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在说什么之五 | 轰轰烈烈的晋阳之战
上一篇讲到了赵襄子逃到了晋阳,在百姓的支持下,没有被智伯瑶抓住。接下来,故事将会继续发展,且看赵襄子能否逃出生天。
一、絺疵的警觉
智伯瑶看到晋阳百姓誓死不投降,很惊讶。于是跟着韩康子、魏恒子对水势进行巡视。这里有个细节,即魏恒子站在智伯瑶的右边,即持着兵器保护智伯瑶。韩康子为左,即为智伯瑶驾车。智伯瑶则居中,表明身份的尊贵。自古以来,古人皆以为左为生,右为杀。在站位的时候,则是尊者居做,御者居中,有力者居右,说明这两家,已经承认智伯瑶的地位,也说明智氏一族的地位之高,势力之大。
上一篇讲过,智伯瑶之所以要求其他三家进献土地,并不是为了晋出公,而是为了智氏一族。如果智氏一族能够统一强大起来,就可以与越国进行对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智氏灭掉了赵氏,下一步,就是吞并韩氏一族,再接着就是吞并魏氏一族。那么智氏一族一家将会独占整个晋国。如果晋国整个强大起来了,那么后来的秦国一统天下,会成为可能吗?或者说,会有这么容易吗?
在上一篇也讲到了,不管是魏恒子,还是韩康子,都不愿意进献土地。但苦于智氏的势力之大,都想着要等到智氏与其他家族发生冲突后,再从中进行突围,所以才会听从智伯瑶的话,各自进献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各方都想着要等到其他势力发生冲突,然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各方都是心怀鬼胎,都在等着机会。但如果赵襄子也抱着这样的想法,也交出土地,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智氏一族势力大增,那么吞并其他三家,就完全不是问题了。还好,赵襄子没有同意。
这个时候,絺疵(chī cī),即智伯瑶的谋士,非常警觉地对智伯瑶说,主公,韩氏、魏氏必定会反叛。因为从常理来说,今天晋阳城已经快要被水淹没,人们只能够杀马来吃。但是他们两人根本没有喜悦的表情,反而面露担忧,这难道不是担心自己家族的前途吗?有了这样的担忧,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必定会谋反。
智伯瑶在这里做了一个很奇怪的举动,他没有与絺疵谋划如何防止两家反叛,反而是去找了魏恒子,韩康子两人,质问他们是否要进行谋反。两人都赶紧辩解说,这是污蔑呀,您可千万不能听絺疵的话,他是要让您放松对赵氏的进攻。明明胜利就在眼前,马上就可以瓜分赵氏的土地了,我们怎么可能会做出反叛这么危险的事情呢?
智伯瑶似乎相信了他们两家的辩解,于是也没有进行防备。反而倒是疑心起了絺疵,认为他是从中作梗,干扰自己进攻晋阳城。
絺疵从暗中看到韩氏、魏氏两人行事匆匆地离开,知道他们的想法被自己知道了,也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即这两家必定倒戈。但同时,絺疵也知道到自己被智伯瑶怀疑了。于是借出使齐国之名,逃离到齐国。
可以看到,絺疵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看穿了魏氏、韩氏的计谋,且苦言相劝智伯瑶。智伯瑶刚愎自用,骄傲自满,非但没有听从絺疵的话,反而怀疑起他来。絺疵的心里,一定是相当复杂的。
鬼谷子在《抵巇篇》说过,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在《内楗篇》也说过,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智伯瑶与絺疵的关系,便是处于有近而不可见,不察其辞。虽然絺疵在智伯瑶身边,是智伯瑶的谋士,但是智伯瑶却不信任他,不愿意相信他的进谏,最后还开始怀疑他。这对于絺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的出逃,是一个非常明智且正确的选择。
二、赵氏的最后抗击
接着,来看下赵国这边的情况。晋阳城内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只能够杀马来填饱肚子。而马是打仗的工具,杀了马,则说明已经没有多少兵力能够去对抗三家的围攻了。所以絺疵在此前才说,赵氏的投降,是很快的事情了。
赵襄子只能够偷偷地让自己的使者张孟谈潜出晋阳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恒子。张孟谈的劝言也非常有意思,他从两国的角度,分析了这场战争如果智氏取胜了,那么接下来就将会是赵氏一族,然后是魏氏一族。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
张孟谈这一番话,切中了两家的心意。正所谓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张孟谈成功地撬动了两家的心思,从而让两家相信智伯瑶吞并赵氏之后,就会来吞并他们两家。这就是捭阖家的魅力所在,通过游说,改变他人的心意,从而扭转局势。接着,张孟谈和两家便商定计划,准备反叛的计划。
赵襄子在夜晚的时候,派人去杀死了守护堤坝的官员,然后引水倒灌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变得慌乱起来。正在这个时候,韩氏、魏氏两家率领军队从两旁进攻智伯瑶的军队,赵氏则从正面进攻,把智氏的军队一举打败了,杀了智伯瑶,同时也将所有智氏的200多个族人都杀了。
至此,轰轰烈烈的晋阳之战,终于告一段落了。智氏一族的结局,也正如智果在一开始所说的,如果智宣子立了智伯瑶,那么智氏一族将会被灭亡。果如其言,智伯瑶因为他的刚愎自用,他的残忍以及不仁,一步一步将智氏整个家族带入了灭亡的深渊。
而接下来,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的局面也即将开展了。
三、智伯瑶的刚愎自用
在之前的篇章中,讲过了智伯瑶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特别是在戏弄韩康子,侮辱韩康子的家相段规的时候,智国就曾劝过智伯瑶,要防备韩氏。但是智伯瑶则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智伯瑶有富强智氏一族的决心,也有这样的野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还是犯了许多的错误。首先,是不听从家相的谏言,刚愎自用。
《三略》中说道,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用在智伯瑶身上,是非常生动的。因为其骄傲自满,导致了智果、絺疵等谋士离去。没有了谋士的谏言,而智伯瑶本身又不善识人,不善谋划,那么失败也是在所避免的。
《素书》中说道,阴计外泄者败。
凡事计谋,都要保密,而不能外泄。上面说过了,智伯瑶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就是在听到絺疵的进谏后,居然回过头去质问韩氏、魏氏。而并非在暗中对两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这就像是去问小偷说,你有没有偷东西一样。小偷肯定说自己没有偷。
四、手中的历史感
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就像是用书本,去反转时间的指针。当看到晋阳之战的时候,看着水淹晋阳,看着智氏灭族,这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幅幅杀戮的画面,在眼前展开。可以说,历史是冷冰冰的。但同时,当看到他人的所作所为,从而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一切,又可以说,历史是暖洋洋的。推古验今,历史的意义,正是在于借鉴。正如“资治通鉴”四个字的含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