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日更第106天
01
红军在军队内实行的是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方法,使国民党军队的俘虏很满意,他们到了红军以后,虽然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生活却得到了解放。
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白军俘虏崔建功(原名:崔日发)到了红军以后,一路的战绩都是相当出色的,他最终成为了开国少将。
02
在一支连队中,支部书记要抓住士兵的心,宣扬党的好处,让尽量多的人成为党员,使大家经得起考验。
03
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
首先,客籍人从闽粤边起,沿湘、赣两省边界,直至鄂南,大概有几百万人。
客籍人的到来,让土籍人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他们大力驱逐客籍人,自身占据了平地,导致客籍人只能占领山地。
不仅如此,客籍人在土籍人的压迫下,是没有政治权利的。
但是,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甘一直受压迫的客籍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土籍人时常发生很激烈的斗争,导致双方在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
04
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党员无斗争决心,敌来躲入深山,叫做“打埋伏”;
一部分党员富有积极性,却又流于盲目的暴动。
为了提高这群人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需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发动。
小资产阶级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有余钱剩米的,他们的“发财“观念极重,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但对革命持怀疑态度;
第二种是经济上可以自给的,对革命持中立态度;
第三种是生活下降的。
这三种人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都会参与到革命中来。
所以,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看到革命胜利的曙光。
05
《井冈山的斗争》的写作背景: 1928年4月以后,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正确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以弱小的兵力,在井冈山周边粉碎了国民党一次又一次进攻。
党组织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整顿党风,《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是毛泽东1928年11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当时,中央对井冈山的问题是这样定调的:
利于中央的军事割据,是很好的军事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