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思考人生---感业寺涅槃
小武呼出一口气,道:“原来就是后来号称‘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啊!”
武则天点了点头,道:“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他家乃是扬州天长人,也是文学世家。隋末乱世之时,上官仪出家为‘三论宗’的僧人,进入我朝方才还俗、科举,考中进士为官,其文笔也是相当令人欣赏的。”
“不过上官仪乃是我的政敌。那时我还是皇后,他居然主动替高宗皇帝起草废我的诏书,真是死有余辜!后来许敬宗告发他勾结废太子李忠谋反,于是正好一网打尽,同时抄其家眷为奴。”
小武点头道:“想必上官婉儿自小受到家庭熏陶,家学渊源,文采便也不错。不过亏你有这样的爱才之心,居然连仇人的后代也敢重用!”
武则天冷笑道:“什么家学渊源?你想错了。上官婉儿被没官为奴的时候,还在襁褓之中。以后谁来教她文学?虽然她娘也识得几个字,但是她的文学水平,我看跟徐惠差不多、也是出于天授。”
小武惊道:“这么说上官婉儿也是个天才?”
武则天点了点头道:“没错。当然,我从不禁止宫里的女人读书,反正宫中日子无聊,女眷们想读什么诗文子集,就到皇家书库里去随便看好了。而且我也存着一种念想:若是有什么女人能够博识强记、活学活用,在读书中成长起来,便也可委任她们为官,免得朝堂之上都被男人垄断。”
“日后看起来,只要给女人一般读书的机会,果然也有人能擢拔为朝堂有用之才。比如这上官婉儿,竟能无师自通、通过看书而自学成才!第一次见她之时,宫人们正在剪纸花,便以此出了一题;她居然毫不思索,立刻就能做出应制之诗,而且品质相当不错,至今我依然记得。”
说罢,武则天朗声吟道:“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上官婉儿
密叶因裁吐,
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
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
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
相乱欲何如。”
小武细细品味,这才相信过来,连道:“一朵纸剪的花,居然能有如此联想?果然是文学奇才!难怪说你从她身上看到了徐慧的影子。”
武则天笑道:“我在宫中为人坦荡。上官婉儿虽然是仇人之女,但念她当时还未出生,我倒也不想计较。再者,皇上也喜欢她,点名要她来做才人,我也并不阻拦。在修养方面,我倒是跟长孙无垢学的---心胸要足够宽大。”
小武有点奇怪,道:“哪个皇上?要上官婉儿做才人?”
武则天微露讶意,道:“还有哪个皇上?高宗李治呀?”
小武大惊失色,道:“什么!上官婉儿曾经嫁给李治为才人?她不是嫁给了你们的儿子中宗李显么?怎么是跟你一样嫁给了李治?难道是我搞错了?”
武则天奇怪道:“当然是李治!上官婉儿曾是高宗皇帝的才人,在李治死后才改嫁给了中宗李显。这也是我同意的。”
小武脑子昏晕了好一会儿,结结巴巴地道:“你是说上官婉儿先嫁给了高宗李治做才人,后来又嫁给了中宗李显当了昭容?这岂不是经历跟你差不多?简直就是隔代复制啊!怎么历来史书上从来不提上官婉儿曾经先后嫁给过高宗和中宗父子二人?!这一段又被谁给抹去了。”
武则天冷笑道:“我怎知后世的史书是怎么写的,又是谁去改过它?”
小武摇晃了半天,终于定下神来道:“估计是唐玄宗李隆基,一定是他授意篡改历史的,没有旁人!因为正是他下旨杀的上官婉儿,而且还说罪名是秽乱宫廷……原来我还以为是指上官婉儿跟武三思有一腿,没想到李治还正大光明地在前面!”
武则天撇嘴冷笑道:“李隆基这小子?嘿嘿,这些假道学!我都不在乎上官婉儿抢我男人,朝中却有很多其它人在乎。”
小武连忙赔笑道:“您胸怀如此宽广,别人怎能跟你相比?”
武则天正色道:“不管怎么说,上官婉儿也是女人。她熟读古书,自然知道女人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能做些什么。我让她担任皇家秘书,正是让她大展宏图---这可是自古罕有的机会。”
小武点头叹道:“不错,就算上官家还在、还能够世袭为官,可也轮不到她一个女孩子啊。我还听说,她曾经身为考官,可以称量 ‘天下士’呢!”
武则天嘴角微微上翘,道:“哦?”
小武道:“正是,听说有一年大唐所有新考的进士都聚在一起,站在花园中、小楼下等待,而卷子交由楼上的上官婉儿批改。每当写了不好的评语,上官婉儿便将卷子揉成一团,往楼下一扔。”
武则天微笑道:“嘿嘿,上官家也算世代翰林,替皇家起草诏书、或是评定进士考核结果等等,历来笔下都是四平八稳、滴水不漏的。可能上官家天赋如此,无论是上官仪还是上官婉儿,男女都一样。”
小武微笑道:“楼上扔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纸团,于是进士们就一拥前去争抢捡起的卷子,打开看看是否有自己的名字。但是自始至终,只有两个人没有低头去捡,也没有随大流去抢卷子,说明他俩对自己有强大的自信。最后,上官婉儿只留下两张卷子没扔,并且大加表扬,正是他们二人所作。”
武则天嘴角一抿,笑道:“宋之问和沈佺期。”
小武大笑道:“正是。这一科的考试,最后宋之问被评了第一,沈佺期第二。所有的进士都对上官婉儿的考评心服口服。”
武则天长叹道:“可惜徐慧空有同样才华,却无缘看到这等风光!”
小武同情道:“是啊……不过,徐慧死后,你也只能去了感业寺,是吧?”
武则天笑道:“当然,不然我还能做啥?不过去了感业寺也好,之前我一直争这争那,与所有极品女人争斗,整天大动脑筋。突然间进入了庙宇,青灯古佛、真是再无一事可争,终于彻底静了下来。”
小武理解道:“于是你开始反思人生了,是吧?”
武则天微笑道:“也没有那么认真。只是研究些佛经,打发无聊而已。”
小武笑道:“你倒是随遇而安啊?你真心信佛吗?”
武则天微笑道:“不说合不合格,但我也是真心想成为佛门弟子,不管是身为尼姑还是俗家居士。”
小武奇道:“这是为什么?你天生就有佛缘?”
武则天微露讶意,道:“这有什么奇怪的?自南北朝和大隋以来,天下信佛的人多了,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黎民百姓,可说是无人不受影响。我母亲就很虔诚地拜佛,那我也想学佛,这有什么不对吗?”
小武似有所悟,道:“哦,原来是这样。我倒是记得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少林寺有13棍僧救秦王、生擒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功劳立的不小,我想宫廷里这才愿意信佛呢。”
武则天不以为然道:“哪里啊?虽然少林寺帮过李世民,但这功劳能有多大?李世民不是封了一个昙宗和尚做将军吗?我曾经去过少林寺,也参拜过达摩遗迹,还有我母亲供奉在那里的旧物。少林寺已经很破旧了,我还下旨重新维修了一番。其实北魏、南梁、大隋皇室都很信佛,但就是李唐不信。”
小武微讶道:“哦,原因还是他们姓李吧?据说李唐乃是老子的后代。”
武则天笑道:“没错。所以朝廷上也好,皇族大官们家中也好,大多都信道,不然怎么向皇上靠拢啊?可是大唐总体上依然是信佛的人居多,尤其是在民间。”
小武道:“明白了。反正在信仰上,你是向佛家靠拢的。”
武则天点头道:“没错。在感业寺里闲来无事,我跟别人也无话可谈,只能自己翻看佛经。倒是怀义和尚他们偶尔过来做做法事,可以说上两句话。”
小武突然笑道:“怀义和尚,就是俗名冯小宝的那位?全天下都知道他是你的姘头,你们倆在寺里有一腿哇?”
武则天微笑着摇了摇头道:“我和怀义,后来是有些关系,这点不用隐瞒。但是在感业寺里我还不敢,外面还有守卫耳目呢!再说,怀义和尚也不是一味的淫僧,他还是有些学问的。”
小武讶道:“外面还有皇家守卫?而你就不敢了?这可不符合你的性格啊?”
武则天没好气道:“没有守卫的话,不怕尼姑们偷偷跑了?她们不会去别处隐姓埋名,做个普通人?也好过永远待在这个庙里。而怀义若是敢随意勾搭尼姑,那勾上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多口杂,一旦泄漏了不全都是个死?”
小武不禁哑然,点头道:“是哦,你还等着高宗李治救你出去呢。这时候可不能乱搞,不然就全搞砸了。”
武则天又微笑道:“不过,我自己看了不少经书,还是愿意向别人请教一些佛理的。既然和怀义和尚说得上话,就直接了当地问了他一个问题。”
小武好奇道:“什么问题?”
武则天笑道:“话不多说,单刀直入。我问:大师,女子可以成佛吗?”
小武皱眉道:“这个么……怀义和尚怎么回答?”
武则天道:“我曾经苦苦研究过这个问题,可是哪本佛经里都找不到答案。果然,怀义也被我问倒了,支吾了半晌,然后就走了。”
“可是改次怀义再来的时候,却带了一本《大云光明经》来给我。后来仔细研读,里面却说感孕金轮、天降佛母,女子是可以为佛的。”
小武兴奋道:“这下你可如获至宝了!”
武则天眼睛也逐渐亮了起来,道:“没错。我细细的品读、茅塞顿开,后来当我有权的时候,还让人到各处兴建大云寺,专门供奉佛母。”
小武连忙恭维道:“你后来下旨兴建了很多寺庙,对吗?到处都在供奉佛母?以前我去敦煌莫高窟旅游的时候,发现有一尊八层楼高的、极大的佛母像,据说是按照你的长相所修建。而供奉佛母,实际上就是供奉你自己,是吧?”
武则天微笑道:“随便别人怎么去想,反正只要佛门弟子能够接受我的作为,那么民间就会对我拥有善意,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武深吸一口气,道:“我明白了,这么说来,怀义可是帮助你不小啊。”
武则天嘿嘿笑道:“远远不止如此。后来我掌握大权时,便将怀义请到朝中。无论是为了我能称帝,还是为了定都洛阳,各种在民间造势,都有他很大的功劳。”
小武恍然点头道:“原来如此!可能怀义特别擅长用宗教的名义主导舆论,从而在政治上给你铺平道路。难怪后来你这么宠幸他!”
武则天出神回忆道:“在那段时候,我在感业寺里、就好像生活在坟墓当中,天天睡觉不起床也没人会问你。所以我平时也就是念念佛经,闲时也写写诗,庶几打发日子。对了,还专门挑了几首好点的诗---尤其是那首《如意娘》,盘算等李治来寺里给太宗皇帝做周年祭的时候,再送将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