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以史为镜,提升人文素质
欢迎走进今天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第三十二讲——英雄迟暮严嵩误(二)
由上一讲我们能知道情感联系起来的组织,看似热情如火,实际上却不稳固;利益联结的组织,关系会更牢固,可利益转换很快,不容易长久;由”理想“、”信念“联结起来的组织会更加长久。
壹
官场无朋友,朝事无是非
“海瑞的辞呈已经上了,我也并未接受你们台州知州的荐任,我是你搬来的,你现在让我走,或者是就地免职,或者让我回到北京任何一个衙门任我的七品,我就带着齐齐大柱的妻子到北京去,此处伸不了冤,我就去徐阁老,高大人张大人总会给我一个说法。”谭纶并没有直接回答王用汲,只是转向了齐大柱的妻子,先给了一个说法。
图片
谭纶给柱嫂的说法,也很直接:齐大柱是被皇上抓的,并非他们不拦,而是他们拦不住。可王用汲并不满意这个说法:“挡不住,难道就不能上个奏疏向皇上辨陈吗?”
谭纶欲向王用汲解释,但是官场中事,不足与外人道,先把柱嫂支了出去。齐大柱的事情,柱嫂却没有知情权,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
齐大柱本就是被朝堂的派系斗争弄到如此田地,可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家人,对这些派系斗争至死都不清楚的。这也是明朝政治可厌的地方,每个人都受影响,可这个影响都是被动的,普通人连知情权都没有。
谭纶的话总结起来就两层意思:皇上直接抓人,也是因为严嵩直接出手,要打击清流派;清流派不能出手,但是苦主可以自己去。
图片
贰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路其实更艰辛
谭纶远在浙江,这个信息和主意是谁出的呢?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徐、高、张、裕王,在上次清流党的会议里面,没有人说齐大柱后续怎么处理。张太岳和谭纶是知己好友,又让柱嫂去找兵部,大可能性是张太岳告知谭纶出的主意。
王用汲对这个主意将信将疑。
图片
齐大柱的军功,除了胡宗宪就只有兵部知道,这事也只能是张太岳透给谭纶了。这个主意也并不是为了救齐大柱或者海刚峰,而是为了”这一刀下去,严嵩伤不着,也得捎带上严世蕃的血“。
这个主意和开始劝海瑞出山却没有考虑海瑞家人的主意很类似,重要的是实现目标,但是棋子的死活,并不是他们关心的。这也很像张太岳的手笔。
话已至此,王用汲也明白了谭纶的苦心,表示理解,准备按这个主意去办。
图片
叁
一草一木,皆为天定;一饮一啄,皆为前缘
柱嫂要上京城,但这个事情,不能和清流派沾上任何关系,不然会引起嘉靖的疑心。王用汲派人或者托熟人送她进京,都说不清楚。王用汲这才说了芸娘的事情,这段才交代了高翰文送芸娘走的时候,给的信的内容。
这封信原来是托王用汲说媒的事情。高翰文这种书生的爱情,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即使对方是秦淮名妓,也会明媒正娶,而不是无名无分的跟芸娘住在一起。谭纶却觉得不妥,王用汲解释说,芸娘有司礼监的碟文,可保两人无忧。
高翰文与芸娘,齐大柱与柱嫂,这两条人物线的设计让”倒严“的情节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
齐大柱本是本地桑农,如果不是“改稻为桑”,他也不会带头造反,胡宗宪也不一定会上疏建议诉苦,小阁老也不会定下“毁堤淹田”。“毁堤淹田”导致了何茂才污蔑齐大柱”通倭“,这才有了齐大柱参军,又被严嵩作为打击清流的手段。
而”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也间接造成了高翰文芸娘的姻缘和沈一石的死亡,《血经》流落到了芸娘手上。最后即使严嵩出手,《血经》也保下了齐大柱的命,加速了严党的倒台。一草一木,皆为天定;一饮一啄,皆为前缘。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那事情的进展会如谭纶所想那么顺利吗?
途中又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
我们又能够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期待大师兄点评历史之《大明王朝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