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知道自己怀孕那天起,就一直希望自己能生个小公主,如小棉袄一般,多么贴心多么温暖啊。整个孕期唯有在生产之时,我才首次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渴望自己不要生女儿,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宠溺的宝贝跟我一样经历这份生育之苦。幸运的是,这次老天爷真的让我如愿了。
曾听闻中国式的家庭就是缺失的父亲加上焦虑的母亲再加上失控的孩子,而我无疑属于焦虑过度那一类。
也许是太想看到爸爸妈妈了吧,儿子早产了一个月,36周不到的他生下来不足五斤,看着瘦如猴子的儿子,我早已忘记了侧切的痛。就只那么匆匆的一眼过后,孩子就被送进了保温箱,开启了他与生命的独自战斗。而我则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得心急如焚,等得心乱如麻,等得急不可耐。趁着家属开放时间我赶紧催着爸爸去看孩子,结果爸爸也只能在窗外踮脚探望,好不容易拜托护士拍下两张照片,拿到手里我却更加不能平静了。那么瘦小的手上扎着针管,明显可见的还有一块淤青,小脸上则是一种病态的黄色。我怎么还能睡得着啊,于是整夜整夜的辗转,只盼着老天爷能够听见我内心的祈愿,让孩子平安健康。
幸运之神再次眷顾,宝宝终于在一周后安然地回到了父母的怀抱,我们一起出院回到了家。
抱着儿子的那一刻我似乎拥有了全世界,那一刻的我是多么幸福,然而转念一想这么弱小的生命我该怎么养活养大呀,内心的无助感完全碾压了此刻仅有的幸福。
不出所料,早产儿的各种问题如期而至,力气不够不会吸奶,足底血首次采样不合格,黄疸严重……
也许是初次当妈,由未知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贯完全冲淡了喜悦和幸福。现在回头看看其实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当初的自己吓自己或许是每个母亲都会经历的一种焦虑吧。
儿子如今快两岁了,两年来我一直守在他的身边,读了很多的育儿书,从营养、动作发育、性格培养、语言启蒙各方面刻意去弥补,儿子早已和寻常孩子无异,虽比不得“别人家的孩子”,但我确实也发现他在语言上的优势,以及玩具一定要排放整齐的完美主义。我深知六岁前的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所以我将竭尽全力给他最多的爱,而我要送给他的第一个礼物便是晚一年上学。
第一次听说男孩要比女孩晚一年上学是从霍思燕口中得知的。那时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听了《养育男孩》才知道原来男孩相对女孩在智力发育上要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使得同龄入学的男孩在各方面都受到女孩的压制,这将不利于男孩自信心的培养,更严重的可能造成男孩对于学习的厌恶。
我自己就有个小学的男同学,和我同岁,本来我们关系一直挺不错的,可是到了初中突然他就不理我了,于是我们虽然同在一所中学却当了三年的陌生人。直到最近我才听他说起不理我的原因,原来那时的我永远是班上第一名,而他却始终是千年的老二,他不甘心却又考不过我,于是便有了那段幼稚的往事。
我的男孩,以后你可以多读一年幼儿园,你也可以晚上一年学,在养育这条路上,妈妈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