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读者说,她很内向,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不好,没有人喜欢,没人愿意和她玩。直到现在,她才知道,她不是真的不好,而是她的父母一直是对的,以至于她总觉得自己是错的。
从小到大,如果是她做错了事情,会被父母骂一顿;如果是她父母不小心出错了,她也会被父母骂一顿。
成年之后,她会和父母进行辩论,会为事情找证据,会去解释和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哪怕是些很小的事情,但是父母就是不愿承认。
而这个时候话题又会转到另外一个方向,父母会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讲话,不懂尊敬父母,最后就扯到她有多不孝顺的话题上。
这让她很崩溃。
她说,为什么父母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就好像承认了会要他们的命似的?
也许,这真的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
(01)
看过一则新闻,说有位妈妈在教孩子做数学题,其中一题是:700减292等于几?她给出的答案是401,孩子父亲算出的答案是408。
因为答案不一样,夫妻俩为此事争吵起来。最后,这位妈妈因为算错了气得从三楼跳了下去。
为了很小的事情吵架,可能事情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谁对了。
无论是两性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里面的权力斗争都会围绕着这个核心开战,我是好的你是坏的,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因为,这涉及到我们的自恋。
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可能曾经遭遇过父母不好的对待,他们很自卑。虽然在咨询室里,但是他们仍然不能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他们都不敢和咨询师去讲述这些事。
一方面是,这些事情会激发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是他们会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是因为自己做错了。
这是小孩式的自恋:父母对我好,是因为我很好;父母对我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好。
很多生活中的挫败感,比如失恋、工作的不顺利等等,之所以很难熬,不仅是因为现实层面的事情,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很多人会把挫败感归因于自己不够好,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会这样。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对的,这比生命更重要。
如果要承认自己有错,对要太要面子(自恋太脆弱)的人来说,真的是像在要了他的命似的。
(02)
总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是对的的父母,其实是在防御内心的脆弱感。因此,他们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声音。
就像前面那位读者所描述的,她只是想辩解自己没有错,但是,如果她没有错那就意味着父母错了,即使是小事情,父母也会觉得自恋受到了攻击。
最后,她的父母就开始扯上别的话题,比如说她的不孝,这个逻辑:你跟我说的这件事情,让我看到了我的不好、不对。所以我需要和你说另外一件事情,并再次强调我是对的,而你是错的。
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把错转给对方,而让自己可以继续保持对的自恋感。
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的老两口总是为了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吵架,而且一旦吵架,就会把这一辈子的对错帐都过一遍,互相数落对方曾经的过错。这种吵架,其实都是在不断的挽回自己脆弱的自恋。
所以,谈论对错只是表面,自恋脆弱才是真相。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讲述了这么个故事:
一个6岁的男孩问父亲,为什么叫外婆“贱人”。父亲听了后恼羞成怒,对这孩子大吼大叫,并把孩子拖到洗手间暴揍一顿,因为他要惩罚孩子说脏话、多管闲事的不良行为。
这位父亲之所以大动肝火,正是因为孩子让他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堪,这位父亲害怕面对自身的错误,所以孩子成了他的替罪羊被他痛打一顿。
派克说,这位父亲的潜意识很可能是这样的过程:谁让你指出了我的错误,我不愿意面对我的错误,可你偏偏来揭了我的短,我不得不面对自己这部分的时候,让我感到很痛苦,所以我要狠狠的教训你。
这种父母对子女的教训,很大程度上是把自己的错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过于以自己为中心的父母,派克说,这样的父母是伪善的父母,伪善的父母和孩子发生分歧的时候,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会把一切错误归咎到孩子的身上,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压力。
(03)
那位读者还在留言中说过她小时候的经历,她小时候被村里的小朋友欺负,她回去告诉爸爸,结果爸爸反手一个巴掌过来,“这么丢人的事情你还好意思说出来”。
从那之后,她的性格开始变得越来越内向,她不敢跟别人说话,因为她害怕说的话是错的,会被别人嘲笑,她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相处。
每次这样的时候,他的父亲都会骂她没出息,就只会躲在家里。
“都是你不好,别人怎么不会被欺负,我走出去怎么没有人欺负我。”他说这是爸爸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从那时候开始,她就觉得自己就是不好的,所以没有人和他玩。
而她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孤独,不是她不想找朋友,而是每次她想融入人群的时候,总有个声音跑出来对她说,没用的,没有人会在意你的,都是你不好。
都是因为你!
就是你不好!
也许,在父母所有的言语中,这是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
孩子会自恋的认为,所有的不好,都是自己招来的,自己就是不好的代言人。
所以,很多学校霸凌事件,孩子遭到了欺凌、性骚扰,孩子都不敢和父母说。也许他们曾经表达过,但他们得到的回应可能是,都是你不好,他们怎么不去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父母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自恋,却对孩子的自我构成摧毁性的影响。这是父母对孩子心理上的施虐。
曾奇峰老师说,爱制造分离,而施虐制造忠诚。
以自己为中心的父母,往往会把孩子的个性、思想看作是对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他们会通过强化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弱化孩子的力量,让孩子离不开父母。
这时候,就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的发展,而是在破坏孩子心智的独立。
总是对的父母,就意味着孩子总是错的,总是错的孩子,他也没办法再建立自己的自尊,他只能对父母依赖,孩子可能很想成长和逃离,但是他从内心里会觉得自己不可能。
这些在失去自我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如果没有了觉察,可能在他们成为了父母之后,他们也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子女。
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我们在变成大人的过程中,忘记了原来的样子。
没有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父母是完美的,也许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相互之间的真实,当你可以面对自己脆弱的那部分的时候,真实会让你更有力量。
愿你我都有力量面对自己的真实。
愿你我都能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
作者:吴在天,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