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先天都有一定的专注力。如果家长有印象的话,一定记得孩子几个月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小手产生兴趣,一直挥舞着小手,眼睛直勾勾盯着看,一边咯咯地笑,这样可以玩很长时间。
也会尝试着把小手放进嘴巴里,一次、两次、三次.....有时候放不进去会恼怒地哼哼几声,然后又开始重复地尝试,也会尝试很长时间。这就是孩子天然的专注力,他们擅长活在当下,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产生链接。
但是,家长总是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打断孩子与事物之间的链接。
01自作主张的帮助和指导
当孩子慢吞吞地尝试一些事情的时候,着急的家长常常会主动帮助或者代替孩子完成,毫不夸张地说有的家长甚至恨不得连饭都帮孩子嚼好了再喂。
孩子自己明明玩的很投入,家长突然出现,“我来陪你玩吧”或者突如其来的关心:
“你要不要喝水呀,吃个香蕉吧,喝口牛奶吧”
“你这个画的不对,天怎么能是黑色的呢?妈妈帮你画”
“你看你这个玩具这么一弄,不就打开了吗?你再给奶奶演示一遍,我看看你会了没”。
有一次线下活动,孩子们做创意版画,有一个家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孩子在旁边创作,妈妈在旁边指导,“你看你看,你这个画出线了,你这里颜色没有涂好,你看老师用的是哪个颜色呀......”很快,孩子从一开始兴奋地想要尝试的状态变得很无措,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嘛。这个时候妈妈又上场了,“你怎么又走神了?”
我想如果是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的时候旁边总有人指手画脚,肯定会觉得自己是牵线木偶,既然有人牵着,那我脑子去哪里都没关系。或者觉得做牵线木偶实在不爽,直接撂挑子不干,你行你上!
02无休止的唠叨
吃饭时候,孩子细嚼慢咽,全身心感受食物的味道,突然被打断,“不要只吃饭,不吃菜。大口大口吃,吃得那么慢!勺子放平了,看看掉了多少啊!”这种情况下,孩子和事物的链接又被打断,也会觉得吃饭实在是一件让人有压力的事情,本来是享受,现在却开始逃避,怎么都不想吃饭,于是家长开始“解决问题”,喂孩子吃饭,孩子一边玩一边吃,有时候甚至给孩子开着视频让孩子一边看一边吃。
同样的,如果在学习上总是唠叨孩子,孩子也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想办法逃避,也就出现了我们常见的缺乏“专注力”的表现: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等。
03无意识的干扰
我意识到我对孩子造成干扰是看到我录的视频。视频里是晨豆玩水的过程,他玩地很投入,一会拍打水,一会把毛巾浸入水中再提起来,看着毛巾上的水往下淌,有时候水弄在他的裤子上,他的小手就一直去摸那个位置。
这个过程一直伴随着一个特别讨人厌的声音,对,是我的声音:“哇,水溅起来了。啊,你在洗毛巾呢~裤子湿了吧,凉不凉啊......”
直到看到这个视频我才发现,原来我也会干扰孩子,而且是无意识的。于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会默念“把嘴闭上”,提醒自己不要打扰孩子,自己找点事情去做,如果孩子需要帮助或者需要讨论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蒙特梭利
孩子先天专注,只是容易被打扰。而多次打扰,则会造成破坏,难以重建。如果我们能做到不打扰,让孩子感受到与事物链接的乐趣,专注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情。
01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婴幼儿阶段,孩子需要回应的时候,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爱的回应,建立安全感;尽可能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内心安全、稳定,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探索。
在公共场合,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玩着玩着突然发现家长不在旁边,就会忽的一下子紧张起来,无法再投入到游戏中,如果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玩的时候就无法专心,时不时地就要确定妈妈是不是还在;更严重的情况是,孩子根本不会参与到游戏中,避免家长丢下自己。
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孩子做事的时候就会总是担心是不是会被批评,指责,无法投入。如果家庭里面总是争吵,孩子处于焦虑和恐惧状态也无法专注。
02按孩子的生命轨迹成长和发展
孩子生来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要给他们自由,然后就是观察,捕捉孩子的关键期以及兴趣,在他们探索的时候给予他们安全的环境以及他们所需要的材料。
比如口欲期,孩子们通过嘴巴认识世界,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把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消毒,把实在危险的东西收走,然后让孩子尽情探索就好了。
而且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不管他们表现的多慢,不管你有多少更好的方式和经验,如果孩子没有邀请你的帮助,就一定不能干涉孩子。如果控制自己实在困难,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找点自己的事情做吧,不要总是盯着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