国饭店西。创建于元代,明正德六年(1511年)、嘉靖五年(1526年)进行过大修。庙址坐东朝西,现存山门、献殿、正殿及新建春秋楼。山门、献殿与正殿皆为明代建筑。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修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前后八根檐柱均雕盘龙石柱。运城关王庙坐东朝西,据说因为关公家乡在西边解州常平村,让关帝时常凝望家乡故土,护佑乡民百姓。

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卷棚顶。两边保存有明代关帝签簿碑刻。100公斤重的铜香炉、250公斤重的大铜镜,均已移至博物馆保存。

关帝签簿碑刻,两侧各一块。每面碑文50行,每行50至100字不等,刻记签诗25首,四面共为100首。运城关王庙《关帝签簿》世称母本或蓝本,各地民间流传的《关帝签簿》,大都是从这里拓印传抄过去的。

关帝签簿碑刻


梁脊板题记咸丰7年大修,

献殿与正殿紧紧相连,正殿面阔、进深皆三间,后檐明间出抱厦一间,单檐歇山顶。

“乾坤正气”匾额四周雕有26个形态各异的人像。

献殿与正殿檐口几乎相接,无法想象当年如何施工。

正殿后是新建的春秋楼,楼前有《大观圣作之碑》碑亭。《大观圣作之碑》,碑文由宋徽宗赵佶所撰,由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蔡京题额“大观圣作之碑”,内容是宋徽宗为学生制定的八条“行为准则”,故称“御制学校八行八刑碑”。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9月,资政殿学士郑居中“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之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因此,全国各地多立此碑,现全国仍遗存十数通。

该碑刻原立于安邑县文庙内,上世纪八十年代移至运城关王庙。

欣赏石雕、木雕

大殿侧后方

一进运城宾馆向左前方看,有两座东西并排的西式小洋楼,这就是“河东盐务稽核分所”旧址。

1913年,袁世凯为对付南方革命势力,以盐税、海关税等担保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借款筹措战费,按约定双方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设立“稽核分所”,作为征收盐税偿还借款本息的机关。同年6月,“河东盐务稽核分所”在运城成立,1919-1921年建成西式小洋楼两座,作为稽核分所经理、协理的住宅。

 4. 赵村碑楼、泛舟禅师塔、河东书院藏书楼、舜帝陵

目前全市碑楼遗存估计在30座左右,多在村中、村边。龙居镇赵村马公德行碑楼建于光绪2年(1876),可以视为运城地面遗存碑楼的一般代表,其体量、建筑、雕工、保护等属中上等。

大渠乡寺北村泛舟禅师塔,是唐代报国寺唯一遗存。报国寺系唐代安邑人、充邠陇行营节度使曲环建造,并请泛舟禅师做住持。泛舟禅师系唐高宗李治的孙子,禅师圆寂后,曲环于长庆2年(822)为其建此灵骨宝塔,2001年6月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东书院建于明正德9年(1514),辛亥革命后名为“省立第二中学校”,抗战期间,校舍被日军占据,后被焚毁,仅存藏书楼,在盐湖区大渠乡政府后院,坐北朝南,方形二层,砖石构造墙壁四周浮雕有鱼龙变化图案。据说河东书院大门口楹联是: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先,都不算好汉;悲人类的灾,悯人类的难,人类的疾苦共相关,爱人爱物爱世界,才是好青年。

正德九年(1514)所立《河东书院藏书楼记》碑  
“山西省立第二中学校”石碑

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738)年间,后毁于元末战火。明正德(1506)重建,明嘉靖(1555)毁于地震。明万历(1603)重建,清嘉庆(1815)又毁于地震,仅存正殿;次年再重建。2006年5月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舜帝陵的“活柏抱死柏”

舜帝墓冢方形,高3米,周51米。陵前嵌有明万历进士邢其任书“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冢上槐栢交翠,郁郁葱葱。

陵北是皇城(离乐城),拱形城门,沿中轴线有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 

5.  市博物馆、市法院

新建的市博物馆
市中级法院

“遥望层城,丹楼如霞”,运城正向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发展。   

粗略的展示一下运城周边的历史文化,算是对家乡的一种宣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589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615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933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76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99评论 6 39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75评论 1 30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74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5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54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07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46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26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84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53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20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07评论 2 35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