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至少运营着超过1000万辆的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保守估计在1亿人左右。只不过这些用户属于重叠用户,他们的手机里面不仅仅只有一款单车软件。他们根据使用习惯和当日的优惠,进行选择。
虽然这个行业发展迅速,用户量很大,也的确有限的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但是,它赚钱吗?
这是个重资本的行业。企业的资本主要就是共享单车,而且还是每天都在不断的损耗,不断地新增。这对企业的现金流要求非常高。那么钱从哪里来?一方面来源于用户的租车费用,当然目前来看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来自于用户的押金。这真是海量的押金,几百亿的押金趴在账上,既能改善现金流,公司活的很滋润。又能拿去投资,比如基金、股票、等等金融产品。
所以我想,共享单车本质上不是个互联网企业,也不是个科技企业,他就是个资本项目,是个金融公司。几百亿的押金在账上,而且不会有存款利息支出,一定会做点文章,拿去投资金融市场。也可能拿去投资一些初创企业,做一回风投。看起来,原形毕露啊,什么科技企业,只不过是玩儿资本运作而已嘛。只要是拿着用户的钱去做其他的经营,那就是极大的风险,而且全部转嫁给用户。到时候企业倒闭,老板顺利脱身,用户的死活谁来管?
但是,共享单车不赚钱啊,总有一天要归还押金。这个行业也有盛衰周期,到了末期,用户纷纷要求退还押金,怎么办?
破产吗?拿去投资的那部分钱可是用户的押金啊,赚的利润够不够还是个问题呢。
咦,看出来了没,像不像一个庞氏骗局??
来自网络
你看,稍微计算就知道不赚钱,对吧?
这种盈利模式下,每天都在赔钱啊,如果不动用用户押金,全公司去喝西北风吗?投资人、股东还不得跳起来骂娘吗?
现在,一目了然,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用几百亿的用户押金,进行投资盈利。这部分钱,要么早已进了证券市场,要么就是成为风投,成为私募,进入某些初创企业的烧钱炉子。再或者,企业之间的拆解,相当于是高利贷,赚取高额利息?
除此之外,难道他们傻傻的存到银行赚利息?别逗了,大家都这么忙!
所以说啊,朋友们,以后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啊,你亲眼所见未必是实情。你去玩个庞氏骗局,分分钟让你吃牢饭。他们改头换面,合法融资,咦,还要披上一个共享经济的外衣,立即变得高大上起来,你们真行呐!
这是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我们有幸生长于此,得以见证这个伟大的历史阶段,嗯,谢谢!
伟大时代也要从小事情做起,比如,各位共享单车企业的老板们,为了证明不是庞氏骗局,晒晒财务数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