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尹沽城
1.
我是那样一种人:打开朋友圈,看到一个人的言论和转发状态让我生厌,我就屏蔽他的朋友圈;感觉一个人说话不懂礼貌,我就懒得再理;平日不太熟的人一有事才会想起你,而且提出一些苛刻的请求,我只能漠然处之。但是有一类人,碍于旧日情谊、同窗之情、甚至血缘之亲,我不能屏蔽和不理,只能默默地看着,小心地应对,生怕自己身上某些自以为是的骄傲伤害了他们。
比如,有的朋友,整天忙于转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谣言或广告:
“昨天下午3点,发生惊人一幕,新!闻!都!不!敢!播!”
“妻子离婚时,才发现丈夫原来……”
“和男人睡过的女人,山西人看了不要脸红……”
“老畜生,我传死你啊!”
“赵本山奢侈私生活曝光,这次真被抓了(速转)。”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此类朋友,亦不在少数,其中之一是我阿姨。她生在农村,初中肄业去打工,二十嫁人,而后生子,半生系于黄土与子孙,偶尔得之的乐趣便是电视和广场舞。至于电视,她也愈觉无趣,过去的琼瑶剧比现在的神神鬼鬼的好看多了。至于广场舞,是因为女儿去外地上学,丈夫白天工作,她闲着无事,别人去跳,她也只能跟着去打发时间。
2.
阿姨不是孤例。
我小学在村子就读,午饭一熟,或是黑肉焖面,或是炒葫芦、烧茄子,人手一碗,盛满饭菜,端到门口的阴凉处,坐在小板凳上,吃着。远近邻居三五成群地也端着饭赶来,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闲唠家长里短,我童年听到的绝大部分鬼故事就是在这时听到的。除了叔叔伯伯们讲的鬼故事、传说故事和外面游玩时听到的趣闻轶事,我很感兴趣,其他的婆婆媳妇、张家长、李家短,我懒得听,吃完便回屋里午休去了。
午饭后,他们闲着无事,拿两副扑克牌出来,玩“拖拉机”,人多就摆上两摊,瓜子豆子满碗盛上,呼来喝去,高声吼叫,热闹一片。如此,直到傍晚,各归其家,做晚饭。饭后,看看儿媳苦斗婆婆的家庭伦理剧,也就睡了。
再无其他。
这就是他们所能触及到的生活的边界,也许再过十年,还是这样。哪怕是偶尔出门远行,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终究还是会回到黄土,回到走家串门闲唠家常的样子。正因为这辈子见不到更辽阔的天地,所以他们往往会把全部的心思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出息,去大城市,去尽力体面,从此摆脱农民的命运。
3.
至于城市的白领,我也体验过三天这样的生活。大四时,我四处投求职简历,只有一家新媒体公司“她生活”有回应,老板面试我,然后让我尽快上班。
我的工作日常就是,早起乘地铁上班,只要站在排队者的前列,用不着挤,自会被后面的凶猛大汉给硬推塞进车里,换乘两站,在苹果社区下车,走十分钟,吃一个煎饼果子,进入公司。公司里有一位非员工阿姨,负责简单的卫生清洁和饭菜管理,早起她会给我们每人做一碗豆浆,午饭则两荤两素营养健康,晚饭没有。剩下皆是工作时间,上午拼命查各类资料,找公众号文章的选题,午后开始写稿子,晚上配图排版预览发布。
第二天如是,第三天亦如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日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回到宿舍已是晚上十一点,买一袋辣条,一桶碗面,食完睡觉。
与我同屋合住的好友海峰,亦如是。七点半起床洗漱,八点出发,坐公交,半小时后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看合同,沟通各部门及上下级,整理文档,随时可能到来的合作事宜和老板交待的工作。本来六点下班,往往会有一些细碎的事情把他拖到八九点,才能下班。回家,吃完饭,洗完澡,跑个步,看看新闻聊聊天,一天就是这样。一个月还是这样,一年,两年呢?
在事情的开始,新鲜感、挑战欲会占据我们的初心,自觉未来可期,生活有盼,自己要做的都将是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终将会给自己带来饱满的存在感,证明自身的价值。可是,一旦事情进入了无限循环的困境,我们就很容易被其中被那日复一日的琐事消磨心智,生出无趣之感,继而是无聊,乏味,直到最后想退而求新,他方求职。
4.
我开始很想找我那位阿姨聊聊,告诉她:你转发的好多东西其实都是谣言,极其无趣的厕所读物以及惹人厌的积赞广告。告诉海峰,赶紧辞职,去体验另一种人生。至于我自己,我之所以做了三天就有勇气离开,是因为大侠当时已许我承诺,让我追随他写剧本,所以我才能摆出那般决然的态度。
我所经历的教育,读过的书,见识的人,做过的事,无时不刻不在塑造着我的思想,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但是,阿姨和村里的叔伯们,他们识字,但读书不多,不知笛卡尔,也不知约翰·密尔,没读过世界史,也看不懂毕加索和梵高,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他们从出生起,就注定要被框定在黄土上,偶有背离,也不过是去城里务工,做农民工,养家糊口。我凭什么要求他们转发关于当今最火热的电影的讨论;凭什么要求他们关注福楼拜和福克纳;凭什么让他们读罗素的哲学史,看李安的电影,何况各安天命,没有被驱进那样的人生驱壳,就没有资格伸手指摘。
但是,在既定的生活方式上,只要还有自由意志在,其实他们是有可能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一些,更充实一点,于家人于子女而言,不再那么局限。
我那位阿姨,虽说生活平庸,但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驱使。学学插花,装饰家居环境,显得清新自然;读两本还算浅显易懂的书,然后渐进加深,稍稍涉猎一些史哲,在与子女沟通交流时,也不会显得那么局促;学会上网,网上有大段大段的课程,关于刺绣,关于心理学,关于人际沟通与管理,总有需要学习的东西可以找到相应的教程。钻营每一个小的细节,从下一个动作开始,从下一小时开始,试着让自己半生的经验池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松动僵硬的生活土壤,哪怕无法花团锦簇,但最起码可有几株青色葱葱。
至于我们都市生活中的白领们,工作累,是的;压力大,是的;不够自由,是的。下班后呢?吃几口,喝几杯,洗个澡,玩玩手机,这样的日子不也无趣?睡前的四个小时,读本书可否?学一门专业技能,如 PS,如Final cut,如丙烯画,可否?迫于生计,我们不能轻易辞职,但是总有一些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你去一点点地瓦解僵硬的生活框架,撕开一个小口,然后不断放大,放大,直到最后,脱胎换骨。
谁都没有权利指摘他人的人生,但,总有一些方式和可能,让你的人生在原先的死水中,掀起一池波澜。
THE END.
简书签约作者:尹沽城
新书《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全网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