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添香美少妇读书群8月份推荐阅读书目之一,突然发现这个群的名字好长呀,书信文体,所以读的时候可以随意的选择从哪里开始。作者以30封信的形式,内容大致分为八个部分,爱与友谊、暴力与恐惧、信仰与知识、权力与秩序……写给未来17岁的外孙女莉莉或者读者莉莉们。此类的书读起来已比较吃力,更别提要写一遍逻辑清晰的读后感了,所以仅仅挑出几封信中感触比较深的段落文字,附加一些自己的看法。
摘自第3封信《为什么家人总难相》”在西方的家庭体系中,父母不能要求子女给予无条件的爱和服从,孩子也不能要求父母给予无穷尽的爱和赡养。爱,源于自我牺牲和宽容,源于我们不怀抱过高期望,源于我们不在子女身上修复自己的失败和不足。至于子女一方呢,爱有赖于他们理解年事渐高是怎么回事,理解年迈带来的孤独感。
中国式家庭关系呢,父母为了孩子做出天大的牺牲,而孩子呢要以无条件的顺从作为回报。学业、工作、娶妻、生子……事无巨细的安排着孩子的一生,表面其乐融融,实则界限不清,关系紧张。还好,因为经济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把鱼眼留给自己鱼肉留给孩子的父母变少,赞成一同分享美好事物的父母多了起来。
摘自第4封信《爱情是是什么》:今日广大妇女要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要保持独身,而是为什么要结婚和生孩子。虽然我们大都梦想得到一位爱我们胜过世上一切的灵魂佳偶,但是假若并没有一个绝对特殊的人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不打算退而求其次。
身边的同事、朋友、亲人中间,到婚嫁年龄不结婚的女生渐渐多了起来,结了婚不愿意凑合一生,选择离婚的也不在少数。女人从只能在家生孩子、带孩子,伺候老公、公婆到走出家门工作甚至好多女人工作能力不逊于男人,经济独立 , 生存的恐惧感降低,找一个男人依靠变得就不是至关重要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女人认为结婚和多产多育不是“理所当然”,而是,自愿的选择和清醒的利害权衡。
摘自第5封信《谁是我们的朋友》:世上的人熙熙攘攘何止万千,为什么唯独和这个人共度时光?因为我们喜欢有他们相伴,他们“挺有意思”,他们逗趣,和善,能支持我们。
身边有几个交流不错的伙伴,就是那种聚在一起有好多话要说,朋友圈相互评论,但又不会刻意见面的模式,不知道是否称得上“朋友”。目睹身边的闺蜜们一起逛街、喝下午茶、聊聊八卦,我似乎更倾向于独处,而且还乐在其中。在不用陪大壮的时间里,一个人听着喜欢的节目跑步,一个听着音乐做家务,一个人在干净的房间抠着脚丫子看书,一个人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个人吃火锅……自由的惬意。
最喜欢大壮的一套绘本《嘟嘟和巴豆》,嘟嘟喜欢旅行,全世界行走。巴豆呢,喜欢在他们的家和小朋友一起玩。嘟嘟告诉巴豆登山的刺激,巴豆说,跳泥坑也很快乐。巴豆布置了房间,做好了美食等嘟嘟回家,深夜,俩人一个房间,俩张小床,在温暖的灯光下聊聊天,这是我认为友谊最好的样子。
摘自第14封信《教育可以毁掉知识吗?》:每出现一个真正的创造性思想家,必然出现几十个才禀次之的批评家。摧毁别人的思想而自肥,比依靠大量生产自家见解为生,毕竟容易一些。“井蛙”综合征四处蔓延,那就是说,人类像青蛙一样,总想把那些试图逃出井底的家伙拉下来―大家倒霉,强似少数逃脱。
对一部小说的评论远比写一部小小说容易,对一部电影的评价远比拍一部电影简单,对于教育的一次改革的讨论远比提出改革方法随意……所以我们都在说,而做的人廖廖。
关于这个“井蛙症”第一次听说,非常赞同。有些人认为,他人的成功使人降格,他人的失败使人升格,所以拉在一起都不要有所变化,才能合群。
书中还有一些经典的句子如“平等之所以变成这么困难的事情,无非因为我们只想和上级平等”、“真相是战争的第一个伤亡者,个人的自由和权力则是第二个。”、“老年,是未入老镜者决不能理解的一个境遇”、怀抱恶意说出的实话,坏过你能编出的任何谎言”………
当我们看到恐怖主义盛行时,当我们发生遭人诟病的早恋时,我们只会白白地感到困惑或者压抑,但这本书可以助你解惑, 缓解压抑,告诉你更多的世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