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个小成扇,居然用了一天。挑战写小字,体验“纳须弥于芥子,容千里于咫尺”的感觉。写着写着,发现这些年我的小楷越写越大,如今几乎写不了蝇头小楷了。握笔的手有些抖,写出来的笔画不够沉实。盖因这两三年来,没在写字上下过功夫,功力明显减退了。任何技艺,疏于练习,都会走下坡路,那简直是一定的。
2011至2016,这六年间,是我在书法上特别用功的几年,每天下班后写两三个小时,暑假寒假更是分分钟都不想浪费,一个假期至少要写一个长卷。所以,那几年,只要有展览,就积极投稿,市里的,省里的,国家级的,入了省展,也上了国展。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间,是我创作的一个高峰。尝试用不同的材质去书写,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
2017年以来,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上了,对书法的练习也就少了,尤其是最近两年,平时没时间,暑假寒假也闲不着,腾不出时间写字,更遑论参加展览了。
这个暑假各种任务叠加,且都要限期完成。可这两天为何又心血来潮写起字来了呢?一是被逼无奈,有人天天在耳边念紧箍咒,再愚笨我也能听出来——再不练字就要遭某人嫌弃了。因小失大,犯不着。二是这两天微雨,雨天最适宜写字。这是我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 我曾在《雨天写字》一文中记录自己的感受:
“晴天,天干物燥,写不了几个字,墨就变稠了,得不时往里续水。写几个字,加几滴水,再写几个字,再加几滴水。一滴一滴的加,很是麻烦,关键是破坏你书写的心境。再看写出的字,浓浓淡淡,深深浅浅。要说写小楷最经济实惠,用墨省,用纸也省,但这时宣纸也似乎有了脾气,不怎么听你的召唤。甚至对相濡以沫的笔也有了情绪。于是,就盼望下雨。
雨终于下起来了。喜欢夜里听雨。雨打在窗棂上,心也变得活泛了。勾起深深浅浅的记忆。最享受的还是在微雨的清晨,握一支竹管到砚田漫步。先踱步到书房,在层层叠叠的宣纸堆里挑出合意的纸,不用洒金,不用粉笺,就用躺在最底层的皮纸。这种纸纸质柔韧,纤维细长,洁白如玉。从整刀的纸里抽出一张,瞬间,纸就变绵软了,柔弱无骨。墨呢,红星的质感更柔顺一点,普通一得阁浆的感觉多一点,还是用云头艳吧。(顶层之烟,最轻最细,含紫玉之光,乌黑而有神韵,有如彩云般之艳逸,云头艳由此而得名。)用熟稔亲切的极品写卷小楷笔。这款笔已陪伴我十多年了,起初在本市艺苑画廊购买过几支,后来再买,断货了。二00五年在上海朵云轩又见到了这种笔,遂买了几支。这种笔好用但不耐用,在洒金或粉笺上写,差不多一个长卷写完,一支笔就报废了。前年有朋友到上海出差,又捎回二十支。如今在我的笔筒里,我用过的写卷笔有六七十支了吧?他们,让我心静。他们,给我从容。他们,让我明白:人生的好多事,急不得。慢慢来,总有水到渠成的那天。真的,一看到书房里这些宝贝,我的心就有了着落,人,也有了底气。
雨不知何时停了,窗外鸟儿啁啾。手握竹管,在绵密的宣纸上书写先哲圣贤的文字,你会觉得他们离你并不遥远,就那么微笑地注视着你。而你那抑扬顿挫的悦动的笔锋仿佛在和他们会话。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至于第三个原因嘛——你猜。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