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多年前偏僻处的农村,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贫穷。随处可见破屋烂瓦、断壁残垣和废铁烂泥;二是安静。没通电,更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等热闹的电子产品,到了晚上,几盏煤油灯根本支撑不起喧闹的气氛。
那时候农村的人,最大的特点也有两个:一是贫穷。缺吃少穿,面黄肌瘦,“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过日子的常态;二是勤劳。能活着没饿死,必须得能干肯干,上得了山,下得了田,从早到晚,一刻不闲。
日子过得但凡稍微舒适些的,绝对是聪明、会干的。目不识丁的爷们,只是听别人拉几遍二胡,没跟人学,上手摸索几天,就能拉出个动听小曲;家里大小农具坏了,只是看看形状大小,不用人教,斧子锯子、刀子锉子一顿削砍打磨,啥都能修好。
那时候的人,书念得极少,文盲一抓大把,可一点也不笨,做啥像啥,学啥精啥。简单的生存技能,全靠自己眼观耳听模仿着捣鼓,越捣鼓越聪明,越捣鼓越灵巧,越捣鼓日子越好过。复杂的生存技能,基本都是靠拜师学得的,如木匠、铁匠,都是师傅教徒弟,一代背书一代,老手艺才得以赓续。
山里头,就有这么个贫穷的村子。村子里头,就有这么个精干的老猎人。
老猎人,大概四五十岁年纪,个子不高,面黄肌瘦,抽烟,喝酒,打猎。一天学没上,放牛在教室外听了几天课,也会写自己名字,斗大的字倒也认识几百个。会拉二胡,就是那种自己捣鼓几天就会的那种;会唱黄梅戏,就是那种听别人唱几段就会的那种。
老猎人姓曹,排行老六,年老的叫他六子,年小的叫他六哥或是老六,同龄的叫他曹老六。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从哪里搞了根老土枪,也没人教,可是枪法却很准,站着打一百来米远拳头粗细的树,鲜有脱靶的时候。
2
老曹实在是个人才,一学就会,已经很了不得了,无师自通,真真是叫人佩服。
除了打土枪,是无师自通的。打字谜,也是他无师自通的神技能。
老六跟不相熟的人聊天,最有意思,经常让陌生人变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怪噻,打猎去啊?看着面熟跌很,你是哪个村的?姓什么啊?”邻村的人碰见老曹想招呼几句。
“我啊?”哼唧一声,然后回道:“我是‘一个字九个口’村的,我姓‘一日只唱一个曲’”。
问话的人直接懵了,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老曹见他不说话,只是咧嘴嘿嘿笑。
两人各走各的路,背影快消失的时候,老曹又突然回头喊了句:“还在猜啊?”嘿嘿一笑后,便进山打猎去了。
老曹打猎,可谓精通。土枪背着走,次次不空手。用一根细铁丝,简单套弄几下,下兔子一下一个准。用一根细绳子,随便摆设几下,抓野鸡一抓一个着。用一个铁夹子,顺手扒拉几下,捕山羊一捕一个稳。
当个猎人,也不容易。一要枪法准,每个子弹干掉一个目标,响一枪,成百上千的钢珠“枪子”,都是花钱买才有得用。二要眼力好,看得远,看得清,还得看得懂,单这各种动物走的“毛路”就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三要体力佳,上山下山,追击猎物,没点力气还真吃不了这碗饭。
傍晚时分,出山进村的路上,远远地飘来一段黄梅戏:
山上的兔儿成双对,
蓝天白云带笑颜。
一枪打死兔一只,
我与媳妇红烧吃。
从今不再受那饥饿苦,
夫妻顿顿肉不断。
你卖力来我擦汗,
我打猎来你缝线。
穷乡虽破能解饥渴,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并蒂花,
两人同心走天涯。
老曹一边哼唱,一边乐呵,不知不觉回到了家中。
老曹的房子,座落在出山左边一处平顶山包上面,也是村尾最后一户人家。房子基本都是老曹自己盖的。砖块、瓦片,都是自己摔自己烧的;内屋的墙面,是自己化的石灰自己抹的平;床、衣柜、桌子、椅子,都是自己砍的木料自己打的家具。基本上,除了地基是亲戚朋友们帮忙挖的,其他的都是自己做出来的。
老曹年轻的时候,娶媳妇的基本条件,就是得有自己的两间砖房,卧室一间,堂屋一间,倘若再有个次卧一间,那就再好不过,真要是没有的,大人小孩挤在一间卧室,也能凑合,至于其他的,都好商量。
老曹年轻时候,长得还算英俊,手巧腿勤,脑子又活泛,条件算是挺好的了,娶的媳妇就是本村数一数二漂亮的姑娘。他媳妇姓刘,本家也很穷,但姑娘会烧会洗,能缝能补,挑得起担子,握得住铲子。
老曹夫妻俩人勤劳肯干,都算是心灵手巧的那种人,日子过得是一天好似一天。
3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老曹也有缺点,就是脾气太硬,不仅是直,还臭。
农村的媳妇嫂子们,最大的共性特点,就是都喜欢聊天,一闲就能见,一见就能聊,一聊就没完。
这天,老曹夫妻俩计划走个亲戚,喝个喜酒。老曹提着个自制的小布袋,里面装了一包红糖、一袋蜜枣、二十几个点了红的熟鸡蛋。
路过小舅子家,刚好被弟媳妇看到了,随口问了句:“姐、姐夫,你们这是去哪哈啊?”
“这不是那个——你姐夫——他姐家的小儿媳妇生了嘛,我们过去看看去”。一口气说完,诧异的事是尽然能听懂。
两个女人,你一言,我一语,先是纠结着要不要也去随个礼,然后就东一头,西一头,闲扯着有的没的事。
老曹就站在路边,手里提着小布袋,等了会,不耐烦了,就点了根烟,烟抽完了,两个女人还在那聊天。
只见,一个欲走,一个挽留,拉拉扯扯间又不知道聊了多久。
老曹喊了两遍,丝毫没见转身告别的意思,反而点头拍手笑语连连。老曹又叫了一回,半天还没反应,气得挥舞着小布袋在空中转了一圈,便撒手扔了出去,口里骂道:不去,去你马b。转身就往家回去了。
在附近玩耍的几个小孩,看见地上有个布袋子,都跑过去看,只见地上红糖、蜜枣、鸡蛋散落一地,捡起蜜枣就吃,蜜枣最甜,小孩子都喜欢吃。
后来,也不确定老曹夫妻俩,那天有没有走成亲戚。不过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们,都学会了一项运动——扔书包。放学路上,他们一边扔着书包,一边口里还在念叨:不去,去你马b。
4
老曹最喜欢做,最擅长的事情,是上山打猎。
老曹经常说:人走的路叫马路,动物走的路叫毛路。马路有宽有窄,有新有旧,毛路也是一样。
老曹在山里溜达一圈,就知道哪是兔子走的路,哪是松鼠经常爬的树,哪是野猪出没的地域。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老曹说“条条毛路通溪河”,仔细想想,也是很有哲理的。各种动物,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是活物就需要喝水,靠近溪水的地方就是最热闹的地方,在溪水边上各种动物经常走的毛路,可谓五花八门、交错纵横,跟通往罗马的道路如出一辙。
在兔子必经的毛路上放个铁丝套子,在鸟雀必经的毛路上设个机械陷阱,三两天内保准有收获。野鸡,野鸭,山羊,用土枪一打一个准。最难抓的,就是野猪,野猪的嗅觉异常灵敏,猎人在上风头埋伏,野猪在一百米外闻到人味,拔腿就跑;野猪的皮肉也异常耐造,打断了一条腿,它还能拼命跑几公里远。
老曹吹牛、讲故事也是绘声绘色的。某年某月某天,年关前,老曹约了附近邻村的猎户,一共6个猎人、6管土枪、3条猛犬,合伙打野猪,1人1枪1犬守在山谷底出口附近,2人2枪1犬守在缓坡一侧背坡面,2人2枪埋伏在陡坡一侧背坡面,1人1枪1犬在山谷另一侧两百米远的位置藏着,蹲守了大半天,才看到一头獠牙硕大的野猪带着一家老小,朝着山谷里面走来,准备在谷里小坝补充水份。
到了谷口,尖长獠牙突然站住不动,抬头左右反复、仔细观察了半天,原地盘旋又嗅闻了半天,才谨慎地领着家小往小坝走去。收口的人,眼见野猪朝里走了有十几二十米,就蹑手蹑脚地抚着身边的犬,慢慢向谷口靠了过去,小心翼翼地走了一百来米。一阵西北风吹过来,尖长獠牙像是被直流电击中了一般,嗷嗷乱叫了一通,水也不喝,扭头就跑,家小跟在它身后也是一顿猛跑,收口的人味被风吹过来,野猪嗅到危险了已经。
收口的人犬,眼见野猪要逃,猎人拍了下身旁的猎犬,用手向野猪的方向指示了下,说道:“黑子,上!”,黑子一边狂吠,一边超野猪冲了过去,猎人双手端着土枪,直起身子也跟着冲了过来。尖长獠牙一看,扭头往谷底处跑,没跑几十米,又被守口的猎人和猎犬追着跑。带头的獠牙,一个急刹车停住,没有片刻停留,就朝着山谷缓坡一侧冲了过去,早早埋伏的猎人猎犬,选好了合适的角度,朝着野猪一顿放枪,只见獠牙横冲直撞,身前的树丛纷纷伏低,稍粗些的树,獠牙用嘴一咬,用力一甩头,就被撅折了,动作娴熟连贯,一气呵成,根本不耽误逃跑速度。
到处是人,到处枪响,到处犬吠,野猪队形早被冲散了。老曹看准时机,连续开了两枪,一头小野猪被放倒在地,两条猎犬看到野猪倒地,就冲了过去撕咬,还有一条最大最猛的猎犬径直朝着獠牙冲过去。
老曹也追着獠牙边跑边放枪,那两条撕咬倒地野猪的猎犬主人,赶紧跑到犬边上,吼着让它们接着去追獠牙。
獠牙实在太凶猛,一阵猛冲猛拱,虽然身中数枪,还是逃走了。一头一百来斤的野猪,前腿和屁股上中了三枪,跑了两里远,血淌干了,劲使完了,终于体力不支,歪倒在树丛边上,猎犬顺着血迹追踪过来,还在乱拱乱叫、垂死挣扎。
老曹讲起这段故事,回回都是唾沫横飞、激情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