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这两天没有日更,而且我恐怕接下来两个月也做不到日更。
一来儿子们放暑假了,个人独处时间有限。
二来输出需要良好的输入为前提,不看书实在不能负责任的日更。当自己在更文时自感做作矫情,文章不能说服和打动自己的时候,就是需要输入的时候了。
而我的输入方式是看纸质书,且不说看电子书影响视力,纸质书能成书售卖必然就有可读性。好歹经受了各种仪式感和层层过滤,也算是某种慎重后的呈现了。
今天去书店无意间发现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一位已故的医生作者写的,立马毫不犹豫的带回了家。一来,我这两年对医学类著作比较感兴趣,这类作者,在佩服他们精湛的医术之余,更拜倒于他们出色的文采,行云流水的文字间总能引发你对生命的无限沉思,二来,这本书是这位医生在生命尾声时的作品,出于敬重,我更应该好好的拜读。
市场上其实这类书籍不太多,因为大部分医术高明的人未必有好的文采,而文采好的作家里头又实在出不了几个医术高明的人,我看过的类似作品有《生命的脸》《死亡的脸》《肠子的小心思》等,不过遗憾的是全部是国外的作者。
我诧异这个现象,不过细思也释然,毕竟中国的医生要么忙着救死扶伤,要么忙着收受红包,哪有细腻去感怀生命奋笔疾书?而中国的大部分作者要么无病呻吟,要么心思用在各种营销获利上,且不说懂医术的占几成,真正在医学界或者文坛有影响力的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同为两个领域的佼佼者。因此这类书籍出一本,我立马视若珍宝,无奈发现全是外国作家,我实在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相反,我更希望国内能出现更多这样的书籍这样的作者。
我是个比较较真的人,喜欢思考生命意义之类的问题,也正因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所以开始关注中医,西医类书籍,为了更加了解身体本身,因为先有形,才有神,形是神的表象,也是根本。越了解生命科学,就离身体本身更近一步。
了解自己的身体,心灵,才能更好的把控好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古今哲学家欲了解万物的根本,先要知道“我是谁”!
近些年,国外作者很多作品都是比较有实干精神的,比如生命科学类,直接从医学着手,以医生的视野,作家的文笔,讲解身体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或在病例中分析疾病,思考生命的意义。比如生态环境类和养生类,直接花大量心血实地调查,并且统计整理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像提倡素食的题材就是根据大量调查分析得来的。
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真实。用结论说话,用科学写实,并且出自文采不凡的作家之笔,让你读来毫无枯燥之意。
而反观国内书籍市场,一大摞的养生题材,教你怎么吃,吃什么。一大摞的心灵鸡汤,教你如何不慌张,一大摞的励志文,教你怎么逆袭。一大摞的实战经验,一步步教你怎么做…
等等,教?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真正能教到心里去的东西,还是自发去领悟。一本养生书籍不可能适用任何身体,一部鸡汤也不可能适用每种个性。真正的捷径反而是更加了解自己,从身体到心灵,从形到神。
生命科学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从身体根本了解自己的一个好时机。愿你抓住机会,因为未来淘汰的将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