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

随着电视剧《隋唐演义》和《隋唐英雄》的播出,对隋唐之际的这一段英雄史诗的演绎,已经家喻户晓。

但这些演绎和历史相去甚远。

不管是正史、还是小说演义,其隋唐之际第一位英雄当推秦琼秦叔宝。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父亲名叫秦爱,是北魏、北齐时的文官,并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其父秦彝镇守守马鸣关,秦家瓦面金装锏天下闻名,后靠山王杨林兵发北齐,死守马鸣关,战死疆场。

秦琼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公元613年四月,隋炀帝亲统六十万右路军开到辽东城,二征高句丽,秦琼随军出发,本来秦琼决议要立功受赏,博得个封妻荫子的功名,不想大军出发不久,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谋反,隋炀帝被迫回京。

秦琼随军返回后,投归隋将齐郡郡丞苯张须陀,当时正值隋末乱世,义军群起,张须陀以一万军队打败下邳(今江睢宁北)与义军首领卢明月,秦琼和罗士信便

由此脱颖而出。

顺便说一下,罗士信堪称隋唐时期第一勇将,他的身

影在小说《隋唐演义》中有些呆痴,却是无人能敌。

在《说唐》中描写成了秦琼的表弟罗成,罗成之父为北平王罗艺,镇守燕云地界。其实历史上罗士信和罗艺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的关系就是二人都姓罗。历史上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趁着隋末大乱,自称幽州总管,统辖幽、营二州,成为东北地区一大割据势力。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罗艺决心投唐。灭掉刘黑闼后,唐高祖赐罗艺姓李,封为燕郡王。罗艺自以功高位重,便目无他人,又被李建成拉拢,结为党羽。秦王左右曾至其营,罗艺便无故殴打他们。后来,李世民登基之后,但因为曾反对过李世民,罗艺内心恐惧不安,便图谋反叛。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长孙无忌买通其部下杨岌杀掉了罗艺。

并诛灭其族。

后来张须陀在攻打瓦岗之时,被李密打败,张须陀战死。秦琼和罗士信杀出重围,投奔了另一位朝廷派来征讨瓦岗的大将裴仁基。

裴仁基,字德本,是隋末一名大将,他的儿子唤作裴

行俨,便是小说中银锤小将裴元庆的原型。

后来裴仁基投降瓦岗,秦琼和罗士信便都成了瓦岗的

大将。

李密并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荒淫无德,无才无量,他称得上是隋唐之际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小说中那样写实在是太冤枉他了。

李密字玄邃,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因跟随杨玄感谋反,失败后被捉,因贿赂公差逃出生天,来到瓦岗被翟让收留,因朝廷不断派兵围剿瓦岗,李密的才能得以完全发挥,成为瓦岗的总指挥,其风头大大盖过翟让,名义上翟让还是瓦岗首领,但真正的首脑人物已经变成了李密,最后瓦岗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翟让原先的瓦岗旧部,部下有两员大将为徐世绩(徐世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小说中将其写成一位牛鼻子老道,被称为徐茂公。其实徐世绩那是一员能真善战大将,被李渊赐姓为李,又避讳李世民的名字,

便将世字去掉,改作李绩。)和单雄信;另一派便是李密为首的新招募来的将领,有秦琼、罗士信、程咬金(程咬金本是乡里的公子哥,因隋炀帝连年兴兵,

以至于民不聊生,为此便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以

备义军。后来投奔了瓦岗李密)、裴仁基父子等人。

以至于水火不容,结果翟让被杀,李密称魏王,招抚

徐世绩和单雄信等人。

等到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掉杨广之后,立秦孝王之子杨浩为帝。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十余万西归。后被李密合围,一举打败,逃到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

于是毒弑秦王浩,即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

寿。时窦建德已立夏国,遂以讨逆为名,往攻聊城,

神通退兵。同年闰二月,建德攻陷聊城,擒化及,槛送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其两子同时处斩。(想来历史上的宇文成都也并不是什么厉害的角色。小说中太过夸张了。)

宇文化及着实该死,但其弟宇文士及却是贵为两朝驸马,文帝时,娶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等到李渊称帝之后,妻以寿光公主。并为高祖、太宗两朝宰相。死后,陪葬昭陵。

正当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杀之时,王世充趁机灭掉

了异己,独揽洛阳隋廷朝政。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

拒绝入朝朝见,回到了瓦岗军的根据地金墉城。当年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发动进攻,率精兵两万、战骑两干,威逼偃师,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

不听裴仁基等人偷袭东都之计,偏偏听信单雄信言

语,呈匹夫之勇,不经没有攻下洛阳,自己的瓦岗寨

反倒被王世充给夺走了。裴仁基父子、秦琼、罗士

信、程咬金全部被俘。单雄信临阵倒戈投降了王世

充。

李密无处可去,便和王伯当一同投靠了李渊。但李密终不是久居人下之人,李密借去黎阳安抚昔日部众为由离开唐营,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不

听。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

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腊月三十,李密率部经

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徐世绩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绩将李密以王公之礼安葬,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

秦琼等人被王世充俘获后,被拜为大将,因不满王世充的狡诈,遂与程咬金、罗士信等人脱离王世充投向李渊并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干事,因其勇猛过人,被委任为马军总管。而裴仁基父子则惨死在王世充的刀

下。小说中言裴元庆命丧地雷阵,不过是人们对英雄

的向往,让他们战死沙场,死的轰轰烈烈,不想历史

上死的太过平淡。

此后,秦琼等人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镇压了王世

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

下了汗马功劳,在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洺水城

(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的防御战中,罗士信一军陷于义军重围,城破被俘拒降,为刘黑闼义军所杀。谥号“勇”。葬于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年仅24

岁。

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姨兄弟,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是亲姐妹。起初李渊起兵,并不是反隋,而是保家护国的,等到杨广被杀,李渊趁机进取长安,拥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而后又禅让称帝,改元武德,建国大唐,经过九年的战乱,大唐王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

天下。至于小说中的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的原型该是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因为李玄霸早天,史书中没有其相关事迹。小说中所言纯属虚构。

李家的江山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十九岁随

父起兵,二十九岁称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

都说他气量宽宏,有容人之量,但是在他剿灭王世充之后,无论徐世绩如何求情,李世民非要将单雄信杀死,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正史中已经无从可考,但小说中确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说唐》中演绎,单雄信和李渊有杀兄之仇,无论李世民无从解释,单雄信就是不愿意归降李唐,无奈只得将其杀死。《隋唐演义》中则是说,单雄信脑后长有反骨,今日不杀,

日后必反。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等人无论如何劝说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坚决不改号令,非要将脑后生有反骨的单雄信杀死。

武德九年(公元627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其子女,迫父让位,尉迟恭和程咬金在玄武门事变中都立有大功。从此,二人的封爵便超过了军工最高的秦琼。而秦琼和徐世绩则是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排二十四功臣之末。

秦琼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胡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为临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由于一生征战,身受创伤无数,于贞观十二

(638)年去世。尚且不过四十余岁。小说中言被封为护国公,并且有临潼关解救李渊一家之说,为李家恩人,纯属戏说。

徐世绩受封英国公。在高宗之时平灭高句丽,完成了

两朝四位皇帝未实现的愿望。669年,去世。

程咬金受封鲁国公。在征讨西突厥时,进抵怛笃城

后,下令屠城,以至于晚节不保,被贬为庶民。665

年,病逝。

尉迟恭受封鄂国公,晚年迷信方术,在家中设炉炼

丹,服食云母粉,以求长生不老。同时谢绝宾客,十

六年未与外人来往。658年,病逝。

最后补充一句,隋唐时期这些英雄所用的兵器全都是长槊,并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形形色色,让人看后眼花缭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